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牌了!內行人挑選蓋碗的3點技巧,看看你挑對了沒?

2023-10-19     小陳茶事

原標題:攤牌了!內行人挑選蓋碗的3點技巧,看看你挑對了沒?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先前回答過一個提問。

「喝不同款的茶葉,是不是要搭配不同的杯子?」

在這背後,因人而異。

像穿衣打扮,有人看重「實穿性」,基礎款的襯衫、短袖買了好幾件輪流換著穿。

而有的人,拉開衣櫃,各式風格的衣物挑得眼花繚亂。

光是每天怎麼搭配衣服出門,就得花上大半個鐘頭來回試穿,反覆糾結。

喝茶,也是如此。

從多年喝茶感受看,不同造型、不同容量、不同釉色的小茶杯,對茶湯風味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

當你忍不住買了各式好看的、精緻的新茶杯回家後,可根據當天喝茶心情,輪流換著搭配。

新茶具,新狀態,哪怕是同樣的一款茶,也能品出不一樣的風味層次。

然而,從茶圈眾生相看,每個人的選擇各不相同。

有的人喝茶,重茶味,輕茶具。

寧願將買新茶具的錢省下來,多買幾泡好茶。

有的人喝茶,不求甚解,只求喝一杯有味道的水。

不論買茶,還是買茶杯蓋碗等,都不願投入過多。

有的人,重茶具,輕茶味。

對外自詡是「茶具控」,每次看到好看的茶杯就忍不住下單,但喝茶時,自己也品不出什麼細膩滋味。

茶葉可以只是普通口糧茶,但泡茶使用的杯杯盞盞一定要精緻。

名窯燒制的手工陶瓷蓋碗,名師蓋過章的紫砂壺,擺在桌面上更有面子。

還有的人,屬於完美主義,處處都要求極致,盡善盡美。

喝茶,非知名好茶不喝。

用器,要達到藝術品的精緻高度,不屑於用大眾基礎款……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參差百態,各不相同。

《2》

上個禮拜,發了一個動態討論。

起因是那會看到這樣的說法:

「剛入圈的新人才用百元內的便宜蓋碗,因為圖便宜,只是為了練手,屬於基礎泡茶裝備。但是吧,一個喝了5年、6年茶的茶客,再用這種『新手裝備』太沒面子,招待朋友喝茶時拿不出手,但凡經濟條件允許的,選幾個窯口好的手工蓋碗擺在茶具櫃裡面才能展示自己的品味。」

逐字看完這段表示有些混亂的內容,不知大家做何感想?

高度濃縮一番,上面長長一串的文字,可縮成一句話——新手才用便宜茶具!

但這種觀點太片面、太幼稚。

福州是武夷岩茶的消費重鎮,這些年出門和朋友喝茶,大家坐下來一起聊岩茶的次數更多。

據觀察,很多喝岩茶的老茶客,都挺務實的。

約人喝茶,茶桌上的重頭戲就只是茶。

不像跟杭州朋友約茶那樣,桌面肯定擺上好幾碟精緻茶點,應季水果,堅果花生,糕點酥餅,一應俱全,反而一旁搭配的兩杯龍井,倒成了點綴。

同時,在泡岩茶時,圈內能捨得花大幾百買核心正岩高端好茶,泡茶只用商家免費贈品蓋碗的情況,不在少數。

日常沖泡,要不是因為將家裡的白瓷蓋碗失手打翻,碰碎摔裂。

那麼,將一個幾十塊的普通白瓷蓋碗一路用到底,連用十來年也不換的做法,在老茶客眼裡,根本不稀奇。

畢竟,愛茶與愛茶具之間,是兩個概念。

只要茶葉品質好,用普通的玻璃杯泡核心龍井綠茶。

用平價款蓋碗去沖泡高端岩茶,照樣能得到一杯出色茶味。

「買茶具,只有新手才用便宜貨,老茶客要買高端名器。」

諸如此類的觀點,無疑是觀點強硬的PUA。

既不客觀,也不真實,不能隨便信。

《3》

新手買茶具,價格不是唯一考慮要素。

蓋碗、茶壺、茶杯、花瓶、茶桌、茶盤等,究竟該買貴的,還是買便宜的?

說句大白話,這與個人茶齡之間沒有任何關聯。

最主要的地方,是個人消費能力。

不然,花8000塊買一個藝術造型的玻璃公道杯,對比80塊一個耐高溫的高硼矽玻璃公道杯,除了審美差別與視覺差距外,實用角度很難拉開差別。

茶器一旦上升到藝術品高度,上無止境。

很多時候,喝茶多年的老茶客挑選茶具時,更看重眼緣。

上手一試,便知道適不適合。

回到今天的正題,什麼樣的蓋碗才適合新手使用?

比起外在概念,更應該從這3點入手。

落實到具體,挑選與對比時才能找到方向。

《4》

首先,看容量。

新手第一次買蓋碗容易犯的通病是,容量上「貪多貪大」。

覺得容量在180毫升以上的蓋碗,看上去更霸氣。

並且,泡出來的一道茶湯數量也更多。

三、四人同場喝茶,每個人至少能確保分到一大杯,一次喝盡興。

殊不知,這種「以大為好」的想法會脫離實際。

因為,蓋碗與茶壺不同,大茶壺泡茶,壺身一側至少還帶有壺把,利於穩當拿起。

但蓋碗的話,全憑泡茶人的手去掌握。

蓋碗容量越大,意味著碗口直徑越寬。

這時,如果泡茶人的手指不夠修長,很難駕馭這樣的大蓋碗。

一旦沒拿穩,泡茶時失了手,拿起的瞬間在手上重重地砸下來。

既摔碎了碗,又導致裡面的滾燙熱茶直接流在手上,無比燙手。

這等滿目狼藉的場景,沒人能夠接受。

比起大容量,新手買蓋碗時,更應該重視標準大小。

選110毫升的標準白瓷蓋碗,更普適通用。

其次,看碗沿。

蓋碗的使用方法,離不開「三指握碗法。」

伸出一手的大拇指、中指,握穩蓋碗的碗沿,而食指放在蓋鈕上方,固定合蓋開口角度。

這樣的經典手勢,簡稱三指法。

三指握碗法操作期間,相當於這三根手指頭接觸蓋碗的地方,負責承力、承重、以及觸碰熱源。

為了避免燙手,選碗沿寬一些,往外撇出去的蓋碗更實用。

最後,看材質。

前文已有提醒,基礎款蓋碗,選白瓷材質更百搭。

粗陶蓋碗、紫砂蓋碗,存在吸香風險,不推薦用。

而在新手練習階段,深色蓋碗(比如黑瓷等),由於不方便觀察干茶與葉底,也不建議用。

至於玻璃蓋碗,考慮到燙手風險,最好慎用。

畢竟,玻璃的導熱速度快,注入沸水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波及到碗沿。

比起陶瓷類的蓋碗,更容易讓人感到燙,實用性並不高。

《5》

適合泡茶的蓋碗,是實用品。

挑選的初衷,應該以實用、好用、耐用為出發點。

一味追求釉色稀奇、概念獨特、知名手作、高難度工藝雕瓷、或者是各式琺琅重工等。

而忽視初心,忽略實際用途。

將一個碗壁笨重,厚實燙手,壓根不實用的蓋碗買回家,哪怕它本身再名貴,獨自擺在茶具櫃也能成為一道風景線。

這般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式」蓋碗,對新手來說,沒有意義。

買蓋碗這件事,不是看越便宜越好,也不是說貴的就一定好。

適合自己,泡茶用起來順手,沖泡使用手感極佳。

符合最基礎樸素的實用要求,才是當務之急!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e3265603737c2641e88be459fb5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