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52個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

2023-12-17     健康報

原標題: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52個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

關於通報2023年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徵集結果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委屬委管醫院、局直屬(管)醫院:

為更好維護患者、醫務人員和公眾健康,推動醫院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開展了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徵集活動,現將徵集活動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活動共徵集到健康促進醫院案例217個,覆蓋建設健康環境、優化健康服務、強化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化、完善健康促進激勵機制等5個主題。經專家組初評、覆核(含部分案例實地調研)、終評,共遴選出52個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名單見附件)。

二、經驗做法

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徵集活動對推動健康促進醫院建設工作規範化、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地各醫院積極參與,湧現出一批優秀案例,探索出一系列好的經驗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機制建設。部分醫院創新健康促進管理方式,將健康促進工作納入醫院發展規劃,規範並完善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制度,將開展科普工作情況作為醫務工作者晉升評優的加分項,激勵醫務工作者主動參與健康知識普及,提升健康科普知識質量。如湖南省兒童醫院全面推行《全員健康傳播行為積分量化管理制度》,配套開發「健康傳播管理生態系統」,將積分制管理方式等創新手段引入醫務人員健康知識傳播全過程,創新了健康促進管理方式。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制修訂健康科普相關制度,評選健康教育與促進先進集體、健康科普達人,將健康科普體系建設納入醫護人員績效管理,保障了健康促進工作有效實施。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建立醫護人員健康促進和教育工作記錄,根據健康科普工作記錄,對積極參與和取得代表性科普成果的予以獎勵表彰,並與個人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績效等掛鉤。

(二)重視創新求變。持續豐富健康教育方式,增強了科普傳播實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立足患者需求,以就醫過程中「挂號前、候診期、入院前、住院期、出院後、複診」等關鍵節點為索引,充分發揮信息化平台優勢,利用微信小程序,系統設定「挂號前推送、一站式入院、術前宣教、術後指導康復鍛鍊」等干預節點,結合各病區護理人員引導過程,在患者各個就醫節點主動進行精準化、針對化健康教育。浙江省腫瘤醫院協同各方力量,通過開辦「大咖來了」大型媒體訪談節目,新建「大咖闢謠」「浙里話健康」「抗瘤君『畫』癌」等系列科普欄目的方式,打造全媒體平台健康科普宣傳陣地,輸出權威的腫瘤防治理念和知識。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以「五個一」(一個立體式科普傳播圈、一批高質量科普文章、一系列可視化新媒體作品、一場科普活動、一套科普管理制度)活動為抓手,構築女性科普生態圈,打造特色鮮明的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紅房子模式」。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創建了「醫學+宣傳」的科普創作模式,科普選題把握政策導向和公眾需求,由宣傳團隊牽頭,建立醫學和傳播專家共同協作的科普內容創作機制,實現跨專業、跨學科、跨單位資源統籌,創建「華西醫院闢謠小分隊」健康科普品牌。中日友好醫院堅持「宣傳與群眾需求相結合、與學科發展相結合、與人才培養相結合」,把脈各科需求,與優質健康傳播媒體深度合作,精準匹配科普專家與話題,開展「一科一策、多科互聯」的個性化宣傳策略,提升宣傳效果。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針對學齡前兒童心智發育特點,打造了「為EYE瞳心•愛笑的眼睛」近視小飛俠科普舞台劇,兼具趣味性互動性,並通過多種巡演模式將科普舞台劇送給廣大兒童,探索了低齡兒童科普新模式。

(三)重視文化傳承。打造文化品牌,創新健康文化服務模式。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通過設立仲景紀念場所、打造仲景主題活動、創作仲景文化產品等方式,在文化建設和品牌宣傳方面多措並舉,拓展品牌內涵,傳承發揚中醫藥文化。江蘇省無錫市中醫醫院紮實推進「岐黃校園行」中醫藥文化品牌體系建設,通過開展「中醫藥健康服務六進」活動,構建中醫藥文化課程服務體系,打造沉浸式中醫藥文化健康促進教學模式等方式,多舉措務實開展青少年中醫藥文化健康促進。廣東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制定玉蘭健康文化建設方案,完善全市婦幼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建設特色「玉蘭」健康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玉蘭」服務模式,使得婦女兒童看病就醫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四)重視環境建設。將健康促進元素融入醫院環境建設,在保障群眾安全、舒適就醫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打造多元化療愈空間,提升群眾就醫幸福感。天津市兒童醫院致力於打造有溫度的「兒童樂園」,在雙院區環境設定完全不同的定位和風格,通過打造不同醫療場所具有特色的牆畫及裝飾,緩解孩子們就診時的緊張情緒。甘肅省中心醫院堅持醫學科學與人文藝術相結合,實現「醫學館、藝術館、博物館」的「三館合一」,完成醫院建築的「人性化、藝術化、智能化、生態化」,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方位為醫患打造了充滿人文藝術的療愈空間。

(五)重視「主動健康」。發揮醫院特色,聚焦優勢學科,搭建健康服務平台,走訪社區基層,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天津市眼科醫院組建了具有高技術水平、高精尖設備的眼科「社區服務直通車」,廣泛深入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開展送醫送藥下鄉、眼科義診、白內障篩查,引導百姓正確認識眼健康問題,創新了健康服務模式,促進眼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浙江省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不斷探索臨床營養學科建設發展和數字化改革,依託營養健康食堂、診後管理中心、醫養結合、醫育結合等,將營養指導和治療融入診療全過程,覆蓋職工、「一老一小」和病人等重點人群,實現從「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服務模式轉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針對兒童常見慢病健康管理中存在的瓶頸,建立並實踐了貫穿兒童慢病防控全過程的「醫─校─家─社」兒童慢病健康服務新模式。

健康促進醫院建設對於提高群眾的健康獲得感、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認真學習借鑑先進經驗,鼓勵、指導各級各類醫院建設健康環境、優化健康服務、強化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化、完善健康促進激勵機制,發揮醫務人員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醫院健康促進工作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

2023年12月14日

附名單——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

編輯:楊真宇

校對:管仲瑤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d939140807fe2d00a083f488e929e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