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陷入僵局,愈發佩服鄧小平當年的決策,可惜普京沒能搞懂

2023-10-04     文史風雲

原標題:俄烏戰爭陷入僵局,愈發佩服鄧小平當年的決策,可惜普京沒能搞懂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俄烏戰爭仍在進行,這是個讓很多人意外的結果。

因為,在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人們都覺得,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烏克蘭抵抗不了多久,俄羅斯也能夠順利達到自己震懾烏克蘭的目的。

但現在,反而是俄羅斯陷入了戰爭迷局。

可以預料,這場戰爭結束之後,俄羅斯的國際威信會大打折扣。

破敵之策

對於俄羅斯在這場戰爭里的表現,大多數人是感到失望的,而做出戰爭決策的普京,自然也要對此事負責。

戰爭有時候的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戰爭前要做怎樣的準備,戰爭中要如何應對一系列的麻煩,這其中有很大的學問。

很顯然,普京雖然有下決定的魄力,可他並沒有預估到這場戰爭,會給俄羅斯帶來的嚴重後果。

看著俄羅斯今天的境況,人們可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當年的中國。

俄羅斯因為烏克蘭這個鄰居,一直焦頭爛額,到最後不得不考慮用戰爭手段來解決問題。

而中國在多年前所處的外交環境,並不比俄羅斯強太多,我們身邊也有一群經常惹麻煩的鄰居。

中國和越南之間,就時常爆發一些衝突。

而且,越南和中國、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兩組關係,有很多相似之處。

越南和烏克蘭對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都存在高度的依賴,美國也將這兩個國家作為棋子,去攻擊中國與俄羅斯,以圖控制亞洲以及東歐地區。

被這樣的對手纏上是個麻煩事,越南雖然弱小,但時不時在邊境進行騷擾,給我們解放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再加上美國又時不時的在越南挑動反華情緒,導致中越兩國的關係一直非常尷尬。

更不用說,越南自己也有野心,一直想要在亞洲成為強國,取代中國的地位,總是覬覦中國的領土。這樣一來,兩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更相似的是,中國和越南之間其實也爆發過戰爭。

當年的情景,就恰如此時此刻的俄羅斯和烏克蘭。

唯一不同的是,中國並沒有被越南這個麻煩徹底纏上,而是簡單利落的掃除了障礙。

那麼,是怎樣的原因,造成了最後的結果不同呢?這就不得不從鄧公開始說起了。

鄧公和越南打過不少交道,他很清楚越南的野心,他對於越南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

也有很多人說,如果普京能夠有當年鄧公的魄力,或許今天戰爭的結果會大不一樣。

殺伐果斷

1974年,越南非法侵占了我國的西沙永樂群島。

當時的越南,並非現在這個統一的越南,而是西方操控之下的南越。

他們所侵占的永樂群島,是一個戰略要地。

越軍占領這裡之後,竟然喪心病狂,對我國的漁民發動攻擊,還轟擊我國的國旗。

這讓毛主席非常憤怒,在綜合考量之後,毛主席決定反擊。

此時,鄧公剛剛復出不久,他參與了對這場戰爭的指揮,決定發揮我軍的優勢,用小股的艦艇編隊來衝散南越的海上部隊。

在解放軍的攻勢之下,南越那群烏合之眾,自然是一觸即潰,第一步收復失地的任務很順利的就完成了。

當時不少人覺得,既然已經完成任務,那就可以鳴金收兵了。

因為,當時海上作戰一直都是解放軍的一個弱項,我軍並沒有足夠的經驗,但對面的敵人是常年在海上活動的,如果硬打下去,唯恐吃虧。

但鄧公這個時候很果斷的下了命令:「發揚我軍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繼續擴大戰果。」

做這個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萬一戰鬥結果不盡如人意,這份責任是要鄧公來背負的。

但是鄧公卻展現出了極大的信心,因為他一眼看穿,敵人雖然來勢洶洶,但實際上,他們和土匪沒有差別,只看著眼前的利益。

由於前期作戰失利,所以,現在他們信心已經崩潰的差不多了。他們本來只是想賺一點兒甜頭,並不是想要和解放軍硬碰硬,所以,我們這個時候表現的越強硬,他們心裡就越害怕。

果然,一看到我軍繼續追擊,越南那邊軍心大亂,連陣型都排不整齊了,只顧著慌忙逃命。

這場戰鬥持續了不到兩天,美國都還沒反應過來,一切就結束了。

所以,最後美國也沒有找到能插手的理由,我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但普京的表現和當年的鄧公是完全相反的,確切的說,是在該果斷的時候沒有果斷。

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事力量差距,原本也是很有希望快速結束這場戰鬥的。

而這也是前期最適合俄羅斯的一條路,只要速度夠快,烏克蘭就沒有力挽狂瀾的希望,而美國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干預。

普京在下達了作戰命令之後,反而表現的猶猶豫豫,軍隊行進遲滯不前。

這其中的理由很複雜,也許是要穩紮穩打,避免更多的死傷,也許是覺得和烏克蘭還有談判的空間,但很顯然,猶豫坑害的是俄羅斯自己。

正是這份猶豫,給了烏克蘭反擊的時間,也讓美國能夠親自下場攪渾水。

於是,原本實力懸殊的雙方,現在竟然陷入了漫長的拉鋸戰。

很顯然,對俄羅斯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一直被拖在戰爭里是極為不利的。

反觀烏克蘭,則沒有這種顧慮。他們本來就國小民窮,面對俄羅斯沒有多少勝算,現在能打出這樣的局面,已經是大大的勝利了。

如果普京能夠學習一下鄧公對於越南的態度,也許就不至於此。

斬草除根

1978年,越南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因為,此時的越南終於結束了漫長的戰爭,實現了統一,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越南打仗的這些年,蘇聯和中國都在持續性的給越南提供援助。而且,運氣更好的是,美軍撤軍時,將大批的武器都留在了越南國內,這讓越南的軍事資源一下子膨脹了起來。

隨之一同膨脹的便是越南的野心。

過去,越南就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被各路侵略者壓著打。但現在情況不同,不管是美國還是法國,現在都有些力不從心,對越南這曾經的殖民地也只好撒手不管。

而中國依舊視越南為朋友,至於蘇聯更是不得了,由於蘇聯和中國當時的外交關係僵化,所以,蘇聯就瞄準了越南這個棋子。

蘇聯認為,當下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越南扶持起來,讓越南能夠和中國分庭抗禮,甚至取代中國。如此一來,蘇聯也就能藉助越南,直接控制亞洲了。

所以,蘇聯對越南表現的格外大方,要錢有錢,要兵有兵,而且還不斷的鼓動越南和中國決裂。

越南在蘇聯的吹捧之下,也漸漸飄飄然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足以和中國抗衡的強國。

在當年越南的新聞里,甚至還能找到越南吹捧自己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荒謬言論。

總之,越南在野心的驅使之下,開始對周邊的國家磨刀霍霍。

中國的邊境就不用提了,另一個越南的鄰國柬埔寨更是受害不淺,直接遭到入侵。

對於越南的一系列表現,鄧公自然是深感憂慮,其他亞洲國家也都在觀望形勢。

1978年11月,新加坡的李光耀訪問中國,和鄧公特意談起了越南的問題。

但出乎李光耀意外的是,鄧公卻表現的非常冷靜。

他當時對李光耀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要怎麼做,這得看越南這一步走多遠。」

之所以說出這句話,是因為鄧公預料到,戰爭已經在逐漸迫近,所以,要為開戰之後的日子做好準備。

在李光耀訪問中國之前,鄧公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爭取到了一些國家的支持,也得到了部分國家的中立保證。

這樣就確保我們在和越南交戰的時候,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涉。而越南如果沒有外力援助的話,那不過是個三流的軍事國家,怎麼可能與中國解放軍抗衡呢?

當然,這其中最要提防的,是蘇聯在背後攪弄風雲,但鄧公卻抓住了蘇聯的命脈。

他分析,蘇聯直接幫助越南的可能性很小。因為越南對於蘇聯來說,不過是個可利用的工具,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給中國的崛起之路增添障礙。

對於越南搞小動作的行為,蘇聯的確可以提供支持,但一旦蘇聯參與戰爭,那付出的代價是無可預估的。蘇聯現在正處在與美國爭霸的關鍵時期,他們不會為了一個越南冒險。

為了萬無一失,鄧公還專程在訪問美國的時候,又提到這個問題。

當時正是中美蜜月期,所以,美國也向鄧公保證,不會插手中國對於越南的軍事行動。

這一句保證至關重要,因為,蘇聯現在最在乎的,就是能不能在國際地位上超過美國。而現在,美國確定會冷眼旁觀,蘇聯若是為這一場戰爭和美國拉開差距,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在鄧公的努力之下,最終,美蘇兩個大國都完全沒有攪進戰爭。

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到了越南的首都附近,讓越南再也沒有了囂張的資本。

而且,這場戰爭開始的很快,收尾更加利落,沒有帶來不可控的負面影響。

這更是值得普京學習的,戰爭靠的不是開戰那一瞬間的勢如破竹。有時候,戰爭前期的準備可能比戰爭真實發生的時間更長,如果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便不要輕易做戰爭的決定。

深謀遠慮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鄧公又經歷了一次與越南之間的衝突。

當時,時間已經進入了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中國的經濟已經開始蓬勃發展。

此時,越南的日子卻不好過,自從和中國打完仗,越南的經濟一蹶不振,當年吹噓的大國夢,成了黃粱一夢。

越南很不甘心,所以,依舊時不時的在邊境挑起一些摩擦。

而80年代之後,越南和美國的關係又突飛猛進,自以為重得靠山的越南,又要對中國實施行動了。

這次衝突爆發的地點,是位於西沙群島的永暑礁。

我國當時正要在永暑礁建設觀測站,但沒想到,越南海軍竟趁這個時候偷襲永暑礁,強占島嶼,而且還攻擊我方的研究人員,導致多人負傷。

是可忍,孰不可忍,鄧公立刻命令我國的海軍部隊迎戰越南。

由於我國當時的軍事力量已經遠超越南,所以,這場戰爭用時更短,僅僅一個小時之後,越南便付出了死傷300餘人的代價。

這時候,人們想,按照鄧公往日的作風,肯定是要繼續追擊,直到將敵人消滅。

但鄧公卻一反常態,他說:「要韜光養晦,不將衝突擴大化,也要有所作為,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為什麼鄧公這次的決定與往日不同呢?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戰爭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成功的守衛了領土安全。而越南現在國力衰微,經過這一仗之後,他們再想組織起同等規模的戰役,恐怕又要很長時間。

其次,我國現在的改革開放工作進入到關鍵時期,外貿的發展更是為我國經濟注入了新的力量。

現在我們必須要韜光養晦,以保證對外關係的穩定。這次我們若是跟越南打到底,萬一出現了不可控的後果,那麼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又會被攔腰斬斷,這是得不償失的。

正所謂發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國家的實力漸漸強起來,那越南在我們面前只會變得越來越不值一提。

該強硬的時候,我們要強硬,而該理智的時候,我們更要理智。

面對敵人,我們的策略要靈活。

因為有鄧公這個掌舵人,所以,在幾次面對越南的危機時,中國都穩穩噹噹的度過。

只可惜,普京沒有鄧公這樣過人的智慧,所以,俄烏戰爭的走向至今仍是一個謎。

參考資料:

張沖《狼煙未盡1974年那場西沙海戰》

馮學榮《對越自衛反擊戰:歷史的慘烈與血腥》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34cd15ce17baa8d2bf0a0cb34d167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