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冬》:劉昊然的「逃離」,於沉淪中猛烈掙扎

2023-08-24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電影《燃冬》:劉昊然的「逃離」,於沉淪中猛烈掙扎

作為一部愛情題材的文藝電影,《燃冬》的底色是沉重而深邃的,脫離了單純的浪漫幻想或故作呻吟,具有某種朝向社會議題的審視勇氣。

而兼具獨特性與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則成為主旨生髮的重要出口。娜娜、韓蕭與浩豐,既有其共通性,又各自擁有可供單獨闡釋的空間,成為當代某類青年族群的象徵和縮影。

《燃冬》中的劉昊然是令人驚喜的。鬍子拉碴的造型,恍惚落魄的神色,孤獨頹廢的狀態,一身黑色風衣仿佛融進了東北的一片蒼茫之中,令觀眾難以一眼認出。

在《唐人街探案》《一點就到家》和《四海》之後,《燃冬》中的浩豐一角,深刻地驗證了劉昊然對表演舒適圈的不斷突破,展現出強大的表演空間延展潛力。

浩豐這個角色是現代都市中激情磨滅、疲憊不堪的年輕人群體的典型代表。在成長求學和工作生活的道路上,他始終試圖逃離,但無奈被強大的命運之網所困,難以實現心中的自由理想。

面對夜晚動物園鐵籠中的猴子,他對韓蕭和娜娜說:「你們想不想,結束這一切?」他甚至計劃好了要在長白山白雪皚皚的峰頂一躍而下,結束生命,獲得最終的解脫。

一段異鄉旅途中不期然發生的一段限時愛情,似乎為他注入了新鮮血液,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但荷爾蒙推動的激情邂逅的結局註定是分離,瞬間的快感結束之後是持久的悲傷和永恆的迷茫。

人物壓抑難言、不堪重負的狀態,恰能映照出時代的側影。電影的寓意隱匿在敘事的表層之下,正如長白山深厚的積雪掩藏下的土壤。

在晃動失穩的搖動鏡頭中,電影渲染了激烈迷醉的狂歡情境,而身處其中的一群被邊緣化的年輕人,則在此享受著一場場神經質的本能宣洩與釋放,逃避著人生的無意義與理想的悄然崩塌。

在攀登長白山的雪峰時,三人在雪地上的「躺平」,是最為直接而真實的內心表達。

《燃冬》中的浩豐,令人想到李滄東的《燃燒》中的李鍾秀,同樣是被現實碾壓至無聲的小人物,面對生活投擲而來的巨大障礙,無奈而無救的他們選擇在沉默中吞咽痛苦,在矛盾中拉扯掙扎。

浩豐的動人之處,是歷經折磨仍然保有的樸素的真誠,以及最終決定回歸現實的可貴勇氣。片尾曲朴樹的《蘇珊的舞鞋》,真切而生動地寫出了以浩豐為代表的被生活圍困的年輕人心中潛在的渴望與夢想:「蘇珊有雙神給的舞鞋,能帶她離開倦怠世界。」

借浩豐的人物發展軌跡,電影試圖在飛升的理想與堅硬的現實之間尋求象徵性平衡與和解,而人物本身更具現實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