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一個是生涯:3首葫蘆詩,一股神仙氣

2019-07-03     無限輪迴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葫蘆,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詩經》中就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等關於葫蘆的詩句。葫蘆種類繁多,有的可以食用,比如瓠子,平時可以當菜吃。今天我們說的葫蘆,主要是瓢葫蘆。

葫蘆最常出現的場景,多數跟神話故事和行醫有關。同時,葫蘆與福祿同音,在古代文化中,寓意很好。《西遊記》中,孫悟空偷了太上老君的寶貝,紫金紅葫蘆,吃了裡面的仙丹而長生不老。古代行腳醫生、江湖術士,往往都帶著一個葫蘆,不是裝藥,就是裝酒。《射鵰英雄傳》里的北丐洪七公,隨身就帶著一個酒葫蘆。所以說,葫蘆,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很深的神話色彩,精靈古怪,瀟洒飄逸。而在詩詞中,葫蘆也保持了這樣的風格。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3首葫蘆詩。

1.《懸葫蘆詩》 元代 無名氏

葫蘆一個是生涯,

閒步人間訪酒家。

要問狂夫何處住?

蓬山洞口有桃花。

這首詩便很有神話色彩。平生走天涯,就靠一葫蘆。沒有酒喝了,悠閒到人間買酒。如果你要問我在哪裡住,我就住在蓬萊仙山,桃花洞府。據說,這是元朝大德年間,安肅也就是現在的河北徐水,建了一座擬江亭。一天,突然來了三個神仙,到這兒喝酒。完事以後,三人在亭壁上,共同題寫了這首詩。是不是很有仙風道骨呢?

2.《無題》 宋 無名氏

西出潼關客路迷,

一葫蘆酒一篇詩。

葫蘆酒盡興未盡,

坐看春山春盡時。

出了潼關,道路崎嶇,但景色壯美,邊走邊看,竟然迷路了。拿著一葫蘆酒,覓得幾句好詩。酒喝完了,興致還未盡。於是就坐在春山上欣賞暮春的風景。疊字雖繁,但用得恰到好處。「落魄江湖載酒行」,這顯示出了詩人瀟洒豁達,隨遇而安的高超境界。

3.《題玉堂壁》 宋 陶谷

官職須由生處有,

文章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

年年依樣畫葫蘆。

陶谷是五代時人,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四朝。陶谷強聞博識,飽覽經史,書畫一絕,文筆功深。但是,其為人陰險,受人鄙夷。所以,在北宋初期,趙匡胤並不太喜歡他。由於陶谷文筆不錯,就把他安排在翰林院。但很久都沒有重用。於是,陶谷就攛掇人向趙匡胤上書求職。趙匡胤對翰林院這些文人頗不以為然。就說:你們這些人,就是起草詔書、法條,都是照搬前人,不過是依樣畫葫蘆罷了。陶谷聽了這話,便寫了上面這首詩自嘲。但是,趙匡胤可就更鄙視他了,至死都沒有重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vBp3mwBJleJMoPMZS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