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 讓抑鬱症患者重獲身心平衡

2023-11-23     健康報

原標題:中西醫結合 讓抑鬱症患者重獲身心平衡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抑鬱症患者人數也不斷增加。青少年、老年人、職場人群、產婦等,都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

抑鬱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如何自我調節,減少抑鬱症的發生?如果確診患了抑鬱症,怎樣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針對以上問題,記者對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黨委副書記郭蓉娟進行了專訪。

抑鬱症的發生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易煩躁疲乏、認知功能出現損害、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頭昏心慌等,都是抑鬱症早期的危險信號,必須及時識別。」郭蓉娟說,「雖然不同人群患抑鬱症後表現不完全相同,但其誘因都可以分為外因和內因。」

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處在身體、心理快速發育的時期,可能出現逆反心理,同時還面臨學業繁重、與父母溝通困難、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緊張等問題,因而容易受焦慮、抑鬱等情緒困擾。

除了青少年,老年抑鬱症患者人數也不少。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患多種疾病,身體功能減退,會因此感到力不從心或心情沮喪。另一方面,子女不能經常陪伴身邊、生活遭遇變故、害怕死亡等,也會增加老年人患抑鬱症的風險。

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高、追求晉升和業績等原因,使職場人群得不到合理的休息,造成睡眠障礙、工作效率不高,壓力隨之而來,更易引發抑鬱症。

再比如產後抑鬱,女性生完孩子後,身體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會影響神經系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更為重要的是,成為母親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承擔的責任都發生了變化,如果此時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關懷,沒有人和她共同照顧孩子,那麼也很容易誘發抑鬱症。

郭蓉娟指出,抑鬱症的本質是身心平衡被打破,只有了解了抑鬱症的本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

中醫治未病的優勢應得到更好發揮

抑鬱症帶來的消極狀態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應儘早治療。「目前學術界已形成普遍共識,抑鬱症是可治的,採取科學的治療方法,可以獲得較高的治癒率。」郭蓉娟說。

抑鬱症治療多採用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手段,從多層面進行干預。自我調適是緩解抑鬱情緒的有效方法,比如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合理飲食等。但是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抑鬱症患者,藥物治療仍然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必須貫穿抑鬱症治療的始終。

據郭蓉娟介紹,藥物治療分為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二者各有特點。一些抑鬱症患者使用西藥一段時間後,情緒會有明顯好轉,這說明西藥的療效很明確。但是西藥治療也存在不足,比如早期會存在不良反應;起效較慢,一般需要2~3周甚至更長時間,很多患者因此很難堅持足量足療程治療;長期使用西藥還可能導致肥胖、內分泌失調等問題。因此,使用西藥治療抑鬱症,需要根據患者身體情況、既往用藥情況、耐受程度等進行綜合評估。

中醫治療抑鬱症,重點在於心身並調,用中醫的整體觀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去分析。中醫治療強調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也就是說注意到情緒出了問題時,會知道持續下去可能損傷人體的氣血,所以要提前防止損傷。

「目前,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防治模式在抑鬱症防治中是缺失的。一部分患者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了,沒有得到早期的診斷和治療;還有一部分患者儘管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症,但是因為害怕藥物不良反應等原因而拒絕治療,所以目前真正通過藥物治療解決抑鬱症問題的患者並不多。中醫治未病的優勢應得到更好地發揮。」郭蓉娟說。

此外,中醫治療抑鬱症的手段比較多,療效也在臨床中得以明確,如針灸、湯藥或飲片的個體化治療等。因此,對於輕中度抑鬱症,使用中醫治療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對於重度抑鬱症,則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郭蓉娟認為,抑鬱症治療強調多靶點、多環節,並非單一機制,中醫和西醫互為補充,共同提高治療效果,最終實現抑鬱症可防可治的目標。

中醫治療抑鬱症既安全又經濟

抑鬱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擔心的是藥物副作用和依賴性。對於這兩點,郭蓉娟這樣解釋:使用西藥治療抑鬱症,在早期確實會存在一些不良反應,有些患者甚至擔心自己會越來越笨。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患者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等表現是抑鬱症引起的,當經過正確的藥物治療後,這些症狀是可以減輕的。除安定類的鎮靜催眠藥外,臨床常用的抗抑鬱藥一般不會導致藥物依賴。有些患者用藥幾年甚至幾十年,是因為導致抑鬱症的病因沒有去除,患者把藥物當作「拐杖」,在心理上產生依賴。

在多年的臨床診療中,郭蓉娟發現,使用中醫治療抑鬱症,不良反應較少,而且患者依從性也比較好。但是目前中醫在抑鬱症治療中的應用還不夠,很多患者往往發展到重度,才想到來試試中醫。其實,與西醫治療相比,中醫治療更安全,不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患者更容易堅持,而且治療費用低,更經濟。

例如,用於治療輕中度抑鬱症的中成藥舒肝解郁膠囊,相比於傳統化學藥,具有安全性更好、患者接受度更高等優勢。在藥物評價方面,通過科學的臨床研究證明,舒肝解郁膠囊在舒緩情緒失調和心理壓力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且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郭蓉娟希望患者及家屬加強對中醫治療抑鬱症的了解,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加強循證醫學研究實現診療同質化

據郭蓉娟介紹,抑鬱症在中醫被稱為「郁病」,比西醫涵蓋的範圍要廣,但是在診斷上遵循的是國際通用標準。中藥類抗抑鬱藥和化學藥類抗抑鬱藥的不同之處在於作用靶點不同。化學藥類抗抑鬱藥主要是調節神經遞質的失衡,中藥類抗抑鬱藥的作用靶點更多,諸如疏肝理氣、益氣養血等。

「中醫的優勢在於『補益』,解決人體能量不足的問題。抑鬱症其實是人體對應激過程的一種保護機制,長期的應激會導致人體的損耗,也就是中醫說的虛證。當患者使用中醫治療後,會覺得自己有力氣、能吃飯睡覺、心情好了,這也體現了中醫心身並調的優勢。」郭蓉娟說,「西醫作用於神經遞質,中醫重在改善能量代謝障礙,中西醫結合就會達到增效的目的,對於一些難治性的重症患者,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郭蓉娟以舒肝解郁膠囊為例進行了說明,該藥主要由貫葉金絲桃和刺五加組成,既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亦可健脾安神、扶正補虛,兩者配伍頗為合理。對舒肝解郁膠囊具體成分的各項研究表明,其可改善大腦中5-羥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水平,進一步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有利於緩解抑鬱症。

目前,中醫治療抑鬱症的療效是肯定的,但是在具體研究中仍有需要完善的方面。郭蓉娟認為,需要加強中醫療效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明「為什麼有效、在哪些方面有效」。她表示,中醫治療正在從經驗積累向循證研究轉變,希望能形成中醫治療抑鬱症的指南,指導臨床醫生規範應用,實現治療的標準化、同質化。

嚴格把控藥物質量為患者提供保障

中藥的原材料是藥物質量管控的重要方面,同樣一個方子,如果藥物質量不過關,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療效。據郭蓉娟介紹,目前,國家也在嚴格加強質量管理,從種植、鑑定等多個環節入手,進行全鏈條監控,嚴格把控藥物質量。2022年,國家藥監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中醫藥局四部門聯合發布了新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對中藥材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進行規範,提出了統一規劃生產基地,統一供應種子種苗或其他繁殖材料,統一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管理,統一種植或者養殖技術規程,統一採收與產地加工技術規程,統一包裝與貯存技術規程的「六統一」原則。

在中藥質量管理方面,為保障優質藥材的原料供應,國內多家企業選擇將中藥的藥品質量控制體系向中藥材產地種植加工環節延伸,積極推進新版GAP的實施。例如,康弘藥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在四川、甘肅、新疆、黑龍江共建立6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共3500餘畝;同時還建立了藥材信息追溯系統和可視化系統,確保中成藥全生命周期「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為中藥的研發、生產和流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品質保障。

談及未來,郭蓉娟表示,對抑鬱症患者本人來說,正視心理健康問題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作為精神科專業從醫者,她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尊重和包容,讓每一個真正有需求的患者,都能獲得專業的幫助。

文:健康報記者 肖薇

輯:肖薇

審核:劉平安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6a405a2e9e7c4cab46673e6400392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