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不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同學阿坤說他的女兒上了大學之後,平時都不會找他們,只要一找父母都是要錢,而父母在微信跟她聊天一般都是隔幾個小時才回,而且回得非常的簡短,也就是對父母非常的冷漠!
之前出差和同事聊天,同事就說自己現在跟老婆住在丈母娘家,老婆懷孕脾氣不好,要麼就跟他發脾氣,要麼就跟丈母娘發脾氣,而他自己在丈母娘家就不敢發脾氣,但是回到自己的家,也會對母親發脾氣。
我們會發現我們總是對最親的人發脾氣,而且常常是孩子到了長大之後跟媽媽並不親,所有的怒火都會朝媽媽發去。
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到長大之後會跟媽媽不太親,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長大之後還跟媽媽很親密,比如說女孩子就會跟媽媽出門逛街,像姐妹一樣,男孩子就跟著媽媽逛街拎包,像非常貼心的保鏢一樣,也會讓我們非常的羨慕這些媽媽。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就曾經把孩子成年前分為5個階段。
第1個階段:孩子1歲之前(信任對懷疑)
孩子在這一個階段主要的任務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這種懷疑感,因為他剛從媽媽溫暖的子宮來到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是陌生的。
孩子不停的哭泣其實是在向媽媽訴說,我餓了,我尿了,我需要你的抱抱,媽媽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生理需求,就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感,也就是我們說的安全感。
從小安全感得到滿足的孩子,長大後對這個世界會多一點寬容,情商也會更高,脾氣也會更穩定,長大後也跟媽媽會更親。
所以媽媽在孩子一歲之前,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任何的生理需求,比如說孩子半夜餓了,媽媽要及時的喂奶,而不是說自己睏了就不管孩子,孩子尿褲子了,就要及時給孩子更換尿不濕,孩子因為不舒服了,哭鬧了,媽媽也要及時的抱抱孩子。
第2個階段:1歲~3歲(自主對羞怯)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主動形成和外界的關聯感,他需要自我控制,渴望能夠獨立自主,所以孩子的第1個叛逆期也會出現在這個階段,孩子不滿足於在家裡面,特別喜歡出去外面玩,希望自己吃飯,自己選擇穿什麼樣的衣服,自己穿鞋子。
媽媽這個時候多鼓勵孩子,多讓孩子選擇,比如說帶著孩子去超市,孩子就是願意走那條公園邊上的路,雖然遠一點,但是孩子想走,如果不趕時間的話,就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孩子自己有自主感的話,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然也能跟媽媽和睦相處。
第3個階段:3歲~7歲(主動對內疚)
其實就是孩子幼兒園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活動範圍已經超過了家庭,他希望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
作為媽媽這個時候要多給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讓孩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洗自己的小襪子,洗自己的小內褲,讓孩子自己裝飯,自己收碗,在孩子做的過程中鼓勵孩子表揚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我是可以的,我是能成功的,這樣很容易讓孩子以後容易有目標感,不會過於依賴媽媽,成年後也更跟媽媽親近。
第4個階段:7歲~12歲(勤奮感對自卑感)
這時候是孩子的小學階段,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獲得成功,這個時候媽媽做的兩個極端都容易把孩子推遠。
第一個極端就是總是說孩子笨,孩子考試考了90分沒有達到95分以上就說孩子笨,上課不認真聽,總是抨擊孩子,就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這麼笨的」。
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總是夸孩子聰明,我們家孩子很聰明的,我們家孩子很厲害的,這種浮誇的表揚會讓孩子覺得我能考到好成績,是因為我先天的智商好。
當孩子慢慢到了初中他發現初中的知識非常難,而他的智商是沒有辦法解出這些的題目,為了維持他聰明的這個名頭,他可能就會出現厭學的情況。
所以孩子在小學的時候說孩子笨是不對的,說孩子聰明也是不對的,這樣很容易到孩子成年後不夠自信,跟父母不夠親近。
要想孩子在成年後跟父母親近,在這個階段媽媽要做的是多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比如說孩子考試考了100分,媽媽就跟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在考試之前每天挑燈夜讀,說明你的努力是有回報的,媽媽為你感到驕傲,因為我的孩子通過努力拿到了理想的成績。
也就是夸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誇他努力的過程,讓他感覺到只要勤奮就能有結果,想要學習成績好,那就要努力,而孩子上了初中之後發現學習比較難,這個時候他會加倍的努力,這樣的孩子不容易厭學,也更容易有大的成就,成年後跟媽媽感情也會更深。
第5個階段:12歲~18歲(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其實就是孩子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夠長大,但是又發現自己沒有夠完全能夠長大,他會去思考我到底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哪裡?這些非常深刻的哲學問題。
在這中間孩子會變得很叛逆,不願意跟媽媽說話,這時候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後勤部長的工作,關心孩子的情緒,多給孩子吃好吃的,不要總去盯孩子的學習,不然容易讓孩子反感,因為孩子在學校裡面,老師已經盯著學習成績了,回到家裡面父母還想學習,就會讓孩子很反感,容易變得更叛逆。
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媽媽多關注孩子的心情,多帶孩子去吃好吃的,多帶孩子去玩好玩的,多理解孩子的一些興趣,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面來玩,這些都能讓孩子更好的度過青春期,到成年後更能夠體諒自己的父母。
所以在孩子成年前的這幾個階段,父母做好了就會讓孩子能夠順利的成長,也能讓孩子能夠理解父母,能夠更有安全感,更加自信,更加果敢,到長大之後跟父母的感情也會更好,看看這個幾個階段你做對了嗎?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