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減肥增效」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2019-11-29     獨秀懷寧




懷寧縣位於長江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前沿。全縣轄15個鎮、5個鄉,有243個村(社區),人口70.61萬,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也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藍莓種植區。

  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按照省農業農村廳有關文件精神,健全組織、強化保障,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細化任務,紮實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縣以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綠色模式攻關為抓手,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推動減肥增效新技術新模式落地生根,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 」懷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汪國表示,2019年全縣化肥使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超過39%。

  摸清耕地「家底」 抓好肥料試驗

  抓耕地質量建設和減肥增效,首先要了解耕地,要研究減肥與增效的內在規律。為此,懷寧縣土肥站圍繞土樣採集、肥料試驗、耕地質量調查、數據積累等,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2017年以來,先後設立37個耕地質量固定調查點,取樣分布各類不同土壤類型,覆蓋所有行政村。加強耕地質量與墒情監測,建立耕地質量定位監測點4個,墒情監測點7個(藍莓、蔬菜各一個自動墒情監測點),定期發布土壤墒情監測報告,指導農業生產。土肥站化驗室人員崗位練兵,分析化驗土壤樣品363個,分析化驗試驗田植株樣品39個,為製作配方施肥建議卡提供依據。

  開展多項肥料試驗示範,為減肥增效找「路徑」。這些實驗包括:油菜常規施肥與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試驗、水稻配方肥與控失肥肥料利用率試驗、油菜硼肥校正試驗,水稻鋅肥校正試驗、水稻施肥3414試驗、控失肥與緩釋肥比較試驗、新型肥料與配方肥校正試驗、生物菌有機肥減肥增效小區試驗、藍莓施肥2+X試驗,辣椒施肥2+X試驗。

  在平山鎮、高河鎮、黃墩鎮,建立生物菌有機肥減肥增效百畝示範片3個;在皖河流域的臘樹、石牌、平山、江鎮、洪鎮五個鄉鎮,建立減肥增效萬畝示範片,推廣應用緩釋肥、控失肥、配方肥、生物菌有機肥;總結出《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操作規範》在全縣水稻主產區推廣,集成應用測土配方施肥、增施微量元素鋅肥、生物菌肥、種植綠肥、秸稈紫雲英協同還田以及緩控釋(失)肥技術、葉面噴肥技術等,總推廣面積達15萬畝,增產糧食4500噸以上,節肥300噸以上。

  開展施肥情況調查,對全縣主要農作物開展30戶以上施肥調查,掌握農戶施肥動態,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農民科學施肥。縣土肥站還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完成了《2018年懷寧縣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報告》,完成了全縣測土配方施肥資料庫更新。

  加強技術培訓 樹立示範「樣板」

  位於高河鎮太極村的雲生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5月。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為服務模式,流轉土地2100畝,購置大中型農機24台套,建成標準化育秧工廠和糧食烘乾車間各一座。

  合作社理事長操雲生不無自豪地告訴筆者,近年來,他們先後承擔了水稻高產創建示範片、水稻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範片、高河鎮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等項目,接待了很多來合作社參觀學習的種糧大戶。

  「合作社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標準抓水稻生產,在縣土肥站指導下,綜合運用配方施肥、增施生物菌有機肥、稻田養鴨等技術,減少化肥用量,全面提高稻米品質。 」操雲生說。

  「推進減肥增效,要探索有效的工作機制、服務方式,在加強土肥技術培訓的同時,抓好示範引領。 」懷寧縣種植業管理局局長鬍興年表示,按照「有硬體可展示、有技術可推廣、有標準可複製」的要求,縣土肥站狠抓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片建設,突出主要作物和重點區域,發力關鍵環節,聚焦核心技術,真正豎起帶動一方的「樣板」。

  示範基地的選擇,優先考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其實際需求,開展專業化、個性化、全程化測土配方施肥服務,推廣配方施肥、減量施肥、酸性土壤改良、種植綠肥等技術模式,跟蹤技術落地效果,培育一批減肥增效示範合作社、示範家庭農場、示範種植大戶,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成減肥增效的明白人、帶頭人。輻射和帶動農民巧施肥、施好肥,提高科學施肥水平。

  在農作物成熟期,縣土肥站組織全縣農技骨幹,種植大戶觀摩各類試驗與示範,集中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引導農民應用緩控釋(失)肥、水溶肥料、配方肥、生物有機肥料等新型肥料,推行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肥技術,推廣綠肥種植和秸稈還田技術。

  一手抓「點」上示範,一手抓「面」上培訓。縣土肥站制訂了《油菜小麥春季肥水管理技術意見》《夏秋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秋種主要農作物施肥指導意見》《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通過懷寧農業信息網、農技APP、大戶微信群廣泛傳播。邀請安徽省農科院土肥所專家來懷寧開展技術講座,傳授主要作物科學施肥與減肥增效技術。

  改進施肥方式 推進精準施肥

  作為長三角最大的藍莓種植區,懷寧縣藍莓種植總面積現已突破4.5萬畝。

  坐落於「安徽藍莓第一鎮」黃墩鎮的安慶藍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是懷寧首家獲得藍莓「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公司已在黃墩鎮及周邊鄉鎮投資興建了1500畝藍莓種植基地、200畝藍莓種苗繁育基地,今年藍莓種植基地平均畝產值達到1.5萬元。

  「以前,藍莓基地的施肥模式是『復合肥+有機肥』,有機肥以動物源有機肥為主,一畝地2000斤,不僅量大耗工,而且效果一般。 」該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馮國棟說,去年以來,縣土肥站技術人員多次前來指導,施肥模式改為「商品有機肥+菜籽餅+復合肥」。商品有機肥以植物源有機肥為主,要求精準施肥,一棵樹5斤,一畝地200棵樹,一畝地施商品有機肥1000斤,再輔以少量的復合肥。這樣一來,不僅降了施肥成本,而且有利於藍莓品質提升。

  只有精準施肥,才能科學「減量」,達到「增效」目標。在精準施肥方面,懷寧縣土肥站打出了「組合拳」——

  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依託新型經營主體、種植大戶和專業化農化服務組織,集中連片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配方施肥技術應用面積總計115萬畝,發放配方施肥建議卡5000餘份。

  調整化肥使用結構。優化氮、磷、鉀配比,促進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配合。強化農企合作,推廣緩釋肥、控失肥2000噸,面積5萬畝。水稻推廣基施鋅肥2萬畝,生物菌有機肥1000畝,有機無機復合肥1萬畝。

  推廣水肥一體化。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意識和技能,水稻改表施為全程施肥,調整氮磷鉀養分比例及施肥時期,調減氮肥用量,補施鉀肥,增施穗粒肥。水稻推廣機插秧側深施肥,示範面積100畝。旱地農業推廣水肥一體化,藍莓、蔬菜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3.5萬畝次。在小市鎮安徽久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立蔬菜水肥一體化應用示範面積400畝;在秀山鄉安慶裕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立藍莓水肥一體化應用示範面積1000畝。

  擴大綠肥種植 提升耕地質量

  花草種三年,瘦田變肥田。這句農諺道出了綠肥種植的優勢。紫雲英又叫紅花草,是一年生豆科作物,也是稻田冬養的重要綠肥。種好紫雲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穀產量和改善品質的重要手段。

  位於小市鎮毛安村的沃谷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水田面積2100畝,種植模式為「水稻—油菜」「水稻—紫雲英」。

  「2018年,我種了500畝紫雲英,其中達標補貼面積313畝。今年我又種了近700畝紫雲英。 」該合作社理事長丁文華說,紫雲英翻壓後可以直接供給土壤養分,促進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還能減少土壤板結、漏水和漏肥,活化土壤微量元素及微生物。他算了一筆帳:種紫雲英當肥料,每畝可少買40元的化肥,同時稻穀單產還能增加30至40公斤。 「更重要的是,用綠肥種的水稻,稻米口感更好,價錢更高。 」

  為促進綠肥種植,提升耕地質量,懷寧縣每年整合項目資金,招標採購紫雲英種子,建設綠肥種植示範片。2017年從品牌糧食資金中整合60萬元,採購紫雲英種子2.62萬公斤;2018年利用現代農業田間工程項目資金20萬元,採購紫雲英種子1.65萬公斤;2019年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資金15萬元,採購紫雲英種子0.762萬公斤。

  2018年,縣政府還出台了鼓勵種田大戶種植紫雲英政策,明確提出「對當年集中連片種植開溝、施肥等作業管理的紫雲英示範片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縣財政給予每畝50元補助。」當年,全縣綠肥種植面積達8.5萬畝,綠肥使用量8.25萬噸。

  「水稻+」生態循環模式,是減肥增效的又一重要途徑。

  2017年以來,位於平山鎮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的七彩水稻種植合作社,每年發展稻蝦共作1070畝,已連續三年實現了「化肥減、糧穩產、田增效」的目標。今年水稻平均單產達1200斤、小龍蝦平均單產達200多斤,畝產值近5000元。合作社獲得了「安徽省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稱號。

  「以前,單純種水稻時,每畝大概要施復合肥80斤、尿素30斤。這幾年搞稻蝦共作,每畝只施30斤復合肥、七八斤尿素。而且不使用除草劑,基本不打農藥。 」七彩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程國才說,「蝦稻共作」增收又環保,稻茬變成養蝦的飼料,蝦的排泄物又成了水稻的養料,每畝化肥用量可減少60%至70%。

  據縣土肥站調查統計,今年全縣規範化稻田養蝦面積1.5萬畝、稻田養鴨面積5000畝,減肥增效顯著。稻田養蝦田塊,比常規種植水稻,減少化肥用量44%至58%不等;稻鴨共育田塊,比常規種植水稻,減少化肥用量61.4%至70.8%不等。

  推廣新型肥料 促進節本增效

  懷寧縣在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擴種綠肥的同時,大力推廣專用配方肥、控失肥、緩釋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物菌有機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節本增效。

  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安排配方肥、控失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緩釋肥對比試驗示範、生物菌肥減量增效對比試驗示範,不斷加大新型肥料示範推廣力度。試驗示範表明,以中稻畝產650公斤為目標產量,施用配方肥比農民習慣施肥,每畝減少化肥2.3公斤,減幅為7.8%。全縣水稻配方施肥技術應用面積已達70.2萬畝,節肥1614.6噸;施用增效控失肥(18-8-18),比農民習慣施肥,每畝減少化肥7.2公斤;施用控失肥,比配方肥每畝減少化肥4.9公斤;施用緩釋肥(28-9-13),比農民習慣施肥,每畝減少化肥4.4公斤。

  全縣增效控失肥推廣面積2.5萬畝,節肥122.5噸;緩釋肥推廣面積1萬畝,節肥44噸;生物菌有機肥推廣面積1000畝,節肥2.3噸。

  無論耕地質量提升,還是減肥增效行動,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為懷寧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夯實了基礎。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黃汪國局長表示,下一步縣農業農村局將繼續緊抓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繼續探索減肥增效新模式、新路徑;創建集水肥一體化、綠肥種植、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為一體的高標準減肥增效示範區。(記者 陳良興 安欣 )

來源:安徽日報農村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h7Zt24BMH2_cNUgBA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