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巴赫會戰,腓特烈大帝遠征,七年戰爭拉開序幕

2023-05-25     史密記

原標題:羅斯巴赫會戰,腓特烈大帝遠征,七年戰爭拉開序幕

科林戰役後,普魯士的戰略形勢極為嚴峻,奧地利、俄羅斯、瑞典和法國從四面八方向普魯士同時發難。科林戰役雖然規模平平,但對於距離勝利只有一線之隔的腓特烈來說,卻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戰敗,而且這場戰役的失敗不僅僅意味著普魯士失去了歐洲戰場的主動權。因為此役之後,普魯士已經不可能在法國和俄羅斯參戰之前迫降奧地利,各國對普魯士的戰略合圍之勢已經形成,普魯士必將陷入在本土與奧地利、俄羅斯、瑞典及法國軍隊周旋的不利形勢。

一、先發制人

1756年,腓特烈獲悉俄羅斯鼓動奧地利對普魯士開戰,他認為,若等奧地利準備好了再開戰,必將對普魯士不利,因此他決定率先發難。面對集結在波西米亞,也就是捷克境內的大軍,他要求維也納保證這些軍隊不是用來對付普魯士的,否則腓特烈將出動軍隊將其殲滅。可維也納方面只給出一個閃爍其詞的答案。於是決定不再等候,8月末,他親率7萬大軍,不宣而戰,突然侵入薩克森,僅一個月,就攻占領了該地的首府德勒斯登。

歐洲各國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震動,決定同時對普魯士開戰。法、奧、瑞、俄四個國家聯合出動了50餘萬大軍,從各個方向向普魯士逼進。1756年10月,俄羅斯軍隊已侵入東普魯士,法軍占領了漢諾福,奧地利軍隊進入了西里西亞,而法奧聯軍也從西面向柏林逼近。

面對危局,腓特烈鼓起勇氣對屬下說:「至於我,必須在沉船的威脅下,在遭遇暴風雨之際,思想、生活和死亡,且必須像一位王者。」腓特烈現在是四面楚歌,面對著四方雲集的大軍,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敵軍尚未集結完畢時,集中兵力快速給予各個擊破。

更多的壞消息接踵而至,奧地利軍隊占領了西里西亞大部後,奧地利的哈迪克伯爵率領著一支軍隊滲透過普魯士軍隊的防線,突然攻擊了柏林。同時有消息說,法軍和瑞典軍都在向那支奧地利軍隊靠攏,一旦柏林失陷,腓特烈的家人、武器和彈藥物資等都將落入敵手。

聽到柏林受到突襲的消息後,腓特烈立刻率軍趕回去救援,留下7000人負責防守薩爾河附近的陣地。腓特烈快馬加鞭,可行進途中又得到了新的消息,說法軍和瑞典軍並沒有移動的跡象,而是出現在柏林地區的奧地利軍隊。不過是3000多騎兵,只是柏林守軍不知虛實,竟然任由他勒索了30萬薩拉後離去。

到10月,普魯士所面對的局勢實在已經危殆不堪,連腓特烈自己都認為戰爭敗局已定,但這時有一條讓腓特烈大為振奮的情報一軍因為女皇病重而自動退兵了,現在腓特烈只要對付西里西亞的奧地利軍隊和開進到薩克森的法奧聯軍就可以了。

腓特烈留下貝費恩公爵的4萬人在西里西亞進行防禦,牽制住奧地利的部隊,自己則悄悄繞到敵人身後,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於是腓特烈以塞德利茨為騎兵總指揮,趁著夜色趕往薩克森的羅斯巴赫,去迎擊那裡的法奧聯軍。

在羅斯巴赫的法奧聯軍有4萬多人,對剛剛進入羅斯巴赫村的普魯士軍隊,占有二比一的優勢,法奧聯軍的統帥蘇貝斯決定發動進攻,以求一戰定乾坤。11月5日,羅斯巴赫會戰爆發。

二、羅斯巴赫會戰

羅斯巴赫村位於一個低矮的小山丘上,從那裡可以清楚地看見法奧聯軍的營地。腓特烈派了一名軍官在村中一所最高的屋頂上監視敵營的情況,在判明法軍進攻方向後,命令軍隊收拾營帳準備迎戰。

腓特烈利用羅斯巴赫村前面的一列小山丘為掩蔽,悄悄把兵力集中於右翼,而把左翼回縮,目的是將法軍引誘到普魯士陣地南端和薩爾河之間的陷阱加以殲滅,而法奧聯軍還蒙在鼓裡。

對於普魯士軍隊的移動,法奧聯軍統帥蘇貝斯卻認為敵軍正在全面撤退,於是匆忙下達了攻擊令,致使自己的先頭部分暴露給了普魯士軍隊。

11月5日下午3時,負責監視敵營情況的軍官衝進了腓特烈房中,向國王報告說敵人正向自己左翼旋轉,腓特烈聞訊後馬上登上房頂,只見法奧聯軍的陣營人歡馬亂,其中一部分騎兵正向羅斯巴赫村的左翼運動。

可就在緊要關頭,奧法聯軍陣型發生變換,雙方的將領竟然在陣營內發生內訌,導致兩軍配合出現了脫節,當時奧地利的騎兵正要迂迴包抄,但負責掩護的法軍卻不知道跑去哪座廟去了。

在屋頂上觀看的腓特烈當即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塞德利茨的4000騎兵馬上出擊。普魯士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尚在調動中的法奧聯軍中,橫衝直撞,導致了法奧聯軍的混亂。

同時,普魯士的炮兵也向潰逃中的法奧聯軍士兵開火,在法奧聯軍穩住陣腳之前,腓特烈的兄弟亨利親王的7個步兵營也殺進了亂成一團的法奧聯軍的中間,支援早先突進去的騎兵。這時戰場已經完全是一邊倒的戰況了,潰不成軍的法奧聯軍只能抱頭鼠竄了,一個半小時之內,羅斯巴赫戰役就結束了。

三、速戰速決

由於天色已晚,腓特烈沒有下令去追擊那些已成驚弓之鳥的法奧逃兵,此時他還有更急切的事要做,那就是必須馬上率軍趕到西里西亞,因為那裡的戰況危急。晚上,腓特烈下令善待俘虜,並邀請被俘的軍官們與他共進晚餐,席上,他請求大家原諒菜肴不夠,說自己想不到俘虜來得這樣快、這樣多。

羅斯巴赫戰役的快速結束,為腓特烈及時回兵西里西亞打好了基礎。在這場戰役中,法奧聯軍因未能得到聖日爾曼部隊事先約好的支援而失敗,在戰役中損失7000多人、80多門火炮和全部的輜重,而普魯士僅損失了500餘人。

腓特烈能以少勝多,與法奧聯軍不重視偵察和警戒、普魯士騎兵實施突襲及充分利用槍炮齊射有直接關係。此戰成為了18世紀歐洲的經典戰役之一,腓特烈以其勇敢決斷和技藝高超而飲譽後世。拿破崙對腓特烈曾有過這樣的評價:「愈是在最危急的時候,就愈顯出他的偉大,這是我們對於他所能說的最高讚譽之詞。」

結語

腓特烈沒有時間去高興,因為漢諾瓦的大部分土地仍然被法國人控制著,這讓名震歐洲的腓特烈大帝坐立不安。而普魯士在捷克邊境建立的補給中心——施韋德尼茨已被奧地利洛林親王和道恩元帥的8萬大軍所包圍。沒等腓特烈率軍趕到,施韋德尼茨要塞已經失守,7000名戰俘和大量的補給落入了奧地利軍隊手中,得勝的奧地利軍隊正在向西里西亞的首府推進。

11月末,道恩元帥擊潰了貝費恩公爵的殘餘部隊,終於占領了西里西亞首府布雷斯勞,貝費恩公爵本人也成了腓特烈的階下囚。至此,西里西亞大部分地區重歸奧地利,腓特烈覺得他在羅斯巴赫的勝利也抵不上這次失敗。

參考資料:《世界近現代史》、《德意志民族史》、《腓特烈大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131de0e1071e5db7c177ddbfa97cb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