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丟臉了,它靠互撕打上熱搜

2023-05-25   電影派

原標題:太丟臉了,它靠互撕打上熱搜

crazy!

一部劇播著播著, 男主突然變小三了?

前兩天,《護心》因為劇情割裂衝上了熱搜。

如果說。

前15集是難得的群像高燃劇,每個人都刻畫得有血有肉。

那麼從16集開始,就像坐上了跳樓機急速下落。

男二加戲、男主捅女主、男主變小三……

每個人都很瘋,每個人都不像自己。

眼看劇情朝著爛尾的趨勢狂奔。

原作者加編劇的 九鷺非香也被罵上熱搜。

劇粉痛恨,表示以後看到編劇欄有九鷺非香的名字,也不用多廢話,直接:

從《他是誰》的史詩級爛尾,到《護心》的高開瘋走。

發現沒。

國產劇爛尾情況好像越來越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

爛尾全是編劇的鍋嗎?

今天就來簡單聊聊——

追劇圈一直有這麼一句話:

「不怕爛劇,就怕爛尾」。

觀眾為什麼這麼討厭爛尾?

因為如果只是一部單純的爛劇,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但爛尾就像是往你背後捅刀子的好朋友。

前期表現得親近可愛,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卻突然給你帶來致命一擊。

比如,兩個月前的《他是誰》。

開篇尺度極大。

南大碎屍案白銀連環殺人案為原型改編。

將雨夜割喉惡魔案和碎屍案交替兩案穿插講述。

現實感強、細節豐富,加上張譯精彩的演繹。

開分高達8.2。

可到了中後期,多線敘事把控不住不說。

就連劇情也逐漸走偏。

案件只會故布疑陣,碎屍案調查了一圈, 到了大結局居然還不知道兇手

感情線倒是纏綿悱惻,從一口一個「老頭」到幾角戀,讓人頭皮發麻。

反派則是強行降智,自戕的自戕,爆炸的爆炸。

最後挖的坑一個沒填,平白受了一肚子氣。

女主被綁架給男主留的語音

所以大結局過後,引起全網不滿。

網友紛紛報復性將其改為一星。

最終評分也從8.2掉到了5.7。

到了《護心》也是如此。

原先雖然特效被嘲說是「更適合中國寶寶的動畫仙俠」。

但憑藉可愛接地氣的故事,尊重每一個角色,尊重觀眾智商。

有糖點,有燃點,圈了一大波粉。

派爺前幾天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夸它是今年最好的仙俠劇。

但16集開始,一切都變了。

男主,原先情緒穩定有教養的好龍一條。

前期和女主有什麼矛盾都會明說,小情侶吵架不過夜。

到了關鍵時刻他突然不長嘴了。

不解釋直接捅女主一刀挖走護心鱗。

而原先可愛的男二則突然熬成一鍋綠茶。

男主給女主披衣服,男二扔了換成自己的衣服領功。

男主怕女主渴,給她偷偷找水,他故意給丟了。

合著你是小學生們,這麼愛搶功勞?

更離譜的是。

男主被人調侃是感情的第三者。

人設完全變了,感情淪為俗套。

讓人不禁想到九鷺非香的上一部編劇作品《招搖》。

大結局女主被炸成煙花(物理意義上的)

而且就這樣還能HE。

最後男女主鏡頭配兩個少年的聲音,表示他們生了雙胞胎。

真就,服氣!

看上去,這類劇爛尾的情況大多都是劇情割裂,故事跑偏。

那是編劇筆力不行,把控不了後續的劇情?

是,也不是。

更常見的原因可能是——

編劇太多。

怎麼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國產劇編劇數量像是趕年終KPI似的。

《嫣語賦》6個編劇;《鎮魂》9個編劇;《女士的法則》11個編劇;《有翡》12個編劇。

更誇張的是《鏡雙城》居然多達16個編劇。

這麼多編劇分工寫不同的劇情,必定會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

在《他是誰》輿論出現崩盤後,編劇吳迪就曾髮長文回應。

陰陽怪氣地抨擊劇本創作遭到其他編劇的干預。

據他所說。

前8集劇本是由自己和李芳編劇所創。

而後篇章中那些尷尬的愛情線和瘋狂注水的查案劇情則出自劇本總監之手。

而派爺在片尾名單上確實找到了一位劇本總監。

不只是《他是誰》。

《護心》也深陷編劇之間互撕的場面。

在大家質疑九鷺非香的編劇能力,今天早上,有位網友又加重碼。

在微博發了一篇長文, 表示她的朋友劉寶琛才是前15集的主筆編劇。

這下大家可算找到了發泄口。

將前後劇情的割裂幾乎都指向了九鷺非香一人,更加義憤填膺炮轟:

隔行如隔山,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但一部劇的爛尾真的只是因多位編劇能力不均導致的嗎?

沒那麼簡單。

多位編劇延伸出的另一個問題是——

和製片方的博弈。

在國產劇的製作體系中,編劇的權力並沒有那麼大。

大部分情況下,製片方後續還要控制劇情走向。

比如,之前劇里劇外吵得水深火熱的《香蜜》。

因為後期副線注水嚴重引發粉絲互掐,觀眾紛紛控訴編劇太多導致劇情混亂,甚至夾帶私貨給某角色加戲嚴重。

隨後,編劇之一的張鳶盎發文回應。

稱並非她們編劇想注水,而是製片方要求將36集擴到50集。

不過之後製片方又回懟是張鳶盎編劇團隊水平太差。

不得已才叫自己信得過的其他編劇來潤色。

雙方各執一詞,孰是孰非我們也無法妄下定論。

而這次被頂到風口浪尖的九鷺非香其實也有過相似的情況。

在《招搖》被網友炮轟爛尾時,她曾髮長文回應。

大意是說寫劇本臨時被要求調整,加上被拍攝進度所困。

「按照正常進度,我們在寫劇本的23集,但他們要拍32集的內容。」

導致最後寫著寫著崩潰了。

所以明白為什麼有的劇開篇還行,但越到後面注水加戲越嚴重了嗎?

比如《鳳求凰》後期成了《霍璇傳》。

《沙海》成了《張日山傳》。

《香蜜沉沉燼如霜》成了《潤玉傳》。

這裡的加戲不單指給給某個人加戲。

像這次的《護心》。

中期除了加入大量男二的戲份,還為虐而虐加入男女主誤會等俗套的劇情。

因為除了編劇外。

製片方還會根據市場和盈利來調整劇本。

一是,儘量擴充集數,保證收視流水。

二是,加入自以為大眾喜歡的俗套劇情。

當然,也不排除真的想給某個人多些鏡頭的情況。

而在製片方的背後,還有審核的干預。

九鷺非香就曾透露《招搖》原先是悲劇的開放式結局,但沒給過。

最後是剪輯「妙手生花」,才有的這個結尾。

所以,一部劇爛尾。

編劇不過是鏈條中其中一環,不能都歸咎於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不過,慘的是。

就目前來看。一旦遇到劇情爛尾的情況,他們始終站在被炮轟的第一線。

這麼一想,編劇也挺委屈的。

話語權太低,誰都可以插一腳改劇本。

之前,寫過多本暢銷書,《司藤》的原作者尾魚就曾忍受不了吐槽。

影視方常常將她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

並且,只要她提出異議,就會用 「你不是專業的,不了解市場,觀眾就喜歡這樣的人設和故事」反駁。

而有的製片方也有苦難言。

現如今編劇水平良莠不齊,有的從網文作者轉行過來,有的甚至連科班都不是,壓根沒有經過系統訓練。

寫出來的東西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這種情況下,能不插手改嗎?

但從觀眾角度來看。

無論是編劇間的互撕,還是編劇和製片等各方的互相甩鍋。

爛尾的事實就擺在那裡,改不了。

我們才是最大的冤種。

觀眾想看的無非是一部情節流暢,邏輯通順的好劇。

劇方與其撕個你死我活。

判斷到底爛尾到底是誰的問題。

還不如下次再接再厲。

別再中途突然發瘋創飛觀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