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有何反應?冷冷說出四字

2023-04-15     雲夕客

原標題: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有何反應?冷冷說出四字

近代以來,為維護國家安全,反對外來侵略,中國參與了多次戰爭。在這些戰爭中,以中日戰爭最為突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讚揚的壯舉,也是近代中國地位變化的轉折點。雖然中日戰爭中,中國贏得了勝利,但這過程卻是漫長而又艱辛。

根據中國歷史,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手段殘酷,狂妄自大,並且熱衷戰爭,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數不勝數。即使在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一名曾手握80萬大軍的高級軍官仍不肯死心,堅決地說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四個字,企圖尋得轉機。這人便是二戰中的甲級戰犯,岡村寧次。那麼究竟是哪四個字讓日軍都為之震驚,而這四個字給岡村寧次以及戰爭的結局帶來了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究吧。

岡村寧次的出生便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他是日本一個沒落的武士家族後代,因此濃厚的軍事氛圍以及嚴格的家庭教育讓他也對軍事及理論充滿興趣,後來如願考上了軍事學校,開啟了他的軍事生涯。隨著對軍事理論的不斷學習與了解,他的好戰心理也逐漸養成,他不止滿足於理論的吸收,更渴望能到戰場上進行實踐,贏得戰爭勝利。

於是他通過努力,畢業後進入軍隊,期間也參加了日俄戰爭。因為他出色的軍事才能,被日本軍國主義者稱為軍事天才,官職地位也不斷上升。並且在之後的日本侵華戰爭中,成為了軍國主義分子頭目。

由於岡村寧次的軍事手段,在1923年,他得到了上級的調令,讓其進入中國接應日軍,作好諜報工作,其中上海的五卅運動等多項侵華事件均與岡村寧次相關。如此一來,岡村寧次更是得到日軍高層信賴。

之後,岡村寧次在中國掀起各種腥風血雨,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傷害,他在日軍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但他仍不滿足。當時中國處于軍閥混戰的黑暗時期,而岡村寧次與孫傳芳又是舊相識,於是,他將陰謀深入到中國內戰,混跡到北洋軍閥內部,成了孫傳芳的軍事顧問。

成為軍事顧問後,岡村寧次便為孫傳芳的軍隊出謀劃策。1926年,孫傳芳被北伐軍擊敗,岡村寧次在一片混戰中奪走了孫傳芳的軍用地圖,回到了日軍軍隊。而這張軍用地圖為後來的日軍入侵中華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的岡村寧次曾在德國與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等人結成了著名的「三羽鳥之盟」。他們都主張軍國主義,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包括侵華戰爭,便在這些軍國納粹主義分子的主張和涌動之下爆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岡村寧次再次來到中國,赴任東北關東軍副參謀長,圍剿抗日東北聯軍,將華北地區變為偽滿洲國,為日軍的下一步侵略計劃打下基礎。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岡村寧次又帶領日軍,在中國眾多地區實施侵略惡行,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傷害和磨難。

到了1941年,中國共產黨的勢力不斷強大,軍隊數量及軍事力量不斷壯大。因此,岡村寧次便被派遣到華北出任總司令,對抗八路軍。在對抗八路軍的過程中,岡村寧次對八路軍的特性進行詳細分析,於是他想出兩個計策。第一個計策便是從政治鬥爭出發,給中國軍官管理當地事務和治安的權利,日本士兵也受其制約,以此來拉攏華北地區的人民,削弱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的號召力。

接著岡村寧次便從軍事鬥爭上來對付八路軍。岡村寧次根據八路軍如魚般流動的戰略特點,採用鐵壁合圍的戰略,將所有的部隊拉成長線,分邊進行推倒式攻擊,以多數及快速的部隊對抗少數且慢速的八路軍。根據這一戰略,日軍暫時制勝了部分地區的中國軍隊。

在面對國民黨軍隊時,岡村寧次又根據對手特點制定戰術。抗戰初期,他曾在南昌會戰中與老蔣對抗並取得了勝利,使得國民黨軍官都為之心有餘悸。可見,岡村寧次的軍事謀略確實出眾,但他卻始終堅持戰爭,違背了正義,終將會失敗。

在1942年中途島戰役,日軍形勢走向下坡,於是岡村寧次奉命指揮日軍在中國戰場打通與南洋戰場的聯繫。岡村寧次通過敏銳的軍事觀察力,最終擊潰了國民軍,取得了豫湘桂戰役勝利。但此時,他也意識到,日本百萬軍隊已經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無法再一擊制勝。

此時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也日漸逼近日本國土,日本形勢嚴峻,戰爭結局已基本敲定。1945年,面對日本陡然轉變的戰勢,他曾表示這場戰爭並沒有真正的結束。岡村寧次仍分析中國國情,提出通過攻占當時的陪都重慶來反擊。但隨後東京大本營發來密保,透露說日本準備接受投降。

收到消息後,岡村寧次立即回復,請求拒絕投降,繼續作戰。他認為皇軍百戰百勝,絕不可能戰敗投降,他希望事情會出現轉機。但最終,日本天皇還是簽訂了投降書,岡村寧次也只得接受這一結局。

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繼續作戰」這一策略雖具有科學依據,但最終仍未被採納原因為何?因為這場戰爭就像一個泥潭,如果繼續掙扎將會深陷其中,難以掙脫,而岡村寧次雖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他的好戰心讓他難以放棄。而「繼續作戰」這四個字,也反映出他藉此來賭這場戰爭的決心。

在中國這邊,抗日戰爭雖取得了勝利,但中國內部政權問題仍未處理。於是老蔣發給岡村寧次密電,想通過日軍在華勢力打擊共產黨,要求所有軍事武器裝備不得交給共產黨,拒絕任何共產黨的要求。岡村寧次認為這是一個挑起中國內戰的機會,便答應了老蔣的要求。從中我們也可以得知,即使日軍以及被擊敗,但他們妄想侵略中國的野心卻從未消失。

法西斯勢力戰敗後,對於犯罪分子的處置問題成了世界人民的關注焦點。戰爭結束後,所有戰犯應得到嚴肅懲治,而岡村寧次作為甲級戰犯也應得到審判,但最終的宣判結果卻是無罪釋放。其原因就是蔣介石的對岡村寧次的庇護,使得這位給中國人民帶來沉痛傷害的罪犯,隻身而退。而蔣介石這一舉動,也激起了人民的憤怒,這也為蔣介石的不得人心,落荒而逃的結局埋下伏筆。

通過對岡村寧次及相關史實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明白許多道理。岡村寧次領導日軍積極作戰,戰無不勝,軍事才能值得肯定,但他好戰且不願接受失敗反映出好勝心應適度,學會接受失敗,學會適時放棄才能有機會重新取得成功的道理。

縱觀歷史,戰爭對國家,對人民都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且戰爭的結局必然是走向和平。因此,當今時代應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避免戰爭。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d73a0a3a6478737e6bbf38c914300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