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馬來西亞的康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套生產商之一,疫情爆發初期的年產能達到55億隻。
然而這家巨頭卻失算了。
保險套巨頭被迫轉而生產手套
疫情剛爆發時,康樂公司曾樂觀表示,由於經濟不確定,被困在家裡的人們會採取避孕措施,保險套需求會激增;再疊加疫情導致工廠關閉的因素,保險套將會出現短缺的情況。
其實不僅僅是康樂,當時人們都陷入了一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思維循環:因為疫情而無處可去,人們被整天困在屋裡,除了親密的性行為,再沒有別的娛樂活動可以進行。
2020年4月初,康樂公開稱,公司的庫存量只能再維持兩個月,預計產能缺口達到1億隻。
這番「警告」讓整個行業都頓時緊張起來,國內擁有「傑士邦」等保險套品牌的上市公司人福醫藥一度獲得資本追捧。股價上漲至歷史最高點39.44元/股。
然後康樂如今被打臉了。
今年初,康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疫情時期保險套購買量正在下降。公司今年一月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在疫情期間財務狀況疲軟,銷量在過去兩年里下降了40%。
為了自救,這家是杜蕾斯、ONE等知名品牌供應商的公司,已經開始嘗試「副業」——將目光瞄準需求暴增的醫用手套,並投入新生產線。
家庭以外的使用場景減少
康樂的現狀是整個行業的一個典型代表。
有數據顯示,從2020年—2022年6月20日,超過4萬家安全套生產企業註銷,平均一年註銷1.73萬家,這個數字在2019年為1.49萬家。
人們對保險套的需求減少,與疫情有一定關係。
據Sexologies發布的《COVID-19對性生活的影響》報告,疫情前人們性行為頻率比疫情期間高了4.4倍。此前保險套的使用場景接近一半是產生在家庭之外,但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使用場景發生了明顯變化,家庭之外的使用場景減少。
其實近兩年,越來越多做保險套的廠家,都開始轉向生產醫療手套,還有廠家轉型嘗試賣氣球等同樣材料配套的業務。
穩健醫療是行業龍頭,今年6月宣布斥資4.5億元從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手中收購桂林紫竹乳膠製品有限公司。
桂林乳膠曾是國內最大的保險套生產廠家,一度被稱為「國產保險套第一品牌」。2021年,紫竹乳膠實現銷售收入約3.2億元,凈利潤約5085萬元。其中,醫用乳膠外科手套貢獻的收入占總收入約55%——手套業務已占超半壁江山。
去年11月,人福醫藥發公告稱,以2億美元轉讓持有的樂福思集團40%股權。樂福思集團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安全套公司,旗下擁有多個領先的乳膠品牌,例如LifeStyles、傑士邦等。
在面對國內保險套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也有一些企業「劍走偏鋒」,嘗試不一樣的打法,恆保防護品牌經理表示,「我們品牌在去年做了兩次小規模的營銷,一次是夜光安全套,一次是酸筍味安全套。可能疫情會讓大家比較無聊,看到這種好玩的東西出現,還是想要了解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