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勛」郭永懷去世後,獨生女成了下鄉知青,連初中都沒畢業

2024-05-15     三目史官

但歷史正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曾說過一句金句:「你我是一代人,有些事是必須在我們這一代做完的!」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這也是漢武大帝建立無上功勳的信念基礎。

我們的前輩大多都有這種意識,都希望在自己的年代裡把所有的事情做完,然後留一個太平的天下給後人。古話說的好,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漢武帝努力打出了一個太平天下,才有了漢宣帝的和諧治理。

同樣的,在六七十年代,我們那些先輩們,用一代人的時間做幾代人的事情,只是為了給我們這些子孫,留下一個沒有戰亂並且獨立自主的世界。在那一過程中,湧現了兩彈元勛,湧現了外交天才,更有數不清的偉大政治家。

等會要聊的故事主人公,郭永懷先生也是其中一員,他是曾經的兩彈元勛之一,也親自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變遷,並且付出了所有。

一、優秀的天才

郭永懷出生於1909年4月4日,這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但這註定了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作為那個年代裡的一份,郭永懷一直以天下為己,並且讀書刻苦努力。在17歲時,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成為四鄉八里的第1個公費中學生。

此後20歲時,他考入了南開大學預科理科班,並且很快轉入本科學習,還得到了知名教授顧靜徽的欣賞。

後來這位天才生,又經過推薦來到了北京大學,並且考入了物理系。在這一期間,他積累了雄厚的物理基礎,而且還頗具創造力。

緊接著在1938年的時候,他參加了中英庚子賠款基金會留學委員會舉辦的第7屆學生招生考試,當時他報考的是力學專業,但他的成績過於優秀,居然超過了錄取分數線350分,如何另外兩位同道中人一起被同時錄取。在當時來說可謂是創下奇蹟。

後來幾經輾轉到1941年時,他迎來了人生的大轉折,因為他來到了國際上非常著名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並且和大名鼎鼎的錢學森一起拜在了馮卡門的門下。有優秀的同學,有頂尖的老師,郭永懷的進步可謂是非常迅速。

在此後的歲月里,郭永懷不僅用論文征服了導師,而且還和錢學森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到1949年的時候,他更是提出了奇異攝動理論,結果一下子解決了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難題,因此他開始馳名中外,成為一個頂尖人才。

再後來我們都知道了,1956年郭永懷動身回家,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祖國。來到祖國以後,他立刻在1960年7月份,參加了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且成為三大支柱之一。

二、作出的貢獻

這位頂尖人才回國以後做出的貢獻是難以想像的,首先他在回國之前,就已經和錢學森先生一起完成了諸多論文,並且解決了空氣動力學的諸多難題。

此後他參與兩彈事業,並且與錢學森先生一起規劃了很多基礎,通過對空氣動力學的認知,為兩彈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後來的核彈能夠試爆成功,也離不開他曾經提出的鐵條包布的設計思想,因此他成為了兩彈元勛。

緊接著,我國開始搞人造衛星。在1957年11月份,郭永懷就參與了中國社科院的星際航行座談會,並且加入到了航天領域中。而且他還針對宇宙飛船回地球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分析,而且還提出了利用舉力面的設想。可以說,當年的人造衛星方面,郭永懷先生也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因為他的貢獻,他在1957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1968年12月份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99年更是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此外,在1985年時,他還被授予了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可謂是榮譽等身。

三、波瀾人生

郭永懷先生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可謂是真正的英雄,但由於勞累過度,結果在1968年12月份遭遇了飛機事故,結果永遠離開了祖國。不過雖然老先生已經過去,但是他留下來的精神,卻被所有人都傳承著,而且他死了,但是他的後人還活著,不過接下來的人生卻是真的波瀾壯闊。

當年郭永懷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女兒,他的妻子名字叫做李佩,兩人於1948年結婚,後來生下來的女兒叫做郭芹,是郭永懷先生唯一的女兒。

不過這一家人卻因為兩彈事業結果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作為丈夫和父親的郭永懷,秘密的參與的任務,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

而為了保密處理,僅僅只有5歲的郭芹就被迫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甚至後來還因為文化大浪潮的影響,她在初中還沒畢業的時候就被迫前往內蒙古,成為了一名上山下鄉的知青。

當年的潮流浩浩蕩蕩,全國人民都是以高度的熱情來面對國家建設,年紀輕輕的郭芹也是如此。她離開了父親,離開了母親,孤獨一人在陌生的鄉下為國建設。缺少父愛,缺少母愛,對於這個女孩子來說,肯定打擊還是很大的,但她卻無怨無悔。

但歷史的變遷太大了,很快就迎來了10年的浩劫。在這場大動盪之中,她父親本來早就已經離開了人世,緊接著她的母親居然還被迫隔離審查。那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年代,當狂熱冷卻以後,剩下的就只是無助與孤獨,這個本來就缺少父愛母愛的女孩子,自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生離死別感。

後來在動盪時期結束以後,郭芹回到了美國,但在這片更加陌生的土地,她既沒有足夠高的學歷,又沒有足夠的生活費,可謂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後來在94年的時候,郭永懷的唯一女兒最終身患重病,兩年以後在北京去世,終年只有45歲。

及時回看這家人的變遷,我們真的會感慨萬千。郭永懷先生真的是英雄,他所付出的不僅僅只有工作上的努力,甚至還有對於整個家庭的責任。一代人為什麼能做幾代人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們把這一代人所有的努力都貢獻了出來,其中包括生命甚至家庭。

其實不僅僅郭永懷先生是如此,很多的革命先烈也都是如此,所有的人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搞出原子彈,只為讓中國有一個安穩的環境。

在那極致的動盪之中,革命先烈們最終搞出了自己的成果,雖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有過彷徨與恐懼。但自那以後,中國獨立自主自強,那些先輩們,那些先輩的家人,終於為我們這些後人開闢了一片安寧的土壤。

歷史雖然雨打風吹去,但他們的貢獻卻永遠寫在了史書之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結語

因此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會看到兩彈元勛背後更多的往事。其實這個世界上真的不缺少人才,但有一些人才真的值得我們永遠紀念,他們所有的努力和天賦,不是為了享受生活,而是為了祖國與未來。

在大動盪年代裡,他們能夠挺身而出,甚至為此付出一切代價,只為有一個美好的明天。這樣的犧牲精神,西方世界所沒有的,是我們中國人的永遠的精神財富。

看完這些,再回頭來面對我們現實的生活,我們所有的溫暖,和平,和諧,都來之不易,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我們不能夠浪費。必須要繼承先輩的遺志,必須要將他們奠定的基礎發揚光大,將這個接力棒傳下去,也為我們的子孫開闢更美好的明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2fc30db50856d08de45af9617f5a0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