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高效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及速度,在福田區衛生健康局組織專家根據實地考察勘察,充分評估生物安全風險的基礎上,福田區PCR移動方艙實驗室於近日正式啟用。據悉,該實驗室單日最大檢測量可達10萬管,按照"十合一 " 混采模式計算,每日最大檢測量可達100萬人次,對打贏福田區疫情防控殲滅戰發揮重要作用。
迅速響應,方艙實驗室36小時內落地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福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在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上重點部署方艙實驗室的建設項目,要求做到「搶時間、搶任務、搶進度」,實現精準檢測、精準管理,確保傳播鏈條儘快徹底切斷。區衛生健康局姚泉百局長表示:「疫情當下,防控部署行動必須當日畢,堅決做到防控工作實施快、准、狠、擴、足、專、精。」隨即,由區衛生健康局會同香蜜湖疫情防控指揮部、水務局、供電局、政數局、城管局等部門在第一時間召開現場協調會,勠力同心、攻堅克難,36小時內,完成 8個移動方艙PCR實驗室的順利搭建並成功啟動,充分體現了「深圳速度、福田精神」。
高效運作,核酸檢測實現增量提速福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傑向記者表示,「為促進核酸檢測的提質提速提效,福田區迅速建設了PCR移動方艙實驗室,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對接其管理運營工作,力爭實現轄區所有人員的日核酸檢測達到快檢、快出、快判定的水平。」方艙實驗室的啟用,有效地緩解了轄區核酸檢測的壓力,同時也提高了核酸檢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方艙實驗室投入使用後,迅速承接和檢測了第一批核酸樣本。PCR移動方艙實驗室檢驗科負責人表示,實驗室啟用當天,接收樣本有2萬餘管,檢測量大概有20萬人。「我們方艙實行三班倒,每一班次需要6名工作人員,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運轉。」
集中檢測,保障生物安全據悉,PCR移動方艙實驗室包括7個檢測倉和1個專門做樣本處理的前處理倉。其中,前處理倉在接收到樣本後,負責樣本數量的核對,並將樣本錄入到檢測信息系統中,檢測結果出來後便會與粵康碼自動對接,實現自動上傳。樣本處理完成後,便會進入檢測倉進行檢測。每個檢測倉的日檢測量可達1.5萬管,7個檢測倉的檢能力可達10萬管,一天24小時可檢測10萬管100萬人份。「7個檢測倉集中在一起最大好處就是響應速度快,只要有一個平整、能夠通水通電的環境,就可以立馬展開工作。」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暢 通訊員:福宣
廣州日報 ·新花城編輯:王其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278a3b5c9103c4fc8394ccf0f2ad7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