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的衣裳都拖到地上了,不怕弄髒嗎?原來都被影視劇誤導了

2024-01-21   千年史館

原標題:古代人穿的衣裳都拖到地上了,不怕弄髒嗎?原來都被影視劇誤導了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了特有的服裝文化。其中包括裙子、中山裝、漢服等等,成為不同的年齡段以及身份階層的劃分依據。當然,如今再看這些傳統服飾,總會莫名地有一種親切感和好奇感。在提升人們視覺效果的同時,也映射出中國傳統的美學趣味。

不過話說回來,二十世紀以來的服裝變革史也透漏出了一個信息:服飾的演變一直在朝簡單化與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服裝設計還需要滿足簡約、時尚、個性的要求。特別是多元化的今天,百褶裙、迷你裙等等席捲全球,再次豎起了獨具一格的新潮服裝。

許多人在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男主和女主都穿著華麗的長袍,後擺拖在地下,和現在的人們恰恰相反。雖然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但他們托在地上真的不怕弄髒嗎?原來我們大多數人都被電視劇中的效果給誤導了。

制度影響服飾

首先咱們來談一下服裝制度,雖然是著裝上的不同,但這在古代可是有著嚴格的規定,包括材料、禮儀等等。我國古代提倡的是重農抑商政策,這些商人在古代時期的地位被打壓,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賺錢。對於他們個人來講,從別的方面來顯示自己的尊貴才是最重要的。

在古代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布料可是十分奢侈的一種東西。既然你瞧不起我,那我就讓你羨慕不來,久而久之,這些商人的衣服都變得十分長,大多數都是財富的象徵。特別是在漢朝時期,整個社會的商人呈現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為此也遭到了許多皇帝們的打壓。

到了唐朝時期,服裝的尺寸也有了明顯的規定:「婦人裙不過五幅,曳地不過三尺,襦袖不過一尺三寸」。基本上從這個時候開始,階級的服裝代表也徹底形成了。商人無法穿,老百姓想穿又負擔不起,一般都是富家貴族的小姐夫人才會去穿這樣長的東西。

到了唐朝的晚期,朝廷也允許另一類人穿這樣的服裝,那就是青樓女子。因為社會需要安定,那就必須要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穿著華麗也正是青樓女子們的職業需求。

這不怕髒嗎?

髒是一定的,只不過在古代這種情況相對較少,同時一旦髒了他們也有著自己的解決方法。首先就是這些長服並非常穿,只有皇宮中舉行宴會或者祭祀等時候,它們才會被派上用場。在上朝的時候,身邊的侍人一般都會用手將其托起。

如果有骯髒泥濘的路面,儲存的其他布料也派上了用場。不過咱們話說回來,皇宮難道是尋常百姓家?怎麼可能會有如此道路出現呢?包括我們在電視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節,在上完朝回到後宮之後,衣服就發生了變化。

後宮中的宮女們雖然會穿長裙,但這些衣服都是托在地上一點點。一方面後宮中的地磚都是特意修建的,對衣服的磨損程度很低;另一方面這些衣服都是由粗線製成,而不是絲綢等貴重布料,就算髒了也不是很心疼。朝廷為此也是設立了專門的清洗部門,為她們定時收拾。

品史君說

其實在品史君看來,服飾雖然是一個民族的生活風貌,但話說到底,這也是不同階級之間的區別體現。對於老百姓來講,整天在田間勞作,這種衣服又怎麼會出現在他們身上?加上布匹原料如此貴重,自然也沒有穿著長服的機會。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從根本上講是被電視劇誤導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穿長服,只是部分而已。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