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值得父母一生去追逐的話題。只有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才能夠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對社會和人類有用的人才。很多反面例子恰恰都向我們證明了,不夠重視教育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重視三歲孩子的教育問題很重要,重視13歲的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加重要。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3歲的時候孩子跟你鬧,他頂多就是痛哭一場,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在地上打滾,但13歲青春期的孩子跟你鬧,他不會哭得在地上打滾,他會離家出走,他會做出極端反應。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的時候,他年輕氣盛容易激動,如果父母一味強制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只怕會引發難以承受的後果,父母卻對孩子這樣的行為和語言無計可施。如果想要13歲的孩子容易教養,就要在孩子在3歲的時候下功夫。因為相比起來還是三歲的孩子更容易聽話,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
一、0—3歲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
早期性格形成關鍵時期。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性格形成早期是很關鍵的。俗話都說「3歲看到老」,由此可見,如果在孩子性格形成早期不對孩子加以教育和管束,很容易對孩子以後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做的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早期給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所處的環境對於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在三歲之前主要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的環境就是家庭環境。如果一個孩子從充滿幸福和愛的家庭里長大,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一定會充滿自信和陽光,也很活潑可愛。如果一個孩子在充滿暴力和貧窮的家庭里長大,那這個孩子的性格一定比較趨向於極端自卑和冷漠。因此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從父母的為人處事所作所為去形成自己有的一套觀念和理論。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多多少少也會跟隨父母一些。首先是基層的一些性格特徵,其次是後天的形成。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質,那麼一定首先要正視自己的性格特徵,從而給孩子起一個好的帶頭模範作用。
二、孩子3歲前,父母怎樣培育孩子好性格
接觸早教課程。
為了能夠培養好孩子的性格,父母可以適當的去接觸早教行業,這裡有更加專業的老師和課程顧問。當父母遇到對孩子性格培養的一些問題的時候,都能夠有人解答並且給予正確的回覆。
多與同齡年輕父母溝通。
年輕父母也可以和與自己同齡的父母多溝通、多交流,也許能發現孩子之間的共同點,去看看其他家長是怎麼樣和孩子溝通交流的,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幫助自己的孩子形成更好的性格。
從細節注意孩子的成長,及時糾正。
那麼做父母的就一定要細心了,認真地去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和所言所行,從孩子的行為言語裡面去判斷孩子有哪些誤區,去幫助孩子糾正,從而能夠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性格。
三、13歲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可以過度教育。
在面對13歲的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既不可以過於著急,如果對孩子過度教育教育只會讓孩子在青春期和叛逆期時候更容易去做一些違背父母和老師意願的事情。很多讓父母捶胸頓足的後悔事情就是在孩子處於叛逆期發生的。因此面對孩子的叛逆期,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握教育的度。
以朋友身份相處 ,更加容易被接受。
孩子和父母之間是有代溝的,但是孩子和朋友之間是沒有代溝的。如果父母想要幫助孩子,那麼一定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溝通,這樣處於一個平等的社會地位的時候,孩子也就更加容易地去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地去說自己的心中所思所想。這樣父母也就更加了解孩子從而去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一定要智取。
當父母遇到棘手問題一定要智取而不可以強攻。因為強攻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比如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早戀問題,越是讓他們分開,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堅定要在一起的決心。可以試著讓他們自己處理,也許在學習上他們互相激勵,反而會有更好的結果。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用智慧去巧妙地將問題解決。
對待三歲的孩子,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對待13歲的孩子的教育問題要講究方法。教育是個大問題,需要父母費心費力,千萬不可以太簡單粗暴地去解決,這樣只會事與願違。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樣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呢?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說出來我們一起溝通和交流一下吧。
————————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