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號稱醫院最安全的地方。每天,這裡都要進行數台各類麻醉。
為什麼說最安全?因為手術室有非常先進的儀器設備。最關鍵的是,手術室有常年負責維護患者生命安全的麻醉醫生。
然而,看似安全運行的生產,突發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幾個月前,醫保政策改革。整體方向,是對每個病種有了限價。
也就是說,每一台手術報銷的錢是固定的。假設超支了,醫保也不管。多出來的部分,只能醫院自己解決。
大的方向出來了,各個科室都叫苦不迭。
然而,臨床工作還得繼續進行,總不能不給患者看病吧。
為了控制好成本,有些以前不用多考慮的高級監測設施或者藥物都被謹慎使用了。除非患者病情複雜,否則都會注意控制成本。
有人說,醫生整天考慮價格,這合適嗎?
沒辦法。如果超支了,罰錢、談話是必然的。
重新回到以前的苦日子,大家都唉聲載道。好在都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也都很快適應了。但是,風險也在不知不覺中醞釀著。
那天,看似沒什麼風險的一台結腸手術,卻讓負責麻醉的劉醫生耗費了不少腦細胞。
患者60多歲,男性,看樣子是一個常年幹活的人。
進入手術室後,監測各種生命體徵。
無異常後,開始麻醉。
然而,就在插管過程中,患者的血壓出現了嚴重異常。
警覺的劉醫生,立即緊盯監護儀,希望從各種數據的變化中找出原因來。
這個時候,他首先懷疑的就是心臟事件。單純的血壓變化不是可怕的,就怕出現心臟問題。至少,在提拉喉鏡的時候,最可能發生的就是迷走反射導致的心率下降。
然而,心率並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這就意味著,可以排除迷走反射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插管動作不能停,一邊思索、一邊把氣管導管插進去。
貼膠布的時候,劉醫生注意到,此時的患者前胸明顯發紅。原本曬得很黑的臉色也似乎變得紅通通的。
結合嚴重異常的血壓,他立即想起組胺釋放這個併發症了。
儘管這個併發症好久未出現了,但各種麻醉意外或者併發症已經刻進了每個麻醉醫生的大腦。
自打用上順苯這種好的肌松藥之後,除了極個別的患者或者由於推藥速度過快,一般也確實很少再發生組胺釋放了。即便疑似發生,一般也沒有明顯的循環變化。
這時,劉醫生幾乎確定這是發生了組胺釋放。於是,立即推藥對抗。
另外,即便不是組胺釋放,麻醉醫生也不可能允許患者血壓持續走低的。至少,要一邊扭轉嚴重異常的指標、一邊找出真正的原因來。
所幸的是,經過兩次用藥患者的血壓穩定了。
組胺釋放還有一個大的風險,就是支氣管痙攣。相對於血壓下降,這個風險的後果一點兒也不小,甚至更嚴重。
如果患者既往有慢性肺部問題或者近期呼吸系統有急性問題,都可能因為組胺釋放而導致支氣管痙攣。
一旦發生,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低氧血症。如果不及時處理,循環系統也可能隨著呼吸系統交錯越來越亂。
台上手術已然開始,而一邊忙碌的劉醫生、一邊陷入了思考。其中,隱隱有些自責:如果推藥再慢一點,也許發生率可能會再低一點吧?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