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之外真實的白求恩:脾氣特別大,扔椅子事件,令戰友一生難忘

2023-12-25     三目史官

原標題:課本之外真實的白求恩:脾氣特別大,扔椅子事件,令戰友一生難忘

我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在我國共產黨入黨誓詞中,有著這樣一句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為實現「共產」的終極目標,為了展開近乎理想狀態的世界格局,我們也同樣需要保有著近似的觀念和態度。

那麼就此來說,「共產主義」便是共產事業的奮鬥者們,用來堅持自身理念,把握個人行事風格的唯一準則。

雖然共產事業奮鬥的路途上,必然會經歷風雨險阻,甚至是災難級的沉重打擊,但歷史已經證明,中華民族的是一個頑強且團結的族群,是一支不會被輕易擊潰的隊伍。

而出於共產主義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我國革命先烈們在抵抗外敵,致力於重振民族雄風的艱苦年代裡,為國為民的革命者們也曾得到過諸多來自於外界力量的幫助。

共產主義本核與人道主義思想的呼應

在抗日戰爭時期,出於國際形勢的原因,我國曾得到來自於海外國家的幫助與支援,如在中國戰場獻出了生命的美軍飛行員 羅伯特和蘇聯轟炸機群領隊 格里戈里。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打響,被日軍當做主要侵略地及戰場的中國,得到了來自反法西斯國家的幫助。

但如若拋去戰爭的因素,相信是沒有人會情願冒著生命危險踏上戰場,或是將自家的將士派遣到異國的戰場。

但在國際上卻有著這樣的一眾群體,他們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全世界各地宣揚博愛、親善的信念,並對自己所奉行的精神加以積極的實行,他們便是倡導人道主義精神的國際友人們。

這群本可以遠離戰亂,保全自身的人們,卻在戰爭時期毅然投身於亂世,不因國籍、人種的差別,講求個體間的平等和諧,追求世界格局的平衡和平。

在階級制度盛行,社會地位分層鮮明的往日歲月中,在社會底層一直遭受壓迫的弱勢群體,為擺脫必將累及今生後世的不公命運,從而萌發出了對於世界、社會未來格局的大設想。

在未來,階級不再存在,人與人之間沒有等級分類,大家不分你我,幸福的生活,共產的思想的最初雛形便是如此,而為了這一想法的成胎落地,共產主義者們奔走努力了百餘年的時光,但離勝利還是遙遙無期。

可即便如此,為了人類群體的最終團結,即便是不可能的理想狀態,堅信信念的人們也依舊在努力著。

故在戰爭時期,侵略者的入侵和毫無人道的迫害殘殺,使得這股理想力量再次攀升,並與為達求平衡和諧的人道主義產生共鳴,由此也可看出,和平、和諧、善意、柔和才應該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

寫進教科書的偉人·諾爾曼·白求恩

而在那批,毅然投身危險戰場的人道主義者群體中,便有一位從戰時乃至今日,都對我國有著極大影響的偉人,他就是——諾爾曼·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優秀外科醫生,他的胸外手術操作技術可謂冠絕醫界,但這位外籍醫生聞名於中國的原因,並不全是因為其醫術的高明。

白求恩的名字,印刻中國各個地區學校的課本中,白求恩的名字,是在紅色歷史課堂上,每位學生都必將牢記的內容。

在二次戰爭時期,出於人道主義的感召,白求恩組織起一支醫療隊伍,隊員均是技能熟練、技術過硬的醫療人員,並且同為人道主義的奉行者,冒著槍林彈雨,白求恩一行毅然來到的中國。

同時還身為國際共產主義者的白求恩,在抵達中國後,立刻便趕赴延安地區,準備投身於戰場的醫護工作。

在延安,毛主席萬分熱烈地接待了白求恩,後者也如願成為我軍晉察冀戰局的醫療顧問,超過任何人的預期和想像,白求恩並沒有留在相對安全的戰場後方,而是十分堅持的要駐紮在戰場一線。

為了保護白求恩的安全,黨組織領導還頒布過堅決禁止白求恩醫生涉足戰場一線的命令。

而聽聞此令並被禁止上戰場的白求恩,還因此大鬧脾氣,一反其友善常態,當著紅軍將士的面,狠狠地將一把椅子摔得四分五裂。

要知道戰地救治工作的風險,要比在後線醫療地點工作高上百倍,在風雲變化的戰場上,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意外,但白求恩卻無畏於此,他敢於在戰爭時來到中國,就已經做好了葬身於戰場的準備。

憾然難還恩情·英雄亡故中國

來到中國不足半年,作為戰地醫生的白求恩已經走過近1000公里的山路,並通過其努力,在我軍軍區戰線前後建立起13座完備的,甚至包含有手術室的醫療站點。

其更累及做過有近400場手術、臨時醫治更是不計其數,數以千記的抗日將士都被白求恩從鬼門關門口給硬生生拽了回來。

不談及信奉主義的原因,白求恩對於中國革命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但令人悲嘆的是,白求恩醫生卻未能看到戰爭勝利的那時、未能看到得到過他的幫助的中華民族,蓬勃而起的當今。

在一次手術過程中,由於環境受限,手術環境也十分糟糕,而白求恩也在手術過程中不慎將手指劃傷,糟糕的環境加上白求恩那幾乎極端的利人精神,因其搶救傷員而擱置的傷口迅速發炎。

雖後經過簡單處理已無大礙,但在後續的又一次手術中,久未癒合的傷口還是遭到的感染,白求恩也因其患上了難以醫治的敗血症,但在身體狀況徹底崩潰之前,白求恩仍依舊奔波於戰場之上。

最終,在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縣永久地合上了雙眼。

結語

在那場導致悲劇發生的手術進行之前,白求恩本打算趕回加拿大進行一次醫療物資的補給,但日本侵略者突然發動的冬季掃蕩卻牽絆住了白求恩的腳步。

完備的醫療物資能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但白求恩卻不能容許自己在局勢緊張的日軍掃蕩期間離開一線...這就是被我們後世代代牢記白求恩精神。

一種令世人難以再現的偉大精神,對待工作的極度專注和投入、毫不顧忌全心為人的無私精神。

白求恩是絕對的人道主義者、共產主義者,而在我們後世的眼中看來,他還是憑個人力量,便將兩種主義更加完善、美化的偉人,相信也正是因為世界上有過白求恩的存在,所以才讓「共產」成為了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0a332ba70e2068ee3c333fbd77c30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