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米奇與達利
雙倍的快樂
10月新番已近尾聲,一部原本鮮有討論的新番,隨著劇情的深入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動畫觀眾的關注,且在「神作」漫天、「霸權」遍地的十月新番中獲得一席之地,這便是《米奇與達利》。
目前《米奇與達利》動畫在B站更新至第十集,播放量近1580萬,47.9萬人追番,評分9.7。動畫在開播前,曾因其作者佐野菜見癌症去世的消息而受到部分動漫愛好者關注,如今更多觀眾們會對其投以目光大多是因為作者另一部作品《在下坂本有何貴幹》。
《坂本》在2016年通過國內視頻平台引進,腦洞大開的校園喜劇引起不少討論,主人公坂本也因神操作不斷而成為當時的話題人物,最出圈的「反覆橫跳」更是徹底融入中文網際網路成為網絡流行詞彙。
受到《坂本》動畫表現的影響,觀眾們自然也期待著作者在《米奇與達利》繼續發揮想像力。事實證明佐野菜見對此十分擅長,故事笑料不斷,彈幕中頻頻出現的「啊?這也行?」正是作者腦洞不輸當年的體現。
隨著劇情推進,越來越多觀眾意識到《米奇與達利》並非全然《坂本》精神續作,故事主人公米奇與達利也不是「坂本代餐x2」可以簡單概括的。在日本動漫市場,此類風格化作品正是這個成熟且內容多元化市場的一種體現。
《坂本》精神續作?
《米奇與達利》講的是雙生子米奇與達利回到曾經生活過的小鎮,尋找殺害母親的真兇及其背後真相。只是計劃一開始就出了點小差錯。生活在孤兒院的兩兄弟,原本打算通過被領養的方式回到小鎮上,但奈何前來孤兒院的圓山夫婦只打算領養一個孩子,為此兩兄弟只能共同扮演同一個身份「秘鳥」。
為了成功被圓山夫婦選中,米奇與達利想盡方法刷好感,讓兩夫妻產生「命中注定」的錯覺。當然,上帝視角的觀眾看到的內容與其有著本質區別,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兩兄弟就地取材自導自演樹立人設。
收養計劃失敗是不可能失敗的,故事前期也主要聚焦於米奇與達利進入圓山家的日常生活。二人共飾一角,不難猜到再稀疏平常的生活也會變得無比精彩。
想要吃飽飯,兩兄弟就得卡著timing以難度係數10分的姿勢在飯桌上上演大變活人。
為了維持夫妻二人的好感度,米奇與達利展現出極高的雙商,只是表現方式有些抽象鬼畜罷了。
沉浸於「和美家庭」幻覺的圓山夫婦自然是不清楚真相,但觀眾們已經深受衝擊:「看得我小腦萎縮了」。
這些腦洞大開情節的創作思路明顯承襲於早期創作的《坂本》,以非常規方式解決常規問題。而二者相似之處不僅於此,正如《坂本》反映著大量青春期煩惱和校園霸凌等社會問題,《米奇與達利》的樂趣實則也是喜從苦中來的黑色幽默,孤兒身份和缺少關愛的童年帶給兩兄弟的傷痛也令觀眾感到揪心。
但較於《坂本》動畫帶來的相對輕鬆的觀感,《米奇與達利》滑稽乃至荒謬的情節加之動畫里誇張的角色肢體動作和表情,留給觀眾的印象只能用「瘋癲」「詭異」「抽象」形容,這顯然是在考驗觀者和作品能否對上電波。因此在動畫前期就選擇退坑的觀眾也不在少數,樂在其中的觀眾則跟隨著雙生子的視角繼續探索著這齣荒誕喜劇背後的真相。
看似溫馨和睦實則透著詭異的日常之後,懸疑主線也隨之展開。想要徹底調查小鎮的居民,米奇與達利不得不開始攻略其他「NPC」,由此接觸到了與母親死亡有著密切關係的當地豪紳一條家。越來越多蛛絲馬跡顯現,觀眾們也積極進行頭腦風暴,在彈幕和評論區交流自己所推理出真相如何。
在推理故事中主要人物就像謎題引導者,帶領著觀者沉浸於故事當中,從蛛絲馬跡之中尋找線索,探尋謎底,《米奇與達利》亦然。在此過程中,觀眾們也逐漸對雙生子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如果說大部分觀眾前期還是通過名字和劉海方向死記硬背區分二人,那麼隨著劇情推進,僅僅通過語氣、表情以及細節習慣就足以分辨出哥哥弟弟。
懸疑、恐怖、推理要素的加入讓《米奇與達利》的內容豐富程度更勝於《坂本》。即使這類糅合多種要素的作品在年產量超兩百部的日本新番市場並不少見,但仍能給追番數量相對有限的國內不少動畫觀眾帶來新鮮觀感:「最特別的一次追番體驗」「有病,但忍不住繼續看」,此外也不乏觀眾在評論區尋求「代餐」無果。
日本動漫市場多元化的體現
《米奇與達利》動畫得到觀眾認可的因素里,少不了製作組將有限經費用在刀刃上,但更離不開劇情紮實的原作。作者佐野菜見自2012年以《坂本》出道,創作風格就令人印象深刻,《米奇與達利》也將其延續。
外界給這兩部作品貼上最鮮明的標籤都是搞笑,實際上佐野菜見筆下故事的底色總是深沉的,甚至有幾分殘酷黑暗。《坂本》的輕鬆校園日常里就有提及校園暴力、成長困惑、師生關係等現實問題,《米奇與達利》中也有孤兒身份遭受的歧視與偏見。
某種程度上來說,佐野菜見的創作思路或多或少有參考文學創作中的嚴肅喜劇、黑色幽默,使得筆下故事兼具戲劇性、喜劇效果和深度,能夠讓觀者在歡笑的同時進行思考。
這類作品或許並不完全符合大眾喜好,但佐野菜見出色之處就在於將故事深度把控在合適的程度,高中校園、少年主角的故事背景和敘事視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故事延伸範圍,更適合年輕讀者和觀眾理解。只可惜就在今年8月5日,佐野菜見因癌症去世,這位風格突出、腦洞奇特的年輕漫畫家永遠停筆了。
話說回發展至今體量龐大的日本動漫市場,其包含的作品內容自然是多元化的,除了流行的大眾化故事,也需要風格化作品的存在,滿足不同受眾胃口,自然更需要佐野菜見這樣獨特風格和創作水平相對穩定的新鮮血液。
日本動漫行業從未停止過對新人漫畫家的挖掘,佐野菜見便是角川集團旗下漫畫刊物《harta》挖掘到的待進一步打磨的新興作者。作為以挖掘和培養新人為主的刊物,《harta》對於創作者的約束並不多,由此連載作品中具有實驗性的不在少數,少有落入套路。除了佐野菜見創作的《在下坂本有何貴幹》,《harta》還有九井諒子的首個連載長篇《迷宮飯》、大武政夫的《黑社會的超能力女兒》等人氣作品。《迷宮飯》連載期間一度登上「這本漫畫真厲害!」男榜首位,動畫將於2024年1月播出的消息也在國內外動漫愛好者間引起較多關注。
除了《harta》,其他日本漫畫雜誌也在尋找適合自身定位和受眾且具有創行新的作品,比如日本文藝社旗下主攻30歲以上男性讀者的《Goraku》、祥傳社旗下的展示多元化年輕女性生活方式的《Feel Young》等等。這些定位不同的刊物對不同類型作品創作思路的拓寬都有著重要意義,眾多刊物與旗下作品不斷拓寬創作思路,吸引著不同年齡層和喜好的受眾,後續的動畫化又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滿足內容需求。但無論是漫畫還是動畫,多元化的內容風格都一定是成熟市場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