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入選項目解讀

2023-08-04     品橙旅遊

原標題: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入選項目解讀

【品橙旅遊】當前,文旅消費已經從單一的觀光旅遊發展到了深度的文化體驗和情景互動階段,用科技和文化旅遊相融合的方式打造沉浸式的互動體驗已經成為文旅產品開發的新方向和新潮流。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告了全國首批24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名單。本文將從地域分布、依託空間、產品形態等方面對這些試點項目特徵進行詳細解讀。

一、地域分布:經濟發達地區分布較多

首批24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分布於全國17個省區市,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數量較多,各有3個,河南省次之,有2個,其餘13個省區市各有1個。

從地域分布的特徵來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大部分位於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如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而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區則項目較少。究其原因,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從產品供給上來講,需要科技與文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技術准入門檻;從市場需求上來講,喜歡嘗新探奇的青年客群是消費主力,而這些客群大部分常住於經濟發達地區。

圖1 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的省域數量分布

圖2 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的地域分布

二、依託空間類型:可落地於多種文旅項目載體

從依託空間來看,類型較為廣泛。首批24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落地載體最多的是旅遊景區,占比25.0%;其次是休閒街區(含商業綜合體),占比20.8%;其次是文博場館,占比16.7%;再次之,依次是主題公園、度假區、產業園區和工業遺產。這說明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的落地受空間類型的限制不大,具有很大的落地靈活性。

圖3 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依託空間類型

1.旅遊景區:用沉浸式體驗項目助力轉型升級

旅遊景區是分布範圍最廣、市場認知度最高的旅遊活動和旅遊消費載體。其中,A級景區是經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認定的具有較高資源品級和游賞價值的景區。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2012年-2021年,我國A級景區數量從6042家增加到了14332家,增長了1.37倍。其中,處於第一梯隊的5A級景區數量,截至2022年年底,已經增加到了318家。

在觀光旅遊時代,人口紅利助推了旅遊景區的高速發展,也有多家景區借勢實現了資本上市。但隨著觀光旅遊向度假旅遊的轉變,單純依靠觀光旅遊的門票經濟模式難以持續,各級各類景區都在探索和尋找新的消費體驗產品。科技賦能的球幕影院、光影夜遊、藝術體驗館等沉浸式體驗產品藉機成為旅遊景區豐富業態類型、提升市場吸引力、延長遊客停留時間的重要方式。

表1 以旅遊景區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位於大足石刻景區的《天下大足》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以數字影院為主要形式,包括1座4K寬銀幕影院和1座8K球幕影院,各按同場觀影302人的規模建設,日接待最大觀影量為15000人次。數字影院採用「數字化復原技術」,通過遙感測繪、計算機圖形技術等各類新型技術對文物本體進行高精度的三維復原,將文物保護的成果應用到數字電影製作中,讓遊客更好地沉浸式體驗大足石刻「這一天才的藝術傑作」,深入感悟大足石刻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理念。

2. 休閒街區:沉浸式體驗讓旅遊休閒更有吸引力

休閒街區是主客共享的城市旅遊休閒空間。隨著城市旅遊的發展,休閒街區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娛樂業態,娛樂化商業開始成為休閒街區的重要發展模式。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利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能讓娛樂休閒更有吸引力,因而更能有效延長遊客在街區的停留時長,從而為商家的經營創造更多營收機會。

近幾年,文化和旅遊部也在大力推動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的創建工作。2022年1月和2023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分兩批次公布了111家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名單,旅遊休閒街區的第一梯隊已經形成。

表2 以休閒街區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在首批入選的5個以休閒街區為空間載體的培育項目中,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依託亮馬河、藍色港灣、朝陽公園等,利用光科技和數位技術對河岸廊道上的不同載體進行燈光設計,打造了集遊船、碼頭、兩岸商業提升、主題燈光演藝等項目於一體的「文商旅+科技」綜合夜遊項目,成為了北京市朝陽區提升生活品質和夜間經濟的新亮點、新場所。

3、文博場館:用科技活化文化和藝術的展示

文博場館包括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藝術館、科技館、圖書館等,是文化遺產、藝術作品、科技成果集中的保護和展示場所。

隨著文化強國的建設和文旅融合的持續推進,文博場館在文旅活動載體中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顯著。以博物館為例,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博物館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2022年我國博物館全年共舉辦線下展覽3.4萬個、教育活動近23萬場,接待觀眾5.78億人次,推出線上展覽近萬個、教育活動4萬餘場,網絡瀏覽量近10億人次,新媒體瀏覽量超過百億人次。通過持續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我國90%以上的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

隨著文物保護和展陳技術的發展,尤其是VR、AR、MR等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社會大眾得以通過現代的技術手段充分了解文化和藝術遺產的歷史和價值,各種互動式的體驗也拉進了文物與觀眾的距離,文物活化和文化展示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尤其是青少年群體走進文博場館參觀學習。現在,文博場館在寒暑假和節假日的預約熱度顯著提升,在文旅消費市場上的地位也日益顯著。

表3 以文博場館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是學習傳承黨的光輝歷史的重要載體,是廣大幹部群眾的精神家園和精神殿堂,是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重要平台,近兩年的遊客接待量達到230萬人次。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展覽是第一次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反映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百年歷史的沉浸式體驗展。展覽將技術與藝術結合起來,把體驗與體悟結合起來,研究設計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的項目,滿足觀眾的觀展需求,吸引了大眾走進黨史展覽館參觀學習。

4、主題公園:用沉浸式場景創造更新奇的體驗

主題公園是利用人工手段創造各種新奇場景和新奇體驗的場所。主題公園的出現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遊客的體驗感,也是科技賦能文旅發展的集中體現地。

根據《旅遊綠皮書:2021-2022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報告,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累計開發主題公園旅遊點近3000個,規模性的主題公園有300餘家,其中占地面積600畝及以上或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大型主題公園有93家。

當前,我國的主題公園發展已躍居世界前列。根據世界主題公園權威研究機構TEA(美國主題娛樂協會)和AECOM諮詢公司聯合發布了《2022年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全球TOP25主題公園有6家位於中國,而亞太地區的TOP20主題公園有13家位於中國。同時,全球TOP10主題公園集團有3家位於中國。

發展初期的主題公園主要靠人工造景和遊樂設備取勝,尤其是機械設備在主題公園中的應用,為遊客提供了大量日常難以獲得的新奇體驗。隨著遊樂設備的逐漸普及,主題公園之間的競爭逐漸上升到文化和IP場景打造層面。全球領先的主題公園無不花費巨資打造具有科技感和互動體驗性的IP遊樂項目,在用科技打造沉浸式的遊樂體驗方面,也是不遺餘力。

表4 以主題公園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自貢方特恐龍王國是一座以恐龍文化和古蜀文明為主題,集主題體驗、科普教育、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大型主題公園。該樂園堅持「文化+科技+IP」的創意理念,依託強大的創意能力和科研實力,綜合運用AR、VR、球幕、巨幕等前沿科技,打造了一系列演繹恐龍故事、探險恐龍世界、科普恐龍知識、重現古蜀文明的沉浸式互動體驗項目。黑暗乘騎項目《地心歷險》綜合運用最新高科技手段,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地下世界。遊客將能跟隨探險隊長的腳步,乘坐探險車深入地心,與地下怪獸鬥智斗勇,開啟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

5、度假區:沉浸式體驗項目豐富了度假旅遊產品類型

旅遊度假區是能提供住宿、餐飲、購物、康養、休閒、娛樂等多元休閒體驗產品的集聚區,是旅遊消費進入度假旅遊時代的重要旅遊產品和業態。

表5 以旅遊度假區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拈花灣夜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通過燈光、投影、原創音樂、互動裝置、聲光裝置等現代光科技和數位技術,把智能科技、數智體驗融入小鎮旅遊,以創新性、科技性的表達方式,打造出「夜間沉浸式特色演藝——拈花一笑、全感官沉漫式夜航體驗——空靈之境、DR奇幻夜間體驗——鹿鳴谷生態區」三大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場景,形成以拈花灣禪意小鎮為主體的夜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文旅消費的新需求。

6、產業園區:沉浸式體驗項目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產業園區是特定類型的產業集聚發展的區域。根據《全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園區分為六類,分別是:創業設計類園區、文化科技類園區、文化藝術類園區、文化旅遊類園區、傳統文化資源類園區、文化製造類園區。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正在運營的文化產業園區共計有3401家(不含港澳台地區)。其中,已經獲得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命名和獲得創建示範園區資格的園區共39家。

隨著文化強國和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園區還將有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大量的城市更新項目均以發展文化創意和文旅融合類產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沉浸式體驗項目因其科技范兒和後現代風格而更受市場歡迎,更有利於助力文化創意產業和文旅融合業態的發展。

表6 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南昌VR主題園智慧旅遊體驗新空間是以VR技術為核心、交互式漫遊體驗為特色,集科普、展示、體驗、研學、文創、VR產業為一體的創新型城市休閒旅遊項目。其中,VR/AR科技館是全國首個具備VR/AR展示功能的科技館、全國唯一的VR/AR專業科普基地,引進了45項國際頂級VR體驗設備,覆蓋VR技術在多行業的技術展演,通過VR/AR/MR多種虛擬現實衍生技術展示VR前沿科技,展現VR技術的應用成果。

7、工業遺產:沉浸式體驗項目助力產業煥新

工業遺產是指具有保護和利用價值的工業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我國是製造業大國,隨著工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建成區的功能結構調整,當前,全國範圍內遺留下了大量的工業遺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新修訂頒發的《國家工業遺產保護辦法》中增加了保護決策的科學性,強調整體性、生態性、多樣性的保護方式,以及更加重視工業遺產的教育、科研和對外交流任務等內容。截至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已組織了五批國家級工業遺產的項目認定,先後發布的國家級工業遺產已有194個。

城市更新也是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的一項戰略任務。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要「留改拆」並舉,要保障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改善與歷史文化保護三者的有機統一。當前,不少的城市更新項目也是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項目。

城市更新與工業遺產的再利用,不能改變歷史建築原有的主體結構和建築風貌,更加注重的是內部空間的活化利用和內容創新,用科技和文旅賦能是城市更新和工業遺產再利用的重要方式,而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的開發則是最能兼顧歷史文化保護和市場化產品開發的發展模式。

表7 以工業遺產地為載體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SoReal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是由原平遙縣棉織廠舊址改造而成,特色數字文化產業的萌生讓老舊的工業廠房煥發了新的活力。該項目利用XR、多媒體互動投影技術、反重力噴泉裝置等前沿科技手段,重現了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千年以前的盛況,並將古城建築、民俗風情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帶遊客進入一場全新的文化與藝術交融、科技與視覺碰撞的沉浸式觀博之旅。其中漫步雲橋區域採用異形投影技術,以時間為軸線,展現和遙望從明清到現在、再到未來的平遙古城。這幅全長約35米的數字文化長卷仿佛一幅平遙版的《清明上河圖》。

三、產品形態:科技與文旅的融合,有效地豐富了旅遊產品形態

首批24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試點培育項目所包含的產品形態有光影夜遊、文娛互動產品、飛行影院、沉浸式體驗展覽、數字藝術展、科學技術展、球幕影院、黑暗乘騎、沉浸式戲劇以及主題街區等(一個試點項目可能包含多個產品形態)。

從產品形態來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有的是獨立的產品,如《飛越清明上河圖》是獨立的球幕影院,長白山傳奇飛行體驗館是獨立的飛行影院;有的則是多種產品的組合,如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包括有沉浸式展覽和飛行影院,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包括有飛行影院和文娛互動產品。

圖4 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中的產品形態

1、光科技特色產品形態

光科技包括照明設備,光線的亮度、色彩、變化,投影技術等眾多技術的組合和應用,是幾乎每個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都會用到的技術形態。光科技的應用,表現在燈光與投影方面成就了光影夜遊產品;與展覽技術的融合,成就了沉浸式展覽產品;與數位技術的融合,成就了數字藝術館;與乘騎技術的融合,成就了經典的黑暗乘騎產品;與街區的展陳、演藝、商業融合,成就了主題街區產品。

光科技點亮的不止是夜色,還有與人、與景,與文化、商業、旅遊等事物的創新融合,是藝術與商業、消費與空間、城市與美學的「破圈」連結。

以《夜上黃鶴樓》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為例,其以武漢文化地標黃鶴樓為主體,通過「光影+演藝」的方式,打造出辛氏沽酒、仙子起舞、黃鶴樓變遷等沉浸式故事場景,通過創新的雷射投影、雷射動畫、前景紗屏、高壓水霧等眾多高科技光影技術,採用畫面融合技術,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通過建築搭配動畫光影特效以及燈光設計的渲染,將黃鶴樓與樓前的攬虹亭、瞰川亭連為一體,打造一場頂級文化視聽盛宴。

2、虛擬現實技術特色產品形態

廣義的虛擬現實技術包括VR、AR、MR技術,以及虛擬人、數字孿生等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也是沉浸式新空間打造必不可少的技術形態。虛擬現實技術與文娛內容融合,創造了沉浸式的文娛互動產品以及飛行影院、球幕影院產品;與藝術內容融合,創造了數字藝術產品;與科技內容融合,創造了科技展覽產品。

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同時延展了文旅消費的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極大地豐富了文旅消費的體驗內容。時間尺度是指虛擬現實技術能讓遊客在當前時點,也能看到景區景點、文物古蹟等旅遊吸引物的過去,以及科技發展帶來的未來場景。空間尺度是指虛擬現實技術能讓遊客從宏觀的宇宙視角和微觀的粒子視角看眼前的旅遊景區景點、文物古蹟。時間和空間的延展,既是想像力的極大豐富和滿足,也是知識和閱歷的極大豐富和滿足。

以X-META機遇時空國潮元宇宙主題公園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為例,其核心產品「風起洛陽·VR全感劇場」是愛奇藝「華夏古城宇宙」系列IP《風起洛陽》的VR全感跨次元互動娛樂項目。在這場充滿東方奇幻色彩的跨次元時空之旅中,「時空旅行者」們將親歷強弩殺敵、運河漂流、鬧市奔襲、空中鏖戰、浪花飛濺、火山熔岩、高空懸橋、俯瞰神都等精彩情節。創新的自由探索式互動情境,真實觸感的全感VR體驗,數實融合的電影級場景,為用戶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科技文娛感官體驗。

3、動力技術特色產品形態

動力技術包括舞台、場景上的動力技術,如表演舞台的開閉、升降、旋轉,動力技術帶來的洪水、風暴等實景場景,也包括觀眾坐席上的動力技術,如機械臂座椅、5D動感座椅等。動力技術廣泛應用在沉浸式演出、飛行影院、球幕影院、黑暗乘騎、科技展陳等文旅產品中。

動力技術與光科技、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合應用,讓遊客的五官感知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滿足,由此而得的沉浸感也就逐漸到達了極致。

以長白山傳奇飛行體驗館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為例,它是全世界唯一提供6個自由度動作平台的飛行影院系統。飛行影院以懸空式電子驅動動作平台將乘客座椅推進巨大的球幕中,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懸空的座椅以6個自由度順暢切換並且隨著影片情節呈現不同的激烈程度。主演區《飛越長白山》影片以長白山實景拍攝,通過視覺創意、獨特的裸眼4D娛樂體驗,第一次向世人360度呈現了長白山的風光全貌。

4、沉浸式戲劇與主題街區產品

沉浸式戲劇與主題街區的打造並不一定要使用科技手段,其營造沉浸感的制勝手法是拉進場景、表演者、體驗情境與遊客的距離。

在沉浸式戲劇中,遊客和表演者之間的區隔被完全打破,舞台和觀眾實現了零距離。遊客不僅可以更近距離地觀賞演出,甚至可以跟表演者互動,更甚至於遊客可以參與戲劇的角色,與表演者同台表演。可以說,在沉浸式戲劇中,遊客也是劇中人。這樣融入其中的沉浸感對於戲劇愛好者往往有非凡的吸引力,不少戲劇愛好者是重度重遊者。

沉浸式主題街區與此類似,通過街區場景的氛圍打造,商家的演員化,以及演藝節目的互動性,讓進入其中的遊客仿佛置身於真實的場景之中,並能享受就餐、購物和與演員互動交流的充分樂趣,其體驗的豐富度和滿足感遠高於普通文商旅項目。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位於曲江新區國家級文化產業區曼蒂廣場,是中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文化生活街區。街區在商業空間內注入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IP和唐風市井文化內容,將唐朝長安市井小社會在空間中進行了精緻布局。「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打造出了以「12」為維度的系列亮點體驗內容,如「12處長安場景」「12條長安街巷」「12 道經典菜品」「12味地道小吃」「12位唐朝人物」「12場特色演藝」「12場沉浸故事」「12個唐朝節日」等,形成了九個系列共計108個項目亮點內容,並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呈現,打造出一處淋漓盡致、多彩至極的唐朝時空。

文旅消費具有求新求異的特徵,這是需求端對市場發展提出的要求。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要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拓展消費新空間,打造消費新場景,豐富消費體驗,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在具體舉措方面,著重提到了要豐富文旅消費。

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的出現順應了市場發展的趨勢,也獲得了市場的正向反饋。基於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基地,利用數位技術打造新產品、創造新體驗,也已經被驗證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下一階段,各類市場主體和空間載體需要著重做的,是進一步利用好各類技術手段,進一步做好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消費端產品的開發,以更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更有美譽度的品牌去贏得市場。

附:文化和旅遊部第一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

《 關於公布第一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的通知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41d4fd930dc1b2ce3be8d39d985fa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