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額沒達到一個億,都不好意思說在某音賣茶,請原諒我的無知!

2023-10-10     小陳茶事

原標題:營業額沒達到一個億,都不好意思說在某音賣茶,請原諒我的無知!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喜劇之王沈騰的第一場相聲演出,是跟小嶽嶽搭檔的。

彼時他們倆算是相聲舞台的初合作,雖然默契程度不夠,但勝在段子新穎,還是收穫了許多掌聲。

那個段子是諷刺虛浮誇張的。

沈:你們工資多少?

岳:不到一百萬。

沈(驚訝):具體多少?

岳(傻笑):三千五。

沈(淡定):那我比你高,我還有年終獎。

岳(大驚失色):什麼,你們還有年終獎?多少錢?

沈(炫耀):不到一個億。

岳(心急如焚):到底多少,快告訴我。

沈(得意):五千八。

……

全場笑翻。

看吧,明明是幾千塊錢的收入,到了虛誇的人嘴裡,就可能跟千萬級收入、甚至上億元收入扯上關係。

這種生性愛誇張、張大旗做虎皮的做派,在某些人身上,是與生俱來的。

在福州話體系里,這種行為,稱作「拱趴」。

就是愛吹牛,愛虛構一些不存在的事實,來彰顯自己的能幹,才幹,身份地位等等。

這種人,在福州會獲得一個約定俗成的評價,叫做,「吖趴」。

而人們對這種不務實,老愛整些虛頭巴腦東西的人,也自然而然地敬而遠之,不愛搭理。

《2》

曾幾何時,這些吖趴的人,在現實生活里不見了蹤跡。

頓覺耳根清靜了不少。

然而,自從某音開啟了直播賣茶的大戲之後,這些愛拱趴的人,又重新出發了。

某音不知道哪來的魔力,竟然把這些拱趴界的高手,吹牛界的達人,YY界的頂流,從五湖四海,全部彙集到了他們的平台上。

在某音的直播間裡,在某音的短視頻里,清一色的「拱趴牛人」,在賣茶。

早晨起來打開手機隨便一刷,就是某東北女子扯著大嗓門在吆喝:我一場直播帶貨300萬,小青柑發貨發到手抽筋。

往下刷,另外一個山東女子也在一個看起來像倉庫的直播間裡,在空蕩蕩的沒幾箱茶的大空間裡自如行走著,展示著自己的茶。末了還會自得地來一句:年利潤200億,我是茶界第一女主播。

回眸一笑的動作,像極了朵爾膠囊的廣告模特——「中年發福大臉版」。

再往下拉,一位鞋拔子臉大腦門的酒窩美女竄了出來,正宗桐木關的金駿眉,200塊半斤,送一套茶具。

在她的直播間廣告里,她是某音排名前三的茶葉主播,直播間每天十幾萬粉絲在線,年營業額超150億。

後面刷出來的是一位山東大叔,賣普洱茶的。專賣9.9老班章、40年易武茶、100年老熟普。在他的商品體系里,賣做舊老白茶都是小弟級的,看不上眼。

有據說是民間媒體人整合的資料顯示,這位山東大叔的直播間帶貨能力超強,每天直播一場,帶貨400萬。

村姑陳替他算了一下,一年365天算下來,營業額....把我手機的計算器都算emmo了——營業額是14.6億。

仰望著這些動不動就以億為單位的「某音茶頻道銷售精英」們,村姑陳和李麻花,自慚形穢,只能默默地上山種茶。

《3》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茶界的主播們開口閉口就是單場銷售以「百萬」計,年營業額以「億」計的呢?

是從某音的「直播帶貨生態鏈」形成之日開始的。

是的,這個生態鏈,其實就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大自然的「食物鏈」,而普通消費者,很不幸,是這個食物鏈最底層的群體。

俗稱,被「魚肉」的魚肉。

前一個魚肉是動詞,後一個魚肉是名詞。

主播們到平台註冊,憑藉平台的新人流量扶持政策,使得新註冊的主播們都有了一夜爆紅的驚喜,場場開播就是四位數的在線人數,讓這些從來沒聞到過流量香味的素人茶主播們,嘗到了瘋狂的甜頭。

於是,他們拚命地尋找最便宜的貨,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想方設法拉低單價,為了成交給這些產品冠以優秀的出身和良好的技術水準。

這種思路包裝出來的最佳「產品」就是,前文提及過的,某音賣到瘋魔的「9.9的老班章」。

對於這種純屬想像、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真實存在的產品,村姑陳一向覺得,它就是投機分子的傑作。

不值一提,不堪一試。

但普通消費者沒有這麼理性,也沒有這麼了解茶圈,是以,他們前赴後繼地,成為了被魚肉(v.)的那塊魚肉(n.)。

並且,善良的消費者們還會把這買到便宜貨的喜悅,分享到各個家庭群,各自的朋友圈,讓更多的親朋好友,成為便宜茶的粉絲,成為被魚肉(v.)的那塊魚肉(n.)。

當「9.9老班章」式的「平價高端茶」(請原諒我只能用這樣拗口的詞組來形容這些捏造出來茶界奇葩)銷量越來越高,甚至還有回頭客的時候,茶界這些新主播們瘋了。

原來茶這麼好賣,原來賣茶這樣好賺——從前他們沒觸網的時候,在線下做別的生意,那錢可是很難賺的,就算好不容易賺到一筆,帳期也拉得很長,錢遲遲不到位是常事。

就算打官司也沒用,贏了官司卻拿不到錢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在某音上賣茶,竟然讓他們一夜暴富,雖然賣的茶並不真實,產區和工藝都不真,都比較「趴」,但白花花的銀子拿在手上,六位數七位數八位數的金額呈現在手機簡訊里,由不得他們不把心裡殘餘的那絲良知給迅速殺死,換上更厚的臉皮與更黑的心臟,連夜上架更多更平價更高端的茶。

但不久,他們發現,他們不再是新主播了,新人期過了,平台的推薦量也跌了,直播間人數腰斬,並且,銷量也大大萎縮了。

怎麼辦?這條生財之路如此短時間就曇花一現地消失了麼?怎麼甘心?

平台的廣告適時地出現在他們的後台信息里。

原來投廣告就可以繼續在平台里獲得大量的推薦,得到大量的流量,以及斬獲更多的粉絲,產生更大的銷量。

於是他們把之前從平台上賺來的錢,投進了平台的廣告里。

果然,直播間人數重新升至五位六位,產品的銷量也達到了另一個更高的峰值。

自此,主播們與平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相互成就,彼此共同成長。

他們獲得了平台給予的無數榮譽和推薦,成為了平台評選出的十大頭部號,十大青年標兵號,十大......

這些榮譽,幫助主播們在更多陌生的普通消費者那裡贏得了信任,獲得了更大的銷量。

而平台,也收穫了主播們貢獻的廣告費,以及其它的更多的費。

再加上口罩這幾年人們生活的特殊性,這般互相成就的好日子,如百川奔流入大海,生生不息。

2019、2020、2021、2022、2023,數一數,也有四、五年了。

這幾年,主播們背靠平台,賺得盆滿缽滿,而平台,也因了這些貢獻能力超強的頭部主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正是從這裡開始,主播們的宣傳口風都變了。

動不動就是營業額上億,動不動就是單場帶貨幾千萬。

看著這些數字上的繁榮,看到這些誇張的銷量數據,人們不由得懷疑起後口罩時代的那甚囂一時的經濟下行理論來。

不是說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麼?為何某音的茶葉直播還如此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殊不知,如果沒有這些誇張的數字做宣傳,又哪能有那麼多資本擠破了頭進入某音,擠破了頭去做帶貨主播,擠破了頭去投平台的廣告讓平台數票票數到手軟呢?

《4》

在某音茶葉帶貨最火的時候,村姑陳曾經買過幾個直播間的茶葉。

留的是村姑陳的名字,竟然他們也給我發貨了。可見我在某音是多麼地默默無聞。

這些茶有的是100塊錢五盒的正岩水仙肉桂大紅袍組合;有的是200塊半斤的金駿眉;還有400塊錢半斤的老叢水仙,180元的九龍窠肉桂.....

打開無一例外地顏色花雜,氣味繁雜,重量超重——最輕的9克一泡,最重的11克一泡。

泡起來喝的感覺就是,香氣易散,湯水單薄。

我是快出水的沖泡方式,但這樣快的出水,茶葉照樣不耐泡,4-5沖就斷崖式下跌。

如果坐杯,每沖坐杯30秒以上,那到6沖之後香氣滋味濃郁程度降低,到9沖之後湯水變淡,尚屬正常。

但快出水,每沖7秒出水還不耐泡,4、5就基本沒味道了,那就肯定是品質的鍋了。

另外,各種茶的品種香,基本沒有。

大紅袍沒有木質香,水仙沒有蘭花香也沒有醇厚感,肉桂沒有桂皮香,金駿眉打開全是黃色的細葉子,哪有芽頭的影子?

這樣的茶,從前大多數時候是放在菜市場賣的,只有那裡聚集著眾多的老年人,想喝茶又不想出太多錢,買這種只有一點點味道的茶正合適——拿只玻璃杯或搪瓷杯,撮一撮茶葉泡進去,可以無限續杯一整天。第一衝還可以悶得很濃來喝,滿足所謂的「老茶客」的味蕾。

但現在,這樣的茶堂而皇之進入了網際網路,加上精美的包裝就可以在某音的直播間裡收割中輕年茶客的腰包,比之從前只在菜市場出現的命運,這運道,不知道升華了多少倍。

感謝某音的存在,讓這些「菜市場茶」,有了成為「平價高端茶」的機會。

它們鳥槍換炮,華麗轉身,逆襲成功,成為了茶界勵志的典範。

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些菜市場茶一戰成名的背後,是無數依託著網際網路長大的中輕年茶客受傷的腸胃和漸扁的錢包。

他們原本可以用稍微多一點的金錢支出,去購買山場正宗而工藝精緻的好岩茶,哪怕量少一點,但貨真一點,品質高一些,對身體沒有傷害。

他們原本可以一窺正岩茶的門徑,擁有學會和喝懂正岩茶、辨識好山場好工藝的機會,然而,這些由「菜市場茶」化妝而成的「平價高端茶」在某音橫空出世後,利用人性弱點施行著蝗蟲似的傾銷手段,激發著廣大中輕年茶客的廉價消費觀和省錢磁場。

本著節省的原則,廣大中青年茶客樹立起「用最少的錢買最靚的茶」的Flag,把自己的私房錢、加班費、過節費等等可以自由支配的、不屬於家庭共同生活開支的費用,統統交付給了在某音直播間邂逅的這些「平價高端茶」。

9.9的老班章,200塊的金駿眉,199的九龍窠肉桂,100塊的牛欄坑肉桂.....

有便宜不占是笨蛋。

9.9能買到的茶,誰還會傻到花999去買?

這些茶讓中輕年茶客們嘗到了購物的樂趣與消費高端茶的快感,卻只讓他們付出了極小的代價——在直播間全款買下這麼多高端茶之後,餘下的錢還可以承擔一頓沙縣情侶套餐(拌面+扁肉)的費用,實在是太划算了。

媽媽知道了,會慶幸養了個會當家過日子的寶寶。

《5》

花無百日紅。

世事有興就有衰。

當下的某音茶圈,一派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有的頭部落馬了,有的頭部在戰戰兢兢,還有的頭部正在被查。

其它的,有人自危,有人還在拱趴售假,抓緊一切時間,盡享落日之前的最後一縷陽光。

而消費者們,不知內情,仍舊在某音享受著「平價高端茶」的狂歡。

回顧2019-2023,我們眼見著頭部主播們起高樓,宴賓客,再眼見著主播們樓塌了。

只能說,正義有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茶品和人品,是一個品牌永遠為消費者記住的,先決條件。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後記】

雨夜,閒坐喝茶。

李麻花從一堆武夷山的八卦里抬起頭來,星眼朦朧地問我,你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年營業額一個億?

我失笑,摸摸她的頭,溫柔地對她說,妹妹,我們連兩百萬都實現不了,一個億太遠,別想了,會禿頭的。

她拿出計算器算了算,以一單200元計,一年一個億,要做50萬單才夠。

以目前我們倉庫的發貨能力,嗯,哪怕丫頭們365天不休息、發到手抽筋還發不完——一天要發1370單,順豐整個站點全為我一家服務了。

SO,那些一年做一個億,一年做幾十億,一年做幾百億的人,發貨是怎麼發的呢?

腦袋裡發的呀,李麻花嘲笑我的無知。

是的,他們在編造一個億甚至幾十幾百億營業額的時候,壓根兒忘記了發貨這件事。

也是,這種虛假繁榮,只需要有營業額就好,至於發貨,誰會關心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df50af6c8cebb573a0e8351e0509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