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是媽媽的責任,但是,很少有家庭能夠讓媽媽全職在家,中國女性的工作比例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幸好我們也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傳統,所以,很多年輕人又可以忙事業,又能照顧家庭和孩子。
悠悠的奶奶是一名退休的體育老師,悠悠媽媽去上班,把孩子交給奶奶是很放心的,因為奶奶是一個學習型的人,在悠悠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到培訓機構去學習了「育兒嫂」的培訓班。
悠悠媽媽生完孩子以後,沒有去月子中心,而是在家裡接受了孩子奶奶非常專業的照顧。
孩子出生以後,奶奶非常注重孩子的科學培養,家裡的客廳,奶奶騰出很大一塊空地,給孩子鋪滿了爬爬墊,孩子從會爬了以後,幾乎都是隨便爬著玩,行動特別靈活,也很少生病。
家裡的牆樑上,奶奶請專業的工人裝上了鞦韆,書房裡還有兒童的雙槓、跳跳床。孩子一歲多大,就已是一個臂力很棒的小朋友了,可以自己雙手抓住雙槓的一端,靠臂力行走到另一端了。
家裡就像一個小小的體育場,奶奶經常把各種鑽爬滾跳的玩具拼湊在一起,然後,讓孩子玩起來「體育大循環」,雖然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孩子玩得卻不亦樂乎。
現在,悠悠已經上幼兒園了。孩子很懂事,也很堅強,摔倒了從來不哭,學習起來專注力也是特別好,是一個品德、學習、身體全面健康成長的孩子。
很多年輕的媽媽會抱怨,奶奶帶娃的弊端很多,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奶奶罷了,雖然奶奶帶娃會有「隔輩親」溺愛、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等等很多的問題,但是,大多數家庭里,奶奶帶娃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如果奶奶可以做到帶娃的時候,注意一些關鍵的問題,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整個家庭的幸福都是很有好處的。
奶奶帶娃有豐富的經驗,但是,從來都不放棄學習
老人都是帶大兩三個孩子的能手,在很多方面,我們不得不甘拜下風。兒子十一個月大的時候,有偶爾便秘的壞習慣,我帶著孩子跑了好幾次醫院,檢查、開藥,折騰了很長時間。
我媽對我的指導就是一個:「給娃娃多喝水,再多吃蘋果。」然後,孩子真的就好了。
我兒子添輔食,我一般都是按照教程一點點來,結果孩子並不愛吃,每次都是哭一大頓,東西也沒有吃進多少去。我媽就說,挑選孩子愛吃的東西,每天添一點點,慢慢就好了。結果,從孩子喜歡吃的水果開始,蝦滑、蛋黃、牛肉,很多食物都成了孩子喜歡的食物。
老人帶孩子的經驗是幾十年慢慢積累起來的,是非常寶貴的知識,所以他們的一些經驗我們是可以試一試的。
但是,老人也要積極學習,畢竟社會在不斷進步,現代社會對孩子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過去一些陳舊的,甚至是封建迷信的教育方式是一定要摒棄掉的。
很多熱愛學習的老人,他們把寶貴的經驗積累起來,又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在養育孩子方面是爸爸媽媽很好的幫手。
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愛學習的人總是會越來越強大的。
父母和老人的思想、行動保持一致,孩子的成長更健康
如果老人帶幫忙帶孩子,和爸爸媽媽的步調不能保持一致,對家庭和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很多家庭里,奶奶和媽媽因為育兒觀念不同而發生矛盾,就讓家庭氛圍很緊張,但是,奶奶不幫忙帶娃,媽媽就沒有辦法安心工作,家庭經濟又會很困難,所以,不管怎麼選擇都是很痛苦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一定要和爸爸媽媽的步調保持一致,家庭沒有內耗,家庭成員努力的方向一致,對孩子的成長,家庭的進步才是最好的。
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要多溝通交流,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關於孩子最近出現的問題,應該怎麼去處理,保持一致的意見,孩子也會比較聽話好管。
爺爺奶奶在合適的時機退出,孩子需要成長的空間
孩子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需要幫忙照顧,很多爺爺奶奶在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就已經退出了,帶娃的任務就交還給了爸爸媽媽。如果爸爸媽媽需要幫忙,偶爾幫助一下,而平時的主要教育孩子的責任是應該爸爸媽媽來承擔的。
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應該多照顧、多引導,而孩子漸漸地長大,守護他的人就應該慢慢退場,孩子未來的路還是要靠自己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