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張傳衛: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創建首個「雙碳」經濟示範區

2022-03-03     廣州日報

原標題:迎接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張傳衛: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創建首個「雙碳」經濟示範區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記者日前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明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傳衛。張傳衛表示,在翠亨新區打造首個「雙碳」經濟示範區,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高質量發展和國內國際雙碳經濟產業要素集聚具有非凡意義,今年全國兩會,他將繼續建議將翠亨新區上升到國家級平台,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雙碳」經濟先行示範區。

在翠亨新區創建大灣區首個「雙碳」經濟示範區

今年的全國兩會,張傳衛準備了哪些意見建議?據他介紹,通過去年一年的調研,今年主要圍繞助推中山打造國家級平台;翠亨新區構建「雙碳」經濟先行示範區;廣東海上風電、海上能源、海洋經濟融合開發建設,以及職業教育等方面展開。

「『雙碳』目標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開闢出我國『雙碳經濟』的新模式,重塑我國經濟競合新格局。」張傳衛說。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是全國的1/12,能源需求巨大。通過創建『雙碳經濟』示範區,可帶動灣區能源屬地化、綠色化,保證灣區未來能源的安全供應和結構轉型。」張傳衛認為,通過創建全國首個「雙碳」經濟示範區,將有力推動構建「雙碳」經濟新體系,實現大灣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張傳衛表示,「雙碳經濟」關係到世界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在東西貫通融合的翠亨新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低碳技術深度融合,帶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綠色低碳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率先在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裝備製造、清潔能源、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領域培育出新的增長動能,搶占國際「碳中和」技術和產業高地,獲得更大的國際「碳」話語權。

「『雙碳經濟』會推進更新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它開闢的不僅是一條綠色發展道路,更是一個重塑我國經濟發展格局的新模式。」張傳衛提出,「雙碳經濟」將培育壯大低碳產業新生態,並加速工業領域低碳化轉型,「源網荷儲一體化」的電網結構調整及數位技術與能源系統的深度融合將是未來能源供應鏈低碳升級的重點領域,相關技術研發、裝備製造、專業服務等領域將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他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為契機,廣東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在聯通深港、位於三大自貿區中心位置的翠亨新區創建首個「雙碳」經濟示範區,聚焦雙碳新經濟融合示範,推動雙碳下的高端裝備、金融資本、碳經濟對接香港和國際資源要素分工,建設雙碳經濟國際科創中心,通過利用好灣區高校基礎研究優勢與珠西的產業轉化優勢,推動雙碳創新科技和創新金融的有效深度融合,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雙碳經濟創新中心、產業中心、高新企業集聚中心和粵港澳雙碳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載體、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履職幾年來提出建議超過40件

張傳衛稱自己是一名「老代表」,履職以來,他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把中山的聲音帶到北京,把中山人民的關切帶到全國兩會上,講好中山故事。

「加上這次將要提的8件建議,這幾年總共提出的建議超過40件,這些建議都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其中有四個建議列入重點督辦。」張傳衛介紹,推動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疫情下加大對中小型企業政策扶持和金融扶持的建議都被列為了重點建議,而在粵東打造「海上三峽」的建議已經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傳衛帶來了與能源電力領域相關的兩份建議,他提出:在粵東規劃建設風電場,通過海洋能源的創新開發,實現「環海能源帶」和「環海經濟帶」的疊加重合,為廣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張傳衛表示,今年將繼續提出建議,推動新一輪廣東海上風電、海洋能源、海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為廣東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另外,他還圍繞智慧財產權保護、推動社區管理、發展交通等與中山經濟、社會、民生等密切相關的話題提出系列建議。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翔宇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于濤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0d826bac780670a3c7626cd24a4a4cf.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