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之所向,共瞰未來」:周晉峰致辭候鳥影展科普活動

2023-12-07     中國綠髮會

原標題:「眾之所向,共瞰未來」:周晉峰致辭候鳥影展科普活動

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專業委員會(簡稱綠會鳥專委)支持的「一起加入候鳥護航員行動,守護Ta們的遷徙之路」活動,於2023年12月2日在京舉辦。活動以「眾之所向 共瞰未來」為主題,通過展示候鳥攝影作品和視頻,傳播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中國綠髮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出席活動並向在場的小朋友和觀眾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科普。

圖源:觀候鳥影展會務組

周晉峰表示,在6500萬年前,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未到來前,恐龍曾經像人類一樣,是地球上不可一世的主宰生物,但恐龍在白堊紀一次自然的地質災難過程中滅絕了,因為彗星撞擊地球,大量塵埃泛起,陽光照射不到地面,靠光合作用生長的植物大規模死亡,靠植物為生的動物也逐漸死亡……形成了物種滅絕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現在地球進入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一次大滅絕比任何一次來的都更徹底,更兇猛,面對這種情形,需要我們大家團結一致,眾之所向,共瞰未來。

周晉峰以綠會大鴇保護地的工作為例,向大家介紹了大眾參與候鳥保護的重要性。因為盜獵等原因,大鴇的數量一度急劇下降到只有幾百隻,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並在內蒙古成立了保護區。大鴇的東方亞種屬於遷徙鳥類,它們夏天在內蒙古等北方地區繁殖,到冬天會遷徙到黃河流域的河南等地越冬,但由於遷徙途中停留區域和越冬區域,並沒有保護區和保護區沒有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非法獵捕等情況嚴重,大鴇東方亞種的生存面臨著進一步的危機。於是當地熱愛候鳥、熱愛動物的志願者自發的聯合起來、組織起來,和我們共同參與了大鴇保護工作,通過向當地公眾積極的宣傳,在中國越冬的大鴇東方亞種得以生存下來,從2016年幾百隻,恢復到現在的一千多隻。所以大眾參與的保護是極端重要的。

大眾可以怎樣參與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的鳥類?很多人都知道養鳥是不正確的做法,應該觀鳥,不過現在更正確的做法則是讓鳥兒們不被打攪的在自然中生活,觀鳥也應該遠觀,並告訴親戚、朋友、同事不要去打擾它們,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給予遷徙物種的一種守護。

比如喜歡在河道的壁上築巢的崖沙燕,河道下有河水,蛇和黃鼠狼上不去,威脅不到它們的生存,河堤上有充分的小蟲子可以吃,因此這些河道崖壁是它們理想的棲居地。但現在多地在做生態工程建設,河道硬化,讓這些土崖不復存在,崖沙燕喪失了棲居地,數量下降,這片區域的蟲子便多了起來,蟲子多了於是人們通過打農藥來應對,然後蔬菜、水果、糧食、土壤、河流里有農藥殘餘日益增多,河流又把農藥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現在南極企鵝身上都能檢測到農藥。

周晉峰強調,第六次大滅絕和前五次大滅絕的區別在於,前五次滅絕都是因為自然的原因,第六次滅絕則是因為人的原因。所以公眾的參與,特別是在候鳥的保護方面,對於未來來說至關重要。希望大家以「眾之所向,共瞰未來」為開端,持續的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關注候鳥保護,關注我們人類棲息地的保護,這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

整理/Candy 審核/Sophia,Tammy 編/angel

長按加入{月捐人計劃}

別忘了點

分享、

收藏、

在看、

點贊

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1c4bdca48e9c66d17920541d48f76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