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借宿過的四百年古宅 竟以恥辱而落敗

2022-02-28     王喜慶

原標題:康熙皇帝借宿過的四百年古宅 竟以恥辱而落敗

河北的井陘縣有座天長鎮,解放初期曾經是井陘縣的縣城,古鎮的規模可見一斑。天長鎮名起於漢代,唐設天長軍,後晉改為天威軍,宋熙寧八年(1075)至公元1958年為縣治之所,堪稱是千年古鎮。

古鎮有幾座城門現在已經看不出來了,但是從方位看東門和南門依然存在,南側甚至還有幾個小門,都保留了原來的位置和原貌。尤其是東門有座古橋,石柱上的柱頭都是小獅子,風采各異、玲瓏可愛,可惜翻修後古橋少了些古韻。

從古鎮的南門進去是條大街,從寬窄的程度上看絕對是古鎮的主幹道之一,古時候騾馬大車相對而過不是問題。這條大街的北側便是古今有名的王家大院,雖然10元的門票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實話說:還是值得一看的。

傳說明朝末年,山東博興知縣王漣退休之後,回到了故鄉井陘天長鎮建宅安居、頤養天年。這處大院經過清代、民國時期的不斷擴建,成為占地十五畝、房屋一百六十二間的大宅院。民國時期,井陘王家已經成為天長鎮這一帶的巨富,擁有土地1500餘畝,宅院20多處,並有商號300多處,遍布京、津、保、石、陽泉、太原、西安等地。

由於井陘王家聲名顯赫、富甲一方,且有建築考究的古宅庭院,故當年康熙皇帝西巡「駐跘井陘」時,曾下榻此院。孫中山去山西路過井陘也曾在此居住。甚至當時的民國總理段祺瑞在井陘開辦煤礦時也做過臨時官邸。可見王家在此結交了許多權貴,使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達到了完美的結合。王家大院飛檐斗拱,氣派非凡,是井陘縣現存最完整的古民居。

而到了近代王家逐漸跑偏,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家後代王景岳投靠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10月當了井陘縣維持會會長,1938年2月任井陘縣偽縣長,直至日本投降,充當偽縣長八年之久。在這八年中,王景岳以人民的生命、財產換取了日本侵略者的歡心和信任,1943年被華北日偽最高司令部嘉獎為「模範縣長」。

日本戰敗後王景岳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的把保安團一千一百餘人和其他偽組織人員改編為國民黨先遣軍第八旅,自任旅長。後來,由於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王景岳被國民黨軍統局逮捕,關押兩年多後獲釋。王景岳被釋放後,深知自己血債纍纍,便潛居北平。1949年1月底北平解放後他如同喪家之犬,開始了流亡生涯。1951年9月17日,王景岳在甘肅天水被捕,第二年3月執行槍決。大漢奸王景岳走完了他罪惡而恥辱的一生。

王家大院至今還保留著當年藏身的夾皮牆和挖掘的一條400多米長的地道,直通到王景岳在城中偽縣長的辦公室,據說當年王景岳逃避追捕,就是靠著這條地道逃出了井陘,可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難逃王家敗落的必然下場。

解放以後,王家大院成了人民政府的辦公所在,直到1958年縣政府遷到了微水鎮,王家大院才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告別了往日的喧囂,淹沒於世事風塵。而今,當年顯赫一時的王家除了這所院子蕩然無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988f2e27178e30a1e70dc1c6605ad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