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雙中心」,打造「頂天立地」醫療服務新格局

2023-12-21     健康報

原標題:錨定「雙中心」,打造「頂天立地」醫療服務新格局

12月16日,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舉辦,康弘藥業公益支持的「高地築建—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論壇在上海市召開。會議邀請了14位院管領域權威專家,共同探索中醫醫院體系建設與中西醫結合發展路徑,展望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論壇吸引了90餘位全國中醫院管理者現場參會,全國超30萬位中醫院專家線上觀看。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李傑教授在開場致辭中表示,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是主旋律,「雙中心」建設是重要任務。

主題報告環節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院長毛靜遠教授和青海省中醫院院長林勛教授主持,多位中醫醫院院長分享了「雙中心」建設經驗,並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區域醫療同質化獻計獻策。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

王振教授

建立創新型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在血瘀理論、從脾治郁理論的支撐下,通過隔物灸、中藥熏洗、中醫辨證等中醫技術手段,逐步形成精神分裂症、抑鬱障礙、強迫性障礙、痴呆等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並開發了多種中藥院內製劑。

未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神志病學科建設將遵循以下思路。首先,推動「醫、防、康、教、研、產、管」協調發展,開展創新型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其次,培養神志病中西醫結合領軍人才、學科骨幹,打造具有高知名度和強引導力的領軍人才;最後,重視中醫藥研究與轉化,多學科協同創新,打造神志病研究與學術平台。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朱明軍教授

「四輪驅動」走好高水平學院型醫院

發展之路

當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在走「四輪驅動」發展之路,在醫療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中醫藥優勢,力求中西醫並重發展,建設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提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在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建立深度融合的院系合一管理模式和醫教協同育人機制;在科研領域,實施「科技興院」戰略,以管理模式創新帶動科研績效提高,以平台建設帶動科研支撐能力提高;在文化傳承方面,將「創名院、建名科、育名醫、強科研、樹品牌」貫穿醫院建設始終。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

李傑教授

打造「頂天立地」的醫療服務新格局

國家醫學中心建設要解決六大問題:科技創新和機制管理粗放;重點學科發展不均衡,公共衛生應對能力和指揮效力待提高;對優勢病種欠缺梳理和聚焦,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的特色優勢不突出;智慧醫療數字化建設有待加強;後備領軍人物能力建設滯後,標誌性成果不足;重點學科建設引領作用欠缺,國內外輻射能力有待增強。

未來,應打造「頂天立地」的醫療服務新格局,「頂天」旨在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推動科研探索,打造國之重器;「立地」則以「強基層、補短板、優布局」為主線,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山西省中醫院院長

劉光珍教授

以優勢學科為抓手

推動區域醫療同質化發展

作為醫院學術平台的搭建者和學科發展的推動者,專(學)科帶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醫院應在選好帶頭人的同時培養後備學術骨幹,以保證專(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促進專科聯盟和醫聯體協同發展是推動區域醫療同質化的重要手段,幫助基層醫院建立優勢學科,總結中醫思維理念,同時制定並推廣相關專家共識和指南,提升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以《渴絡欣膠囊治療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為例,該《共識》的推廣帶動了多家基層醫院開展糖尿病腎病的規範化診療。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

王顯教授

六大模式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為做好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建立了六大模式,即「雙主任制」學科管理模式、「人才雙循環」交流模式、「校聘專家」資源共享模式、「離退休專家」服務模式、「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扁平管理」留下不走醫療隊模式。

藉助六大模式,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和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的門診量、住院量、手術量均明顯增長,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腦病相關學科外轉率同比下降47.1%。

圓桌討論:如何創新醫療,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

圓桌討論環節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醫院管理處處長陳昕琳主持,多位中醫醫院管理者進行了分享。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謝勝教授:中西醫協同發展應從以下三大方面著力。其一,完善中醫傳統體系建設;其二,高度重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其三,勇於創新。同時,醫院一直堅持探索中醫對生命健康及疾病最本源的認識,用中醫語言詮釋現代醫學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並在此基礎上發揮專科優勢,解決難治性疾病診療難題。

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院長孫魯英教授:近年來,醫院在中西醫結合領域展開了多項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一,以患者為中心,立足醫院特點,構建中西醫特色優勢相結合的結石病診療中心,實現預防、質量、康復、隨訪一體化管理;其二,建立中西醫結合代謝病管理中心;其三,建立慢性腎病全程管理中心,3500餘名患者從中受益。

江西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原黨委書記劉中勇教授:進入新發展時期,中西醫融合是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應著力發揮中西醫特色優勢,實現「1+1>2」的臨床療效。近年來,醫院每年選派優秀人才到全球知名的醫學中心進修學習,不斷推動醫院中西醫融合創新發展取得突破。

重慶市中醫院紀委書記陳平教授:中西醫協同發展應著眼國家戰略的宏觀層面、政府支持的中觀層面、醫院實踐的微觀層面,以及服務對象層面;圍繞醫、教、研展開工作,夯實中醫藥文化基礎和中醫藥經濟基礎,加大中醫藥研發的投入,為中醫藥發展注入活力;突出做好公眾健康服務,用臨床療效解決問題。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院長助理陳亞妮教授:醫學的基本要求是挽救患者生命,更應追求的是幫助患者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作為一家具有康復特色的中醫腦病專科醫院,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將康復前移,在每個臨床病區配備康復師,做到臨床康復一體化、手術康復一體化,為患者康復爭取最佳時機,更好地幫助患者回歸社會。

「雙中心」建設和中西醫融合的創新發展需要多方合力,攜手並進。作為會議的公益支持單位,康弘藥業一直致力於推動中醫藥發展,與媒體、龍頭中醫醫院等共同推出的「守正與創新」中醫院能力建設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已走過京、魯、鄂、蘇四省(市),覆蓋30餘家區域中醫院和100餘位管理者,直播量達152萬人次。相信在各方攜手努力之下,中西醫融合之路將越走越寬,「雙中心」建設將為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共同助力「健康中國」早日實現。

文:賈薇薇

編輯:肖薇

審核:劉平安 劉立夏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efad4b13ceaa10ad62fe8e23af4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