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假期了,作為教師、家長該冷靜地想想,你到底有多「卷」?

2022-07-23     校長傳媒

原標題:​張軍:假期了,作為教師、家長該冷靜地想想,你到底有多「卷」?

【張軍專欄】

假期了,是該冷靜地想想,作為教師作為家長,你到底有多「卷」?

原創作者|張軍(天津濱海新區塘沽第十三中學教師)

我們總是對一個人的能力有無盡的要求和期待,做到一還要二,做到二還要三,不然,我們便會失去耐心,情緒化,衝動化……

相較於個別個體私慾帶動的主觀性 劇場效應闡述, 內卷的闡述具有宏觀群體性、無意識性,是人類貪婪、攀比、慾望本質的物化,其破壞性遠遠大於前者。

試想,讓6個月的孩子去看懂一本英文書,是不是個發瘋的想法?一定是,但我們就是這樣想過,也正在做著一個個這樣的發瘋的事情。

幼兒園講小學知識,低年級趕高年級知識,不懂也得趕著先背下來……,拔苗助長從來都不是書本上的寓言、傳說,一直都在人間上演著。

高中作文課上,學生可以把我提前構思好現場讀給他們的句子「同聲傳譯」在紙上筆下,外語作為工具,學生們可謂掌握得純熟。但學生只能照著現成的句子譯,在獨自面對作文題目時,卻腦袋一片空白無話可說,即便在老師反覆傳授審題方法,演練審題過程的前提下,也於事無補,腦袋裡照舊空白一片六神無主。學生信息深加工及邏輯思維能力幾乎為零,誰之過?

區域裡有兩所掐尖學校,不過30幾個班,兩千多位學生從殘酷的奴役和迫害中全身而退,其餘的,兒童天生的好奇心、靈動的思想,都被廢掉了,所以才有今天的故事。

習慣了被安排的人怎會規劃,習慣了被填鴨的人怎會咀嚼,習慣了攀比的人怎會不功利,坐享其成不勞而獲、拿來主義生搬硬套、機械實用利己自私是當今很多學生的特點,沒有了學習過程中的沉浸享受、體驗體悟、成長發展,有的只有負擔和趕快完成任務擺脫負擔上岸逍遙自在。

我家院子裸露的泥土,在昨天被撒上了一層草籽,每天澆水保持土壤鬆軟潮濕,每天每天,只要耐心,十幾天後青草就會自然長出來。

我家芍藥花兩墩,每天都在長大,有時一夜細雨可以長出幾公分。同樣時間播種在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光照,同樣的空氣,同樣的水分,有一墩長得就比另一墩矮且慢,不免遭人議論被人嫌棄為人詬病。花草尚且如此,如果換作誰家孩子,何止議論、嫌棄和詬病,還不得「上點藥催一催」。我什麼都沒有做,累周忙碌,早出夜歸,假期第一天早6:50,我突然發現,「又矮又慢」的它率先長出了花蕾,花蕾掛在枝頭,比旁邊那「優秀生」還高出幾分。

無論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深深陷入下意識大眾性的攀比慾望之內,被裹挾著,久而久之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行動的勇氣,尤其是教師,丟掉了目標準星,沒有了原則專業,被無數所謂現實撕扯撕扯逐漸都失去自我。或者,很多教師本身的教育職業認知就是狹隘甚至錯誤的,卻還在其中奉獻努力著。真的很佩服在歧途上日夜兼程自命高尚的人們。

教師應當是真理的追求者探索者,真相的觀察者告知者,應當是美好未來的締造者設計師。一個國家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家長,也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教師、孩子,這是一個閉環,可怕的事情發生在這個小宇宙之中,有時候,是不可逆的傷害。

內卷行為的特點就是不分差異一刀切,不重需求滿堂灌,不計長遠算眼前,漠視現實獨攀比。其根源在於,家長和教師現實的恐懼不安、理性缺失、價值判斷的扭曲以及不勞而獲的惡劣習性。

(本文成稿於2022年5月初,有細微改動)

文章原創作者 張 軍

延伸閱讀:

張軍:有些班主任總抱怨,為什麼?有用嗎?

張軍:及時反思集眾之長,果斷調整上得好課!

張軍:下學期你,帶個班吧

張軍:除了刷題抓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張軍:要不要繼續倒置本末

張軍:久而生變,疫期居家學習避免兩極分化,班主任該怎麼做?

張軍|高中學生髮展指導在行動:工作室代表團北京石景山會面

張軍:重新審視你的工作——拾起被忙碌的你我遺忘的「力量」

張軍:高中學生髮展指導在行動(八):工作室創始人廣州番禺之行

張軍:放下放下,擁有能量源的孩子向陽生長

張軍:疫情中「天津10號男」現象之背後

班主任手記:規範自律 自由發展

教師,對話體制 對話生命 對話改革

【班主任心得】課堂教育需要任性的溫度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b0686eaccac1be9d47597003e2bf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