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18個月才會走路?

2021-01-04     jason媽咪有辦法

原標題:為什麼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18個月才會走路?

鄰居家一位年輕寶媽在樓道里遇到我,拉著我聊天,原來,她家娃已經1歲多了,但是卻一直不會走路,她有點擔心,去醫院檢查了,醫生也說沒大問題,但是她總是擔心孩子會有什麼隱性問題。

我不由得笑了,這也算是新手媽媽的通病了,時常陷於一種焦慮情緒中,看誰誰家孩子會走路了,看誰誰家娃已經會說話啦,就會很著急,擔心自己娃落後了,「輸在起跑線了」。

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其實是比較大的,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了,有的孩子卻是一歲半才會走路,這中間如果孩子肢體沒有特別異常的行為,其實是沒太大關係的。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會走路晚呢?

1、和照顧孩子的家庭有關

有的家裡只有寶媽一個人帶娃,常常顧及不了那麼多,要帶娃,也要洗衣做飯,自然日常都是把孩子放在地墊上自由玩耍,而這樣放手的孩子,往往走路會早一些,因為直立的世界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他會很渴望!

jason就屬於走路很早的孩子 ,大概也就在10個月左右,還記得他第一次站起來時的情形,我在廚房做好飯後,回到臥室後發現他已經自己扯著床單顫顫悠悠地站起來了,可以站起來之後他就開始慢慢扶著床嘗試慢慢移動。

而家裡老人比較多的家庭,孩子經常是被抱在懷裡,他的自我發展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包括站起來和走路,另外老人會很容易擔心孩子摔倒,即便孩子自己有慾望,想走兩步,也往往被老人手扶著,而且會很擔心害怕的樣子,會讓孩子也莫名覺得走路會比較危險。

2、和先天運動基因有關

不得不說,人的先天基因會有一定的差別,有的孩子運動能力很強,有的孩子語言能力很強,而運動能力和語言能力往往屬於相對的,也就是說走路早的孩子往往說話晚,說話早的孩子走路往往晚一些。

在遺傳基因中,約有40%的孩子會和父母的走路時間一致。

3、過早依賴學步車

有些家庭在孩子8、9個月開始,就仍在學步車裡,認為這樣既能讓孩子學會走路,還省事,不用擔心孩子摔倒或者爬到危險的地方,實際上,依賴學步車學會走路的孩子往往走的不穩,親戚家的孩子就是早早使用學步車,孩子走在學步車往往「出溜」一下,從這邊一下就滑到那邊,整天「橫衝直撞」,真正學會走路卻很晚,而且腿部力量不足,總有發飄的感覺。

4、家長對孩子情緒的影響

有些老人會很擔心孩子摔跤,一旦摔跤就會很緊張,鄰居家有個小男孩和jason一樣大,是奶奶帶大的,她家娃走路就很晚,因為奶奶特別謹慎,一點點危險都會馬上制止,而平日裡爸爸媽媽都上班,無暇顧及孩子身心發展。

最後,這個孩子不僅走路晚,性格上也是非常謹慎的性格,常常是下個台階都不敢,要尋求大人的幫助。

說了這些原因,實際上,孩子只要腿部發育正常,沒有其他異常現象,走路晚點也沒關係,多爬行對於寶寶的發育是很好的。

爬行能夠幫助寶寶協調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身體發育有他的自然規律,運動系統的發育也是需要循序漸進,在爬行時,寶寶的手,眼,腿部和腳部以及傳遞到大腦里的訊息需要整體協作,對寶寶的空間智能發育有很好的刺激,同時有助於寶寶抽象思維的發展;

另外,爬行也有助於寶寶內耳或者前庭系統的發育,促進左右腦的均衡發展,維持身體的平衡感,使寶寶大腦得到發育,更加聰明。

因此,即便是寶寶不能像別家孩子那樣早早走路,也不必過於焦慮,就是別懶,多爬爬,多和孩子做做遊戲,多放手,多獨立,孩子走路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E6Dz3YB9j7PxaI7lu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