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社區化、全渠道成「競爭風口」

2022-10-10     道君說財

原標題:便利店:社區化、全渠道成「競爭風口」

便利店:社區化、全渠道成「競爭風口」

導讀:2021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25.3萬家。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1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指出,過去幾年的零售消費市場,便利店是實體零售中少見的依舊保持增長的業態,其市場規模及密度都處於上升態勢。除了在一線城市進行規模擴張,便利店開店潮同時也快速湧入二、三線城市,尤以連鎖品牌便利店為主,以創新戰略引領行業變革。

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便利店銷售額3492億元,便利店行業整體發展向好。

疫情雖對零售行業造成了衝擊,便利店發展依然保持增勢。2021年全國便利店銷售額同比2020年大幅增長17.92%,而和2019年2556億元的銷售額相比,增幅則高達36.62%。

從門店規模看,2021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25.3萬家。其中品牌連鎖便利店數量為16.3萬家,增速約13%。2021年全國便利店企業門店數量前十的為:易捷,美宜佳,崑崙好客,天福,芙蓉興盛,羅森,紅旗連鎖,全家,7-ELEVEN,十足之上。

2021年便利店單店單日銷售5117元/天,較去年下降約1%,樣本企業來客數與客單價均有所提升,客單價增速高於來客數,坪效67元/天,表現較去年有所提升。

從各類銷售占比情況來看,鮮食商品銷售占比提升幅度較大,較2020年增長7.1%,便利店企業對鮮食品類的重視已為共識,此外,咖啡品類銷售占比實現小幅提升,達0.8%。疫情持續影響下,閉店損失、效率降低、管理與防疫費用增加等因素使得便利店企業的盈利性受到衝擊,凈利潤同比下降1%。

但便利店整體發展趨勢向好。

如韓國每家便利店的服務人數為1059人,美國與日本的數字與此相當,而我國目前每家便利店要服務7033人,我國便利店未來仍有廣闊發展潛力。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認為,便利店行業已步入整合發展期,便利店企業憑藉「差異化的商品組合」與「供應鏈共享」強化自身價值核心,憑藉優質服務與精細化運營提升收益水平。頭部便利店藉助併購、區域加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二三線城市小品牌便利店在發展規划上呈現分化態勢。本土便利店主導門店加盟模式向緊密加盟轉變,外資便利店憑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藉助區域大品牌加盟商模式加快擴張。

幾個關鍵看點:

下沉市場

根據2022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其中,廈門、太原、東莞、廣州、長沙的便利店發展指數名列前五位。全國各城市便利店保持健康發展,穩中有進。多數城市便利店的發展空間仍然較大。

在城市便利店飽和度方面,跟國際上便利店發展成熟的市場相比,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飽和度遠遠高於2500人/店。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國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發展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由於多種因素制約,部分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與便利店發展呈現出較大的不匹配。通過調查發現,西北、西南區域部分城市便利店的發展從相對數量上說,市場趨於飽和,競爭較為激烈。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城市的便利店同比去年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整體發展速度同去年相比變化不大。另外,各城市間便利店的發展差異性在逐漸擴大。便利店的發展趨勢也持續向四、五線城市的市場下沉。

社區化

疫情使得社區對便利店的需求大大增加,因而社區成為便利店布局的重點。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商務型門店占比為18.1%,社區型門店占比為30.4%,特定場所型門店占比也高達30.4%。但到了2020年,社區型門店占比猛增至52.7%,特定場所型門店占比下降至14.9%。

2021年,社區型門店占比再度提升至58.7%,商務型門店占比則降為17.4%,特定場所型門店占比降至13.2%。

全渠道

調查顯示,為了與消費者建立起更為密切的連結,2021年超八成便利店已推出線上業務,打造實體店與網店並驅的全渠道通道。其中,超過七成的企業線上業務以與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展開,線上業務占比平均達到7%。

馬太效應逐步凸顯,頭部便利店藉助併購、區域加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二三線城市小品牌便利店在發展規划上呈現分化態勢。

後疫情時代,消費復甦的序幕已然拉開,便利店業態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本文來源 | 零售商業評論、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ccf01c40d5ad228f2e2956bb2fe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