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是水產養殖的黃金季節, 也是水產病害多發、魚類死亡率高的階段。如何搞好夏季的水產養殖和病害防治工作, 減少死亡率, 提高養殖效益, 是廣大養殖戶和水產技術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夏季高溫對養殖魚類的影響
1.1夏季高溫對養殖魚類的有利影響
1.1.1水溫較高, 魚類生長快夏季的太陽光能強, 水溫較高。在正常情況下, 常溫水的水溫多在27 ℃左右, 這是溫水性魚類生長的最佳溫度。在這個溫度條件下, 養殖的魚類攝食量大, 消化功能高, 生長速度快。以鯉為例, 水溫27 ℃ 相比15℃ 時, 對飼料利用率提高2倍以。
1.1.2光照好, 時間長, 有利於魚類生長夏季的光照好,時間長, 有利於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促使生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量大,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量多, 使水中的溶氧上升, 水體的氧化功能良好。水中的氧氣來源主要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 占水中總溶氧量的89 %, 而空氣中溶人的氧只占7%, 新水補給的氧占4%。當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時, 魚類的吃食正常, 生長快, 魚體健康, 病害少; 溶氧在4mg/L時, 魚類的吃食量降低13 % 2mg/L以下時降低54 % 1mg/L以下時, 魚類停止吃食, 並會缺氧死亡。魚類對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隨著水中的溶氧量增加而上升, 以鯉為例, 在水中溶氧為3一6 mg/L時, 比1一2mg/L時的飼料效率要高1 倍。另外, 水體的氧化功能好, 有利於有機質氧化分解成硝酸鹽類, 消除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危害, 減少魚類的各種病害, 有利於健康生長。
1.3 光照強, 有利於殺滅魚體表面的病菌夏季的光照強, 陽光中的紫夕滋強度大, 這對殺滅水中的病原體和魚體表面的病菌有利。在夏季, 常可見到魚浮在水面呈靜止狀態, 也可見到甲魚在岸邊陽光下靜臥, 這是水產動物自身抵抗疾病的一種生理本能, 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來殺滅體表的各種病原體。在日本, 用紫外線照射水體, 殺滅水源中的病毒和病菌來養殖苗種的技術, 一直廣泛應用, 可有效地降低苗種發病和死亡, 促使健康生長。
1.2夏季高溫對養殖魚類的不利影響
1.2.1 水溫高, 有機質污染嚴重, 對養殖的魚類危害增大水體中有機質的污染, 在高密度精養的情況下, 主要是魚類排泄物的污染。隨著水溫升高, 魚類的攝食量增加,排泄物也相應的增加, 有機質的氧化分解作用加快, 當排泄的有機質大量積累超過水體自身的氧化功能時, 就會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導致水質變壞, 魚病增多, 嚴重的會造成魚類大批死亡。
水的傳熱性差, 當夏季熱輻射強時, 表層水溫急劇上升, 上層水溫升高快, 比重輕, 而下層的水溫上升慢,比重大, 水體無法對流而形成分層現象, 在1.2 m 以下水層形成缺氧區, 對養殖的魚類造成2 種危害:
一是上層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氧氣不能補充到下層水中, 使產生的氧氣大量逸出水面到空氣中, 而到了晚上, 水溫下降, 水體上下層開始對流, 上層有充足氧氣的水到底層後很快被底層缺氧區消耗, 造成整個水體溶氧急劇下降, 最後使魚類因水體缺氧而泛塘死亡。
二是底層的有機質因缺氧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氮、亞硝酸鹽, 有的還產生硫化氫, 使水質敗壞, 疾病增多, 對養殖魚類危害加大。
氨氮的危害:氨氮對魚的致死濃度在0. 2 一2.0 mg/L,小於0. 2 mg/L時, 會使魚類內部器官發生病變、壞死及組織潰爛。當氨氮中的非離子氨達到.0 0 1~ 0.02 mg/L時,易破壞魚鰓的粘膜層, 降低血紅素攜氧能力, 使魚類生長緩慢。當非離子氨濃度達到.0 02 一.0 05 mg/L時, 會引發多種疾病, 增加死亡; 達到.0 05 ~0 .2 mg/L時, 會破壞養殖魚類的皮、胃、腸道粘膜, 進一步引起內部器官和體表出血達到.0 2~0 .5 mg/L叭時, 會引起魚類急性中毒死亡。
亞硝酸鹽的危害: 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在0.1 mg/L時,魚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 使血液變成巧克力色, 也就是養殖上常說的「 褐血病」 , 使血紅蛋白的輸氧能力下降, 鰓腫脹, 攝食減少, 生長緩慢, 疾病增多。當濃度達到2.5mg/L時, 魚體呈中毒狀態, 呼吸作用下降, 體能衰弱, 最後暴發疾病而死亡。
硫化氫的危害: 硫化氫有臭雞蛋味, 毒性極強。硫化氫可通過魚鰓表面和粘膜被魚體吸收, 與機體組織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強刺激作用的硫化鈉, 並可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鐵相結合, 使血紅素量減少, 呼吸困難, 當濃度達到0.1 mg/L時, 影響幼魚的生長和生存, 濃度進一步增大時會引起養殖魚類的死亡。
1.2. 2 過高的水溫會影響魚類的生長在炎熱的夏季, 有時常出現38 ℃ 的持續高溫天氣, 在這種情況下, 中午1 1: 00 到下午4 : 00 , 池水的上層會出現32 ℃ 左右的高溫水, 這對養殖的常溫性魚類非常不利。溫水性魚類在水溫達到30 ℃ 以上時, 攝食功能下降, 消化吸收率降低, 魚的生長速度減慢。水溫進一步升高會引起魚類生理代謝不良, 抗應激能力下降, 嚴重的也會引發魚類死亡。
1.2 .3 夏季魚類生長快, 飼料營養差也會引起疾病和死亡夏季水溫高, 光照好, 魚類吃食量大, 生長快, 一些低質或含有不良物質和激素的飼料會造成非常不良的後果。一是消化吸收率低, 排泄量大, 有機質污染嚴重, 水質敗壞快, 而且魚體的營養不良, 肝臟色淡, 膽囊發黑, 抗病力差, 會引發各種魚病。二是不良物質和激素作用, 雖然魚生長快, 但會引起魚體的組織病變, 尤其是肝胰臟的病變、出血等, 抗應激能力下降, 在夏季氣候異常或是遇到藥物刺激等情況下, 很容易死亡。
1.2 .4 夏季防病治病用藥不當, 也會引起魚類中毒死亡消毒藥物和殺蟲藥物對魚類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尤其是夏季水溫高的時期, 最易殺傷魚鰓引起死亡。因為藥物的毒性是隨水溫上升而增加的, 在化學反應中, 溫度每上升10 ℃ , 藥物的毒性就會增加2 一3 倍。
1.2.5 夏季喂草不當易引發草魚疾病和死亡夏季草魚養殖中因投草不當最易引發草魚的腸炎、爛鰓和赤皮三病暴發. 造成大量死亡。
1.2 5.1 現在草魚養殖均為高密度精養, 在這種情況下,大量投草後, 魚類排泄物和殘餘草的量很大, 對水質的污染嚴重, 很容易使草魚感染多種疾病而暴發死亡。
1.2 .5.2 不少養殖戶一次性投喂的草量太大, 草在上層高溫水中長時間浸泡會腐爛變質, 草魚長期食用這類草,就會暴發以腸炎為主體的「 三病」 , 嚴重的同樣會造成大批死亡。
二、防治對策
從以上分析夏季養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來看,要搞好夏季的水產養殖, 關鍵是克服不利因素, 減少病害, 提高養殖成活率。
2.1 減少底層的缺衷區, 提高池塘的氧化功能
2.1.1 控制池塘水體的深度在1.2 一1.5 m , 以促使水體上下自行對流, 防止池水在高溫季節出現分層現象, 避免底部出現缺氧區, 減少亞硝酸鹽、氨氮和硫化氫的產生。
2.1.2 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 促使水體上下對流, 使水體中溶氧分布均勻, 同時促使底部產生的各種有害物質分解或散發到大氣中去, 減少對魚類的危害, 提高溶氧, 減少疾病, 促進生長。
2.1.3 水體透明度小於20c m 時, 立即抽排底層水的1/3,同時加新水, 以減少池水中的有機物質濃度。
2.1.4 當水體出現大量氣泡狀浮沫時, 說明水質在惡化,底部狀況不好, 水中的氨氮或亞硝酸濃度高, 這時需立即使用漢寶「 底質改良劑」 、「 底改素」 加「 凈水復合菌」 、「 光合細菌」 進行全池潑灑, 以降低水中的有機質含量和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 同時延長使用增氧機的時間, 嚴重的還要潑灑降氨氮和亞酸鹽的藥物。
2.1.5 當藻類死亡、水質變清時, 可每667平方米潑灑1 一1.5 kg磷酸二氫鈣或磷酸二氫鉀, 同時用漢寶的肥水藥物「 種苗精」 、「 肥水旺」 等水質改良藥物, 再導入其它池塘的肥水, 可使池塘恢復良好的水質。
2.1.6 定期潑灑光合細菌和復合菌, 可有效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 增加池塘的氧化功能, 減少病害的發生。
2.2 克服過高水溫帶來的危害
2 2.1 晴天中午延長使用增氧機的時間, 促使水的上下層對流, 以降低表層水的溫度。
2.2.2 有進排水條件的池塘, 可在中午增氧機開前或開後, 向池中加人井水, 同時在池塘另一邊溢流排出上層高溫水。
2.2.3 無進排水條件的池塘, 可用1/10 水面引人水葫蘆、浮萍等上層水生植物, 一方面可降解水中的有機質、氨氮、亞硝酸鹽, 另一方面可降低水溫。
2.2.4 改變魚的喂食時間, 把喂食時間改在上午11:00 前和下午4:00 以後, 避開中午表層水溫高的時間, 減少魚類的能量消耗和應激反應, 以防強輻射熱對魚類的傷害。
2.3 選擇優質飼料, 提高魚類的體質和抗應激能力
2 3.1 飼料應選購優質飼料, 最好是品牌飼料, 可起到加強營養, 增加體質, 降低飼料係數, 減少魚類排泄物, 提高魚體抗應激能力的效果。
2 .3. 2 少用或不用含有有害物質和各種激素的飼料, 以防營養不良和魚類組織性病變而引發各種疾病和出血性死亡。
2.3.3 夏季魚快速生長階段, 需另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C ,每噸飼料中加入300g 左右, 其主要功能是保護肝臟, 增強體質, 提高免疫力和解毒功能, 提高抗應激和抗病能力, 促使魚體在夏季健康快速生長。
2.3 .4 在草魚養殖上要以精料為主, 草料為輔。投草量要注意兩點: 一是投喂新鮮嫩草, 及時清除魚吃剩的殘草;二是每次投草不要多, 要求投喂的草料在1小時內吃完,若草不足, 可在吃完後第2 次投草。總的原則是不能讓草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而發生變質。
2 .3. 5 投喂的飼料不宜過多, 應堅持「 八成飽」 的喂料原則, 保持魚的進食和生長處於良好狀態, 以避免過飽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等腸道性疾病發生。
2.4 科學用藥, 減少藥物對魚類的危害
2.4.1 夏季的魚病防治辦法應以調控水質和改良底質為主, 用藥也要以改善環境和保護環境的環保藥為主。堅持6一9 月間每月使用「 底質改良劑」 、「 底改素」 或「 光合細菌」 、「 凈水復合菌」 。在調節水肥度方面以「 肥水旺」 、「 種苗精」 、「 肥水復合菌」 等藻類營養物質的藥物為主體。
2.4. 2 硫酸銅要慎用。在藻類繁殖過盛的情況下, 以局部潑灑為主。防治疾病儘量少用硫酸銅, 而應選用針對病症的環保型成品藥如「 菌藻凈」 之類。
2 .4. 3 在魚病防治上, 常用先殺蟲、後消毒, 全池潑灑消毒和殺蟲藥物的方法, 在夏季水溫高的情況下, 不但會敗壞水質, 使水變清, 而且易殺傷魚類而引起死亡, 建議不要再使用, 而應改用以下方法: 一是防病上, 不論是用消毒藥物或是殺蟲藥物, 每半月只用常規用藥量1/ 5一1/6 的藥量, 加水充分攪勻後, 在投食區潑灑, 然後投食引魚進行藥浴, 每天1 次, 連續2 天。二是在治病上, 要正確診斷, 對症下藥。藥物要多用環保型成品藥,少用原料藥。用藥時儘量不要全池潑灑, 嚴重的可半池潑灑, 降低藥物對魚和水質的危害, 病輕的, 也是以投食區藥浴為主, 但在次數上要增加, 並加上內服藥物, 絕對不可無病亂用藥。
備註:
本文為過往資料,僅供參考。
END
來源:齊魯漁業,作者:李貴雄。如果發現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
中國水產門戶網,志創漁業信息第一品牌;運營十餘載,用心感悟行業發展的點滴;水產人,就上中國水產門戶網。
官方微信公眾帳號「scttwx」現誠徵原創文章,歡迎廣大行業人士踴躍投稿,積極爆料。一經採用,必有稿酬!
投稿郵箱:bbwfish@163.com
目前5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GjQWwB8g2yegNDKU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