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90%聽障兒童通過使用人工耳蝸聽聲學語……一起來聽健康早聞!2024年5月16日

2024-05-16     健康報

要聞

「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開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4年「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活動以「數字適老 溫『心』同行」為主題,聚焦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特色助老服務。活動將開展「銀齡數字課堂」等數位技術應用教學活動,編制面向老年人的通俗易懂的教學手冊、視頻,普及反詐防騙知識,並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力量,積極開展適老化技術創新研發。

我國近90%聽障兒童通過使用人工耳蝸聽聲學語

5月14日,中國殘聯召開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新聞發布會。據介紹,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助殘科技研發應用部署、實施力度,當前,一批科研成果已得到推廣應用,人工耳蝸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已使我國近90%的聽障兒童能夠聽聲學語,進入普通幼兒園和學校學習。智能語音轉換和讀屏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幫助越來越多聽障人士和視障人士與其他人群高效溝通,跨越數字鴻溝,融入信息社會。

地方

江西:院士專家「廬山對話」聚焦醫藥衛生

近日,由江西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共同主辦的「廬山對話」活動採用「實地調研+院士專家懇談會」的方式,邀請張伯禮等1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與行業專家,圍繞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深入企業、醫療機構,與醫療衛生工作者面對面交流,解決技術問題、對接創新資源。

廣西:《主動健康服務標準體系》獲批立項

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牽頭起草的團體標準《主動健康服務標準體系》獲批立項,這是全國首項主動健康團體標準。該標準旨在規範主動健康服務體系的系統框架、功能和應用等,為主動健康服務領域的發展提供標準支撐。

科技

可穿透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有望用於治療腦轉移腫瘤

新華社消息,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穿透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可用作治療腫瘤的藥物載體。臨床前研究顯示,用這種納米顆粒送藥可在治療中同時縮小乳腺癌的原發腫瘤及其腦轉移腫瘤。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研究發現特定益生菌或可緩解尿毒症

據新華社消息,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在人類胃腸道中自然存在的一種雙歧桿菌——親和人體雙歧桿菌,可以降低腸道內相關毒素濃度,從而緩解尿毒症等腎功能衰竭病症。相關成果已發表於新一期《腸道微生物》雜誌上。

國際

中國科學家顏寧獲2024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4日公布2024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獲獎者名單,表彰她們在生命和環境科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中國科學家顏寧是5名獲獎者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公報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發現多種介導離子和糖跨細胞膜運輸的膜蛋白原子結構,揭示了跨膜轉運的原理。她的卓越研究推進癲癇和心律失常等多種疾病的相關研究,並指導了疼痛綜合徵的治療。

研究顯示兒童進餐時玩手機更易超重

據新華社消息,歐洲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兒童經常在進餐時接觸電子設備,比如玩手機或看電視,超重風險就會上升。研究牽頭人、葡萄牙米尼奧大學教授安娜·杜阿爾特·梅洛認為,這種關聯或許與電子螢幕會分散孩子們進餐時的注意力有關。

健康小提示

糖尿病患者出現眼底損傷會有何表現

1. 突然的視力下降伴眼前黑影,多提示眼底出血,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眼底併發症。

2. 視物變形或在視野中心有一個暗點。這兩個症狀都提示黃斑部(眼底中心區域的關鍵感光部位)存在病變,如黃斑水腫等。

3.出現突發頭痛眼痛等症狀,提示可能存在眼底病變合併青光眼

出現上述症狀,患者應及時就醫。

今日天氣

5月15日20時至16日20時,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部和南部、廣西西部、海南島以及西藏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雲南東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局地有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

編輯:管仲瑤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9bbaaf5b6a169564859f1e2c62166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