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走過17年

2024-06-28     澎湃新聞

從2007到2024,十七年,十一次集結,十一屆結集:「實踐的力量·第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從2007年4月在南京博物院舉辦,到各地展出,再到走出國門,直到近期「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在金陵美術館展出,已然舉辦11屆,正如一直持續策劃這一展覽的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劉春傑所言:「刀刻筆耕的印跡,都是我們的年輪。小事兒做久了,就是大事業。」

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舉辦期間,來自全國各地近30位版畫藝術家、學者、批評家6月26日起齊聚金陵美術館,共同交流版畫藝術創作的實踐經驗與學術思考。

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現場,徐冰、北島《波動·必有人重寫愛情》 絲網版畫 2022年

「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海報

據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劉春傑介紹,此次展覽分為《致敬文獻展》《流轉 沉積 轉換》《版畫 手制書》三個單元及個案研究「無字之碑——孔國橋作品展」,包含了以往十一屆的影像、海報、圖文等形式多樣的文獻資料,涵蓋了20餘位藝術家的木刻、水印、絲網、平版、石版、綜合材料等不同種類的版畫作品,囊括八大藝術機構近年來的版畫藝術實驗成果,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當代版畫的學術面貌。

「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展出現場

黃永玉 《水》 28cmx22cm 黑白木刻 1947年

金陵美術館藏

第一單元《致敬文獻展》參展藝術家包括陳琦、樊暉、方力鈞、郭鑒文、黃永玉、孔國橋、李全民、劉春傑、劉麗萍、沙永匯、宋光智、蘇新平、隋丞、王華祥、徐寶中、徐冰 北島、楊鋒、尹朝陽、張廣慧、周吉榮。

第二單元《流轉 沉積 轉換》部分參展藝術家包括蔡遠河、曹歐、董亞媛、侯煒國、黃洋、寇疆暉、李歡、李軍、李珣、李瑩、劉京、彭勇、尚友錄、王霖、王勇、熊友飛、徐小鼎、張輝、張煉、祝拓。

第三單元《版畫手制書》部分參展機構包括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ROLLING HOUSE、常州武進藏書票博物館、HLiiC恆立影像中心。

研討會由深圳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隋丞主持,學術主持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劉春傑首先發表了致辭。他回顧了「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在過去17年中的發展與變化,他說:「我們做的事情是由小及大,不斷做,持久做。不論是個人的持續創作、美術館的運行還是文獻展17年的經歷,都是我認真嚴肅做的事情,是我藝術人生的一部分,是我的藝術實驗項目。總有人問我為什麼做文獻展?我用了近20年的時間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想看看我能做點什麼事情,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出版的十一屆畫冊得以流傳,展覽得以連接,永不落幕,就是我的答案。實踐產生力量,實踐說明一切。作為實踐的記錄者,我們的發聲很重要。記錄,就是意義。」

研討會現場

隋丞(深圳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這個展覽的第一個特色是對零次文獻和二次文獻的積累,沒有這個基礎就很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也很難形成系統化機制,也形成不了美術館知識生產體系,也沒法獲得成果。所以,這是文獻展非常重要的一步。第二,這個展覽展示的是中國最有活力藝術家十幾年的創作。第一屆的一百多人,在座的年紀最大的在17年前也還是青年,把個案經歷和中國版畫的發展經歷放在一起進行展示。所以這是非常健全的對於版畫的展示和展覽推廣的生態,意義更為突出。現在判斷一個人存在的標準就是技藝,有技藝,生命就在延續。文獻展對未來的意義實際上就是把版畫的生命延續了,因為把技藝留存了。從這個角度非常了不起。個人很榮幸能參加文獻展,我對這個展覽非常有感情。

王華祥(國際學院版畫聯盟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作為文獻展的策展人,必須有畫家思維、策展人思維、設計師思維、活動家思維、外交家思維、企業家思維、戰略家思維、歷史家思維等等,歸結為兩點:舉重若輕、重視生命。我們感恩版畫前輩,但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做我們這代人的事,很欣慰版畫文獻展從這點上並沒有耽誤。另外,作為中國人應該用世界眼光看待中國版畫,也必須有人想這件事、做這件事。文獻展伴隨中國版畫的發展和變化,留下寶貴的文獻,這是獨一無二的。

王華祥 《老五》 29.8cmx29.9cm 黑白木刻 1990年

顧村言(澎湃新聞藝術主編、藝術評論家):我想說兩個關鍵詞,一是野心,一是野火。第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的海報上,有王華祥先生的題詞,提到「野心」二字,17年間,事實上,連續11屆,沒有野心確實是做不到的,這野心其實也可以說藝術理想與與文化情懷;第二個是「野火」,源自魯迅先生,版畫對中國藝術、對文明史的意義是不可小視的。1930年代魯迅先生對木刻版畫的支持,有著他自己的寄意處,從野火,也就是文明的火種。通過這個連續11屆的文獻展,可以看到中國版畫的變化,流轉,以及其間寄寓的精神與現實力量。版畫對於藝術史、對於人心、對於文明的影響非常大。非常希望這個版畫文獻展可以堅持做下去,意義非常大,同時也希望延續版畫的紀實與批判力量。

樊暉(藝術家、策展人):我在國外有兩次和版畫文獻展的偶遇,帶來的震撼至今不忘。第一次是在卡塞爾文獻展上,居然看到了展覽畫冊,卡塞爾文獻展非常注重文本,不管是考據實物都做得非常好,整個城市都在運作有關文獻的話題。第二次在劍橋大學的費茲威廉博物館隔著玻璃看到了第九屆文獻展的圖錄,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從文獻本身的角度來說,它記錄著大量文本、圖像、影像,對未來將有長久的、持續的、巨大的影響,極其有意義。文獻展的延續性和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李珣《少年的時空幻想》120cmx170cm 木版 2024年

張廣慧(湖北美院版畫系教授):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持續了17年,常做常新。這個展覽的機制和方法,是可供思考與提取經驗的範例。展覽的文獻性,特別是國內外不同機構對畫冊的推介,體現了對文獻性的展示與策劃。展覽規模大,對50~90後的藝術家不同作品都有呈現,能看到作者風格的流變。展覽具有生態的包容性,體現了「自然的荒野的形態」,提供了實時的角度與豐富性。

劉京(湖南長沙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作為參展作者我感到非常榮幸,體會很獨特。同時作為在湖南長沙舉辦各種展覽和活動的參與者,我特別能體會一個展覽延續做17年有多麼不容易,意義多麼巨大。我非常認同劉春傑館長 「小事兒做久了,就是大事業」。展覽的完成本身就會帶來很多意義和價值。很多事情先做了,並且延續做下去,意義和價值就會自然呈現。

戴政生(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曾記得奔著「中國版畫文獻」這個主題,我常帶著學生,卷著巨幅作品,遠道而來,參與謀劃,自己布展,其樂融融享受版畫的孤獨和寂寞給我們帶來的理想空間。17年來,憑藉智慧、勇氣、執行力、抗壓能力、無私奉獻綜合實力的品質,將中國版畫文獻展推到一個高峰,做成中國版畫發展乃至新時代文化建設上的一個奇觀。17年間,克服了重重困難,抱團鼓勁,自圓其說,風雨冰霜過後,晴空萬里,學術成果斐然。藝術人崇尚狀態良好的自由、自然、自在、自動、自信、自主、自創,自畫自說的空間環境,十一屆文獻展告訴我們都實現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已在,新陳代謝,吸引大批有實力有潛力有擔當的優秀青年版畫家,繼續堅持,一路小跑,讓版畫人更為通透,實現版畫的原創和理想更為通暢。

孔國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省版畫家協會主席):沒想到文獻展能做這麼多年,在藝術界是現象級的事情,意義很大。文獻展的價值體現在:一是呈現中國當代版畫的現象,通過策展人和團隊觀察中國版畫界到底發生了什麼。另外也提出一些問題,這更考驗策展人的學術能力。藝術的否定性、反思性、批判性,在這個展覽中也呈現了,回答了版畫在今天需要有批判性。17年的呈現,到今天的第十一屆,文獻展越做越好。希望文獻展堅持下去,同時保持自己的學術素質。

於洪(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版畫文獻展記錄的是中國版畫的轉型時期,非常重要。文獻有紀實性、學術性、歷史觀,所以它是客觀的、不帶感情色彩的形式,這就是版畫人最可貴的特點:樸實、直接,並不會用很多自己不懂的哲學觀點或者各種理論思潮,就是很實在地說版畫本身。

張立行(策展人、上海藝術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版畫文獻展在廣度、體量、深度、學術上是全國乃至國際上同類展覽中的佼佼者。一個文獻展需要有長遠的規劃,版畫文獻展不但有文獻展出,還有個案研究,通過展覽很好地把當下和過去聯通。讓普通觀眾可以很好地了解當代語境下版畫的發展。這不僅僅是一個就畫辦畫展的舉措,而是從一個更好的文化沉澱,文化傳承的宏觀視野來做這個事。堅持使用「實踐的力量」題目,體現了開放、多元、包容。版畫文獻展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和傳奇。

蘇新平 《風景之一》 32cm×65cm 石版 2020年

徐增英(上海思博藝術設計學院版畫工作室主任):這個展覽很有延續性,而且從廣度到深度做得很到位,就像題目「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類似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展覽過程中就把文獻深度不斷推進。西方的文化更重視廣度,而東方的文化則挖得更深,正如這個展覽。這樣的展覽已經堅持了17年,未來怎麼把好的東西延續下去顯得尤為重要,想盡辦法讓它有效推進下去,這應該是要考慮的。

宋新新(華茂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第一次來現場感受「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受到的衝擊力很大。能夠17年連續地做一個展覽,具有挑戰性,不僅僅是因為工作量大,還有網一樣的內容。實踐的力量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從版畫前輩的關切到團隊的建設、對年輕人的提攜,體現了延續。從美術館的運營角度看,公立美術館做這樣一個展覽,要面臨與克服許多困難。展覽給版畫提供了相對完整的序列與收藏序列。

吉鴻盛(上海心象藝術館副理事長):版畫展對社會是一個正能量的榜樣,在版畫界是堅持正流的重要版畫品牌,展覽堅持批判性,堅持反映現實,堅持高層次高品位。主要體現在當代性、多元性、實踐性、全方位展示四個方面,是當代中國版畫史的立體呈現,未來有機會要向國際上繼續打出這個品牌。

廣州美術學院 韓雪儀《天黑以後》絹本 雷射鵰刻

劉益春(西安美院版畫系副主任):「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以實踐、文獻、當代核心,區別與全國美展、全國版展等其他大型國家級展覽,也區別於學院性質版畫的展覽,是中國當代思想鮮明的版畫展覽。版畫創作理應是實踐為主軸,以一個個版畫家的個體實踐為主軸,而不是單一模式的創作實踐。因此這種具有鮮明的個體實踐,展示的其實是一種思想。因此,實踐的力量,不光是實踐這一行為的力量,更是思想的力量。

劉彤彬(江蘇美術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實踐的力量」對於版畫學科的實踐探索更像一個鏡子,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過濾器、校正器,因為社會上的展覽和院校比,院校有各位教授能幫助他去商量創作方向、研究重點、研究課題,在社會上自由藝術家沒人告訴他這些。可能將來研究中國版畫近十年甚至十幾年、二十年的現象,通過「實踐的力量」展覽本身就可以觀察到很多細節,甚至可以清晰分析線索。文獻展不管是對個人還是藝術家群體,還是版畫學科發展歷史,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是對一個時代的記錄;二是就像時間的定格;三是記錄一個坐標,所有文獻資料對將來的版畫發展做更詳細的研究探索甚至能產生新的可能性。

王堅如(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版畫院副院長):我覺得「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用三個關鍵詞就夠了:實踐、當代、文獻,首先展覽的定位非常高而且非常精準,這在二十年前就定下來,那時候已經體現出豪言、豪情,而且越做越好,越來越有廣度、有深度。最優秀的版畫家他們引領了當代,所以從當代性來講完全是可以載入美術史的一批畫家,這個「當代」是當之無愧的當代。「文獻」我相信肯定會進入美術史,一定存在文獻價值。

陳琦 《上善若水 No.6》 50cm×80cm 水印版畫 2012年

羅凡(南京書畫院版畫研究所所長):作為此次文獻展的策展人,看到17年十屆厚厚的文獻畫冊,壓力也比較大。但是我從策劃之初第一是保證水準,因為有一個固定模式,如何在固定模式上再往前延續,如果能夠往前走一小步對文獻展也算是一個貢獻。第二個是從金陵美術館公共性出發,從展覽結構上確實增加了年輕人的比例,增加了手工書的專門板塊,分了三個單元來呈現整個展覽,感謝各位老師對文獻展的支持,也不能說某一屆就代表了整體,它是一個長跑項目,希望文獻展越做越好。

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劉春傑接受孔國橋為此次展覽捐贈的作品,並為其頒發收藏證書

因事未能到場的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徐寶中進行了書面致辭,南京書畫院副院長、金陵美術館副館長韓非、趙怡文等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期間,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戴政生主動向金陵美術館捐贈了兩幅版畫作品。此外,「無字之碑——孔國橋作品展」作為本次展覽的個案研究,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版畫文獻展的研討會後,與會嘉賓就此次個案研究展也進行了討論和發言。國際學院版畫聯盟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王華祥談及展覽時表示,孔國橋很清楚版畫的性質,非常主動地利用了版畫的特徵,產生了版畫所有的美感,印刷之美、印痕之美、質感之美、思想之美。這和筆畫之美是一樣的,它有規定性的痕跡,但是他的畫和規定性痕跡的版畫又不同,通過無數次的捺印,產生新的痕跡,產生新的圖像,產生新的質感,區別於傳統產生的畫面。國橋的藝術有思想性,或者有現代哲學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造就了他畫面和在座所有的人都不一樣,和其他國內國際的藝術家也不一樣,因為他是版畫人出身。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於洪評價這個展覽時則用了一個字「冷」。他認為版畫語言可以很強烈,可以很「熱」,但是也可以很「冷」,這種冷把過度的人文熱情放在一邊,更多的是理性的、冷靜的思考,充滿思辨精神的獨立思考。

「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個案研究孔國橋作品展現場

——————————

延伸閱讀:

刀刻筆耕的印跡,都是我們的年輪——獻給做了十七年的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

「我說真話,你信嗎?」這是我常說的一個口頭語。

聞者通常都會說當然信了!但,其實,沒有幾個人會隨便相信的。其中原因很多:許多人不說真話、太多的假話、真假難辨、人微言輕……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想做的事兒先做起來,哪怕它很小。

十七年,未間斷的實踐,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前言、新聞通稿、招貼設計......我們都親自干。

刀刻筆耕的印跡,都是我們的年輪。

小事兒做久了,就是大事業。

想做事兒,能做事兒,做成一件事兒,是多麼不易。做比說大。

第一屆展覽海報

第二屆展覽海報

《實踐的力量·第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於2007年4月23日在南京博物院開幕,回望,我曾豪言壯語:為中國當代版畫添磚加瓦,為中國當代版畫樹碑立傳,首展燃薪於南京博物院,也必將傳播於五湖四海。十七年過去,「實踐的力量」巡迴於南京、北京、台灣、上海、西安、石家莊、張家港、廈門、英國劍橋大學,為中國當代版畫留下精彩文獻,也摞起了十屆厚厚的文獻畫冊。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四川美術館、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台灣省美術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日本石川縣立美術館、日本內山書店等機構可以尋見這些圖冊……十七年不長也不短,光陰飛逝,今天我們欣喜地在金陵美術館拉開《實踐的力量·第十一屆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的帷幕,正所謂實踐產生力量,行動生成文獻。

這個開始便被稱作「另類」的「有野心」的展覽始終秉持著「發出自己的聲音」「版畫不能成為版畫家的版畫」「版畫創作者的多元才能成就版畫」「版畫人要為版畫代言」……緣於此,展覽始終邀請跨界藝術家、設計師、青年藝術家加盟其中,以求得鮮活,獲取升級。

第三屆展覽海報

第三屆展覽海報

中國新興版畫一開始就拒絕庸常與妥協,以微弱代言堅硬。我們理應重拾版畫精神,讓微末榮耀。毫無疑問,版畫是高度精神性的藝術,優秀的版畫與經典詩歌一樣,是藝術的舍利子。版畫藝術出於版畫,但不等同於版畫;當代版畫脫胎於古版畫,但別於古版畫。黃永玉先生曾對我說:你刻了那麼多魯迅,好玩。談及九十年代後他不再創作木刻時說:版畫後來不好玩了。深究先生提及的「好玩」、「不好玩」的真實含義,顯然是指向幽默、生動和態度。"玩"的表層之下隱匿的是嚴肅,還有精神。沒有態度的版畫如同丟失靈魂的軀殼,留之何用?

有問,《實踐的力量·中國當代版畫文獻展》的學術目的是什麼?這一屆與上一屆的主張有何不同?現在的國際國內雙年展都有主題,你們的主題是什麼?

第五屆展覽海報

第六屆展覽海報

探索、踐行、記錄、推廣、助推、繁榮、代言中國當代版畫藝術即是展覽的學術主張,一以貫之。

一顆小草已然長成大樹,且枝繁葉茂,已然成為中國當代版畫一道風景。這棵樹上長滿故事的果,飽含態度。每每摘下品嘗,回味無窮。

十七年,十一次集結,十一屆結集。圖文畫冊事無巨細,傾注心血,但極其重要,它並不是普通的展覽圖錄,而是集文獻記載與畫家個案研究的為數不多的版畫展覽資料。樂在當下,益於今後。回望過往,無比欣喜;實踐生成文獻,實踐續接文脈。

因為藝術,我們的世界色彩繽紛;因為發聲,我們的生活得以遼闊。回首向來蕭瑟處,也有風雨也有情。

榮幸之至,感恩同行。

策展人

劉春傑

2024年5月29日

第七屆展覽海報

第八屆展覽海報

第九屆展覽海報

第十屆展覽海報

(本文部分資料文圖據金陵美術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683a461063f77646eedbfed09752c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