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這群糙漢憑什麼燃爆暑期檔?

2019-07-27     票房俠

暑期檔的火,終於燃起來了!

《哪吒》之後,《烈火英雄》會成為暑期檔又一匹票房黑馬嗎?如果能的話,這個暑期檔將正式完成一場史無前例的中場逆襲。

令人產生這種美好設想的原因是:今日起開啟大範圍點映的《烈火英雄》,口碑起來了。貓眼電影評分9.6分,淘票票點映評分9.4分,相當堅挺。

從票房上看,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寫稿時,僅僅一天的點映,全國當日票房已過2000萬。

敢在電影正式上映前五天就大範圍點映,本身就把兩個字寫在了臉上——有膽。但片方憑什麼這麼有膽?品質。怎麼看出來的?網評。

網民熱評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超燃的救火戲、緊湊的劇情,以及幾位主演集體出色的表演上,是出色喔,不是演技在線而已。

但我更在意的,是有網友在評論區稱:「坐在我後排的一位女觀眾從影片中程開始啜泣不斷,直到結束。只有銀幕上不斷轟響的爆炸聲,影廳顯得肅穆而安靜,大家都被電影里的救火英雄打動了。」

這正是我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也是我認為電影會爆的原因,作為華語電影史上最大規模的火災片,《烈火英雄》在場景和視效上給我的體驗,當然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感動。

當一座海港城市原油儲備區爆炸,火災不斷蔓延,整座城市的人群都在急速逃離火災現場,一群人卻在堅定向火災最深處勇往直前。

這部電影,又在一定程度上區別於我們理解的常規好萊塢災難大片,而是有著國產主旋律救火大片自己的節奏、自己的人物塑造方式。到最後,我們會忍不住被一群中國烈火英雄們感動。

我並不懷疑《烈火英雄》票房會炸裂,這是對好電影的合理犒賞,我的疑問只是:票房最後能有多燃?它能不能一舉將國產災難片的票房天花板,提升到10億?

超前點映,贏票房重要,還是贏自來水重要?

超前點映的勝負手在哪?口碑。

口碑輸了,贏再多票房也沒用,反而會提前釋放影片的票房潛力,正式上映後,影片票房難免被坍塌的口碑反噬。

反之,口碑勝了,則能幫助電影在上映前就完成用戶端的口碑發酵;又能通過良好口碑給予院線信心,獲得更多排片傾斜;總之,讓影片口碑效應儘早釋放。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看過《烈火英雄》,有口皆碑的傳播浪潮開始出現。其中一方面存在於影評內容的傳播,也有很多來自打分平台、朋友圈和微博等自媒體上「自來水」的加入。

電影中,水能滅火。

電影之外,這股自來水能令影片口碑之火更燃。

截至目前,微博上#烈火英雄 #話題已有10億的閱讀量和超230萬的討論,貓眼有8.7萬想看。

討論的人,都在說什麼?

一是說看哭。

一位消防員看完电影後表示:看完這部電影從頭哭到尾,這電影的題材很少見,「非常感謝導演。這部電影給所有的消防員精神上的鼓勵,指引我們更好地發展。」

還有嚴格豆瓣網友的抒情安利:「看到黃曉明進火場前和杜江點煙分別那一段真的太心酸了,漫天大火怎麼都撲不滅,但卻連一支離別的煙都點不著。」

二是被演員的表演打動,甚至真香。

《烈火英雄》由陳國輝執導,黃曉明、杜江、譚卓、楊紫、歐豪等主演。

包括黃曉明和杜江在內的所有主演,在拍攝前集中訓練了100天;

為了讓角色更有真實感,很多危險鏡頭都是主演放棄替身親自上陣。

但,賣力沒用,觀眾要看的是實打實的人物塑造。

黃曉明、杜江和歐豪在片中飾演的三個主角被稱為「烈火三傑」,這三人有著不同的性格和故事,每個人背後都有真實的人物原型。

從目前觀眾反饋看,給觀眾帶來最大驚喜和意外的,是黃曉明。

有豆瓣網民表示:還原火災現場非常震撼!關鍵是一眾演員演技在線,尤其是黃曉明演的江立偉,感覺這次的黃曉明一點都不帥,就是一個普通的消防士兵,有血有肉有畏懼,但卻因為戰勝畏懼而更加偉大。

楊紫、譚卓等飾演的女性角色也被贊爆。

有網民說,「喜歡譚卓演技不講究技巧,特真實的反應帶來特真實的感動,想想這樣一個母親一定是賺足了觀眾眼淚的,正片上線準備好紙巾吧!」

楊紫的大銀幕表演,也帶給了觀眾印象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為救火大片注入了新鮮血液。

這些熱評和熱議當然給了影院經理很明確的信號,一是該片觀眾的需求很旺盛,二是觀眾的紙巾需求更旺盛。

點映觀眾的淚水,當然就是影片最好的自來水。

主旋律動作、戰爭大片都火了,火災大片怎麼就不能火?

決定影片票房上限的,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影片類型。

《烈火英雄》是什麼類型?是災難類型大片,也是改編自紀實報告文學的主旋律大片。

之前有人說,國產救火大片不好賣。真的不好賣?但,巨石強森主演的好萊塢同類型大片《摩天大樓》怎麼就能輕鬆斬獲6.69億票房?拋開救火題材不說,多年前的《鐵達尼號》,一部重映版怎麼都能拿下近10億票房?

歸根到底,觀眾想要的,是硬貨。

《烈火英雄》還是主旋律電影。

媒體統計,2007年~2018年有票房數據紀錄的主旋律電影共132部,累計總票房達208.31億元。其中票房過億元的主旋律影片24部,《戰狼2》、《紅海行動》更是超50億元。

什麼樣的主旋律大片能成爆款?簡言之:那些既能將正能量放大,又呈現很好的商業片品質的電影。

《烈火英雄》,是這樣的電影嗎?

看之前,我完全沒想到它竟然還原了一起波及整座城的真實事件,將一場震天動地的爆炸與火災完整還原到了銀幕之上。

為了能更真實的還原火場真實,電影1:1大景重現了爆炸的油罐區,更用真實的爆炸和火焰拍攝,據導演所說最大範圍的火場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調用罐區常駐消防車20輛,地方支援消防車30輛。

在拍攝火災場面的840小時里:使用了50公斤的放火煤氣2890瓶;3000公斤的流淌火燃燒液;20000張放煙用環保紙板;7600公斤的特效火粉;30噸輔助爆炸用道具……

拋開事件和投入本身,影片敘事夠穩、節奏夠緊、場面夠燃,步步驚心之間構建出一個每秒都扣人心弦的好故事。

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電影行業都認為任何類型都存在票房上限,但隨著《戰狼2》、《紅海行動》這類主旋律大片的出現,業界突然發現——

在票房潛能巨大的內地電影市場,票房上限就是用來打破的,一旦影片從口碑發酵上升為話題發酵,高口碑電影就有了打破類型次元壁的無限可能。

那麼當《烈火英雄》的各個層面都達到了一部優秀商業片的標準,它會成為又一部打破主旋律救災題材票房天花板的電影嗎?有了更多懸念的暑期檔,真是更有意思了。

觀眾等這群中國人的救火英雄,等太久了,暑期檔也是

一部爆款打破過往類型次元壁的關鍵是什麼?口碑,當然是其中一部分,但不完全,口碑之上,還有共情。

影片話題發酵的威力,往往不取決於口碑,而取決於電影中表達的主題,是否會輕易讓觀眾討論到電影相關的話題,一旦這個話題是具有共鳴的、有打動力的、具有普世價值的,那麼就極容易產生話題的發酵,也就很容易實現票房的降維打擊,這正是過去數年來國產爆款影片的爆款邏輯。

《救火英雄》能否在票房上形成突破,關鍵看能否令觀眾實現全民共情。

條件一,電影的產品質量當得起觀眾的掌聲。條件二,一部走心的主旋律硬漢電影,能是讓目標觀眾群體產生最大層面的情感互動。

《烈火英雄》是一部英雄電影,但並不是我們傳統理解的英雄電影。這群人不是什麼上天下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

他們只是一群消防員,「他們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兒,也會感到害怕,也想回家……但是,如果人民有危險,他們永遠會先選擇犧牲自己。」

所以這些人,也是真的英雄。

影片開場不久,已經讓我們看到黃曉明飾演的主角因為疏忽令隊友喪命,陷入深深自責,連孩子也被人嘲笑。在這種生活化的處理下,你根本不會覺得他們有任何偉大的地方,甚至,他們也會犯錯,也會喪。

但正是這些非常生活、特別真實的普通人,到了生死時刻,卻能做出最大的犧牲,成為英雄。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個烈火見英雄的過程。

電影會讓這群人慢慢進入你的心裡,讓你逐漸熟悉他們,與他們建立感情之後。

然後讓你承受最終的悲傷。

何為英雄?不過是一群有著這樣或那樣缺點和毛病的普通人,卻在最危急的時候,出現在了最危險的地方,做了該做的事。

這些情節因為太真實,反倒在某些觀眾眼裡變得不真實。

比如有人在豆瓣質疑,黃曉明關閥門轉了一萬六千轉?背後的潛台詞是:你當我傻?不怕燙?不要命?

但那些烈火英雄,是真的傻。真實事件中,由於斷電,兩個消防員連續轉了十小時以上。

正是這些真實存在過、有些已經犧牲了的英雄,讓一切都擁有了可能。

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火災大片,它所呈現的品質是遠超預期的、它所帶來的視聽語言、情感宣洩,都能夠無比精準的擊中觀眾,比如我,是真的被感動,看到最後忍不住想哭的感動,並且真心覺得,這樣的電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在《烈火英雄》之前,《哪吒》已經重新炒熱了暑期檔,這部電影之後,《沉默的證人》、《使徒行者2》等國產影片也將陸續上映,過去我們很容易將這些影片看作競爭的關係,但在一個變化的市場中,我相信這些電影都是友軍,他們都承擔著一個責任——為國產片把這個暑期檔贏回來。

10億隻是一個數字而已,真正的重點是,《烈火英雄》敢不敢把暑期檔的火再燒旺一點?

我看它敢,而且能。

最後,致敬所有消防員,感謝所有的烈火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djVNmwB8g2yegND22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