娃想吃草莓,媽媽買3顆被店員嘲諷,寶媽一番話懟得對方啞口無言

2022-02-01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娃想吃草莓,媽媽買3顆被店員嘲諷,寶媽一番話懟得對方啞口無言

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大,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別人的孩子吃進口奶粉,你也放棄國產奶粉,別人的孩子穿名牌衣服,你也要模仿。如果養孩子,父母能夠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來衡量,那麼壓力也就會小一點。有的媽媽,就是很好的榜樣。

娃想吃草莓,媽媽買3顆被店員嘲諷,寶媽一番話懟得對方啞口無言

玲玲帶著4歲的女兒在超市買東西,小傢伙走到一盒大大的、顏色粉嫩的草莓前面就停住了腳步。媽媽仔細看了看,這是一種從國外進口的草莓,很貴。這草莓香氣誘人,顏色嬌艷,可是這價格也是有點嚇人啊!

女兒撅著小嘴對媽媽說:「媽媽,我都沒有吃過這種顏色的草莓,我想要嘗一嘗。」媽媽說:「這樣的草莓挺貴的,咱們就買3顆嘗一嘗,好嗎?」孩子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拿著最大的一顆草莓讓服務員稱重。

服務員臉上帶著鄙夷不屑說:「這草莓是挺貴的,可買幾顆的人也是不多見,孩子幾口就吃掉了,還嘗不出什麼味呢,就吃完了。」

媽媽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對這個服務員說:「雖然你是這裡賣水果的,也不見得就能花大把錢買這進口水果吃吧,我買幾顆是我的權利,超市也沒有規定不許買3顆呀,這水果貴就不許窮人買了嗎?

周圍的人也都對售貨員投來譴責的目光,有許多人是賣昂貴商品的,好像就搖身一變自己就成為了有錢人,對別人都瞧不起。錢多錢少和尊嚴沒有關係,很多清貧的人,在社會各個領域都做著非常偉大的貢獻。

孩子看見琳琅滿目的商品,什麼都想要。可是,孩子的玩具、衣服、食品有的也是特別昂貴的,我們也做不到可以全部滿足他的要求。父母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哭窮博得孩子的同情,都可能會讓孩子非常傷自尊心。

父母更要為孩子做好金錢觀、價值觀方面的榜樣,當孩子想要昂貴的商品,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買的時候,就需要家長好好處理,對孩子起到正面的教育意義。

告訴孩子這個商品的實際價值,這個商品對我們來說有點貴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要很貴的商品就會很惱火,直接批評教育孩子:「我們很窮,買不起這樣貴的東西。」也有的人會對孩子哭窮:「你買完這個東西,咱們全家都要餓死了。」這都是不對的,孩子如果對商品價值或者是金錢沒有什麼概念爸媽的批評會讓他覺得很自卑

我們不想給孩子買,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這一顆草莓的錢,就可以給你買5本故事書,也可以買一個大蛋糕,它是挺貴的。所以,我們能不能不要買?大多數孩子是可以聽懂爸爸媽媽的意思的。

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努力去獲得

孩子想要一個昂貴的玩具或者吃的,我們可以一起和孩子制定計劃,這個東西挺貴的,現在不能買。我們如果堅持一個月不買零食,就可以買一件玩具,如果你又想吃零食,又要買玩具是做不到的。

父母對孩子平時花錢,要有一個計劃,不要孩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父母打腫臉充胖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應該滿足自己所有要求的。所以,當孩子懂事以後,給孩子每個月的零用錢,要有計劃,每個月買幾件衣服、玩具都要有計劃。

孩子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東西,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零花錢。比如,做家務或者努力學習獲得爸爸媽媽的獎勵。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可以讓孩子很好地獲得忍耐力,還能激發孩子努力奮鬥的動力。

降低標準,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對吃的、玩的,也只是一時的新鮮,並沒有多麼持久的熱情。所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就可以。就像這位媽媽,給孩子買3顆草莓,自己也可以承擔,孩子也得到了滿足,就是不錯的選擇。

玩具、衣服也是一樣的,昂貴的、高配的我們買不起,也可以給孩子買一個類似的「低配」版,讓孩子內心得到滿足和快樂。

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總是儘量給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但是在為孩子付出的同時,我們也要為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57c5c2c8dbe5ca2d8d8875599ae6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