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楊凌區城鄉總體規劃,2035年實現鄉村特色發展

2019-09-26     古長安歷史

目標定位

按照「核心示範、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定位,未來楊凌示範區要建設成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

人口規模

優化人口布局,引導人口向中心城區集聚,優化完善鎮區與農村社區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形成中心城區—特色鎮—現代農村社區三級人口布局體系。規劃楊凌示範區2020年總人口為32萬人,2035年總人口為50萬人;中心城區2020年總人口為25萬人,2035年總人口為42萬人。

建設用地規模

規劃至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66.65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56.27平方公里,人均134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設用地35平方公里,人均140平方米。

城鄉空間布局

空間結構:未來楊凌示範區形成「一心、兩軸、兩帶、多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心」:為以自貿區為核心的農業國際商務中心;

「兩軸」:為南北方向的城市綜合發展軸、產城融合服務軸;

「兩帶」:為東西方向的繽紛活力休閒帶和教育研發創新帶;

市域城鎮體系

規劃形成由1個中心城市、2個城鎮、5個農村社區、若干美麗宜居鄉村構成的全域統籌、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

中心城市:即楊凌中心城區,由重點發展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教育培訓、信息服務等功能,是支撐楊凌成為全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的產業高地。

2個城鎮:即五泉鎮、揉谷鎮。

5個農村社區:包括畢公、蔣周李、斜王上、新集、秦豐五個新型農村社區(田園農莊),重點發展特色產業,適度教育、休閒等活動,各社區通過綠道聯繫。

綜合交通規劃

高、快速路網:打通西外環,加強南北交通與區域交通相協調,並加強東西部地區的聯繫,逐步建立便捷、通達的區域性交通體系。

道路交通規劃:以區域幹線、城市主幹路和城鄉組團聯繫交通網絡為骨架,構建「七橫、八縱」的主幹路網骨架。七橫包括:北環路、孟楊路、北乾渠路、渭惠路、有邰路、自貿大街、河堤路;八縱包括:西環路、高研路、楊凌大道、邰城路、后稷路、新橋路、東環北路、東環南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x2Vcm0BJleJMoPMaL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