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襲人 來看寧波如何「溫暖以對」

2023-12-22     寧波晚報

原標題:寒氣襲人 來看寧波如何「溫暖以對」

救援滑入路溝的汽車(資料圖片)。(市委政法委供圖)

據氣象部門昨天預報,12月21日至26日我市持續低溫冰凍天氣。為應對低溫天氣,我市堅持人民至上,保生活資源供應、保主幹道路暢通,用「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

把走失老人送回家

老人走失,不僅是家人之痛,更是社會之痛。尤其是氣溫驟降,老人一旦走失,面臨的安全風險會大大增加。

12月19日晚,一名老人走進奉化岳林派出所求助。他說,自己患有老年疾病的老伴走丟了,怎麼也找不到。派出所民警立即介入尋人,後通過公共視頻發現了走失老人的身影——她沿著省道步行前往尚田街道了。

經過岳林、尚田兩個派出所協力合作,晚上8點左右,民警終於在甬臨線馬夾嶴村村口找到了走失老人。看老人步行困難,巡邏隊員胡奉振小心翼翼地背起老人,將她送到警車裡面取暖驅寒。當晚8點半,巡邏隊員又背著老人,送她回家。

無獨有偶,同樣是12月19日晚,鄞州福明派出所接到熱心群眾報警,有一名老人在馬路上徘徊,疑似走失。

接警後,民警迅速到達現場,發現老人已被凍得瑟瑟發抖。民警將老人扶上警車取暖,並問她家在哪裡。之後民警將老人帶回派出所,為她送上熱水和餅乾,讓其補充能量。

幾經周轉後,老人的兒子終於找到了。他說,發現母親外出未歸後,家人都很擔心,正準備出門尋找時就接到了派出所電話。

記者昨日從我市多地公安部門獲悉:12月16日至20日,鄞州共接到老人走失警情18起,海曙為12起,江北為3起,奉化為13起。四區平均一天發生老人走失警情9.2起。

「事情不算大,但還是希望大家引起重視。因為最近天寒地凍,安全容不得半點疏忽。」寧波公安相關負責人希望廣大市民對家中的老人多一份關心和關愛,平時要多陪伴。尤其是那些有過老人走失經歷的家庭,家人更應引起重視。

志願者在田間幫花農護理花木。(許天長 林芳潔 攝)

花農抓緊護花

元旦臨近,鮮花是許多市民節日裡不可或缺的一份浪漫,花農們用盡「溫暖」招數來護花。

昨天,室外寒氣逼人,大棚內卻是溫暖如春,在位於柴橋街道的北侖萬景杜鵑良種園,記者看到近千盆精品杜鵑正在大棚內安然過冬。

「低溫冰凍天氣是冬季花卉種植最大的『殺手』。」基地負責人劉叢瑤告訴記者,在低溫的冬季,杜鵑花在室外幾乎處於休眠期,會出現生長停滯、葉片褪色、根部腐爛甚至被凍壞的現象。今年,他們利用雙重複膜技術,讓大棚里的溫度始終保持在15℃以上。

據介紹,杜鵑花一般是在夏天開花,冬天放在溫室大棚里,通過人工調節氣溫,就可以改變杜鵑的開花時間,這樣就能在元旦和春節期間作為年宵花上市銷售。

「這幾天,我們及時對大棚進行二次膜的覆蓋,然後採購了一些加溫設備來控制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劉叢瑤介紹,低溫期間,基地在做好保溫措施的同時,還要做好施肥、補水等養護工作。

作為寧波本土年宵花產品的主打品種,柴橋的精品杜鵑針對市場需求,主打中高端品種,通過雜交、嫁接等技術,自主培育和引進國內外的品種超120種,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目前,柴橋花木種植面積達2.5萬畝,花木產業年產值約5億元。針對此次低溫冰凍天氣,柴橋街道已累計為花農開展政策諮詢、技術輔導、專業課堂等服務活動20餘場,發布防寒防凍相關農業信息8000餘條。轄區內的黨員志願者更是深入各花卉苗木基地,向花農傳授「養護經」,幫助花農開展花苗禦寒防凍工作。

為病患開「良方」

「醫生,我們是來做血透的。」昨天一早,74歲的胡大爺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月湖院區血透中心。經過檢查,胡大爺的各項指標顯示他已處於尿毒症階段,需要馬上接受一周三次的血透治療。

據介紹,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月湖院區血透中心共有46張病床,這段時間天天爆滿。

為什麼近期血透患者突然增多?馬建偉醫生分析說,主要跟這段時間寧波天氣驟冷有關。隨著氣溫突然下降,人身上的血管因受冷就會收縮,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與此同時,受低溫刺激交感神經變得興奮,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導致心臟負擔加重甚至誘發心力衰竭,腎臟血灌注不足,從而加重腎臟損傷;其次,寒冷天氣致使各類感染風險明顯加大,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這些感染可直接損害腎臟或導致腎臟炎症加重,加之感染後使用的消炎藥、止痛藥、退燒藥等,進一步加劇了腎臟受損;為抵禦嚴寒,一些患者會吃些補藥,或多吃高熱量、高蛋白、含鹽量高或辛辣刺激的食物,這些也會增加腎臟負擔或導致腎臟受損。

腎病患者該如何安然度過嚴冬?馬建偉醫生特別開出了「良方」: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避免冷熱過度,在寒冷天氣適當增添衣物,有效保持體溫,但不要穿得過厚,以免影響活動或導致過度出汗;要合理飲食,根據醫囑避免高鈉、高蛋白、高磷、高鉀食物,並控制水分攝入,不宜過量服用滋補品和補藥,以免加重腎臟負擔;要積極控制血壓和血糖,定期監測,適度運動,並根據醫生建議調整用藥和治療方案;要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風險。

記者 王曉峰 孫肖 陳敏 通訊員 葉晶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e567febfb76189da92bec43f634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