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易怒,你的身體還好嗎?

2020-07-23   美好熊

原標題:時常易怒,你的身體還好嗎?

現在社會煩躁,人們容易發脾氣,發怒司機一拳將交警打成腦震盪,少婦插隊遭拒狂罵一小時,司機鳴笛遭毆打,員工暴罵領導後離職……類似新聞層出不窮,到底是社會病了還是人病了?

時常易怒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社會上,不同的社會環境造就不同的人,每個社會角色都會接觸到不順心的事,從而導致暴怒發火。其次是性格上,個人文化層次、家庭教育、原生家庭關係、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都是可能產生這些暴脾氣的原因。誘發易怒的第三點原因生理因素,肝是調整人體的情緒的關鍵,肝長期淤滯,肝經的舒暢度不夠的時候,人又容易被激惹、發脾氣,產生這個易怒的狀態。

肝淤滯的表現

中醫將容易發怒稱為「善怒」「喜怒」「易怒」,易怒多由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火旺所致,主要表現為精神恍惚、心中煩亂、睡眠不安、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甚至言行失常,哈欠頻作等。怒氣難制,通常被認為是人的性格所致。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性格問題,其中多數還與身體氣血輸布相關。也就是說,是氣血逆亂加重了火爆性格的發作。另外,即便是天性易怒的人,通常通過調理氣血,也可以緩和性情,就像先天稟賦虛弱的人通過養氣血可以強筋壯骨一樣。自古道:「怨廢親,怒廢禮。」說的是人們在怨恨惱怒時是顧不上親情禮義的。人們用「怒髮衝冠」來形容暴怒狀態。事實上,當一個人發怒時,雖然不至於掀翻帽子,卻一定能感覺到氣往上沖、血往上涌。這是因為肝藏血,發怒破壞了肝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氣血失調。尤其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發怒會讓氣血上涌,有可能致使血管破裂出血,重則出現中風甚至猝死。中醫學認為,怒傷肝,女子以肝為先天,常常生氣,氣機逆亂,會導致肝血不足和肝氣鬱結。而肝鬱氣滯,就容易瘀堵。由此可見,易怒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為了保養身體,預防嚴重疾病,我們應該對怒氣難制的狀態進行調理,學會自主調節情緒,用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待周遭的人和事,積極地應對人生的逆境困苦。

灸除肝淤滯的方法

治療易怒,可以溫和灸歸來、三陰交、太沖、行間穴。歸來每次30分鐘,三陰交、太沖、行間每次每穴20分鐘,每天一次。歸來位於臍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歸來可調和氣血。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左右限各有一穴。取穴時,在小腿內側,從突起的踝骨向上行間量約4橫指寬處的骨骼後側邊太沖緣就是三陰交,按壓時會稍三陰交微感覺疼痛,具有調理脾腎的功效。太沖是肝經上最大的穴位,按、壓、揉這個穴位,可以達到疏肝解郁、暢通氣血的目的。它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行間,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間,趾躦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艾灸此穴可以幫助行氣疏肝、調暢氣機、舒利胸脅。

艾」心提醒

情緒的波動可以影響多個器官的功能,造成內分泌紊亂,體內毒素和代謝廢物堆積,最終出現一系列的損傷。中醫學認為:「肝為剛髒,喜條達而惡抑鬱,在志為怒。」意思是說,肝屬於剛強、躁急的臟器,喜歡舒暢柔和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的情緒,其情緒表現主要為發怒。日常生活中人們應注意修身養性,頤養情志,減少不良情志刺激對機體的損害。

關注小編,私信分享人體14條經絡和全身穴位高清圖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