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比中國人吃得多!」英《經濟學人》惹眾怒!曾被馬克思嘲諷:金融貴族傀儡

2022-06-30     財經正解局

原標題:「豬比中國人吃得多!」英《經濟學人》惹眾怒!曾被馬克思嘲諷:金融貴族傀儡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因為一句話惹怒了中國網友。

"豬比中國人吃得多"

該雜誌在28日發了一條推特,稱「2019年豬吃了4.31億噸糧食,比中國人吃的多45%。」

這句話的出處是6月23日發布的文章《世界上大部分糧食並非被人類吃掉》。原文中寫道,「根據我們的計算,2019年豬吃了4.31億噸糧食,比中國人吃的多45%。當前世界對肉類的需求增加,加之一些穀物副產品不適合人類食用,共同構成了這一現狀:很大部分糧食喂給了牲畜。」

文章中將豬食用的糧食總量和中國人的消耗量相提並論,以此達到「將糧食用作畜牧飼料和生活燃料的行為加劇了本就嚴峻的全球糧食危機問題」的論點。這種邏輯經得起推敲嗎?

在網友們唾棄其如此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行為的同時,也同時指出美國約40%的玉米和25%的大豆作物用作生物燃料,但這一點在文章中隻字未提。

將豬和中國人進行對比的言論很快激怒大量中國網民,認為這是種族主義式的對比。據環球網報道稱,《中國日報》歐洲分社社長陳衛華怒斥《經濟學人》的經營者才是豬,是一群「種族主義的豬」。

CGTN主持人劉欣一針見血地評論表示,「人寫不出來這種話。」

輿論發酵後,該引發眾怒的表述已被刪除,《經濟學人》在文章末尾做出「澄清」,狡辯稱「這篇文章的早期版本將豬的糧食消費量與中國人的糧食消費量進行了比較。我們選擇中國僅僅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小麥和大米的主要消費國。」

《經濟學人》雜誌在面對《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的追問時,給出的解釋是「一方面是為了突出豬吃得比人要多很多,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現實中所有國家裡吃大米和小麥最多的國家。」在遭到中國讀者質問後,稱「我們的初衷並不是引起冒犯」。

1843年,一個名叫詹姆斯·威爾遜的蘇格蘭帽子生產商為了反對英國《穀物法》而創立了《經濟學人》,又名《政治、商業、農業和自由貿易報》。

馬克思曾一語道破《經濟學人》本質

1843年,蘇格蘭帽子生產商詹姆斯·威爾遜為了反對英國《穀物法》而創立了《經濟學人》,報紙的目標受眾是「占有土地和金錢利益的上層社會」,因此該雜誌從創刊伊始就面向精英,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階級屬性。

英國《新政治家周刊》2019年11月27日的文章曾直言,《經濟學人》從一開始就不懈地為自由帝國主義辯護。

馬克思曾一語道破《經濟學人》的本質,「倫敦的《經濟學人》,是金融貴族的宣傳工具。」

觀察者網去年有篇文章指出,《經濟學人》編輯芭芭拉·史密斯在2003年的告別專欄回憶道,曾經有一個新來的編輯問一個老編輯,「怎麼寫出《經濟學人》那樣的文章?」那名老編輯精闢地回答,「假裝你是上帝。」

對於崛起的中國、逐漸式微的自由主義,《經濟學人》憂心忡忡,在經濟板塊保持一貫高水準的同時,政治板塊則陷入一會「唱哀歌」一會「歇斯底里」的分裂狀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4c8050cbe8d7ef6e3b8a605f5da6f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