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賀志強第一次走進耐德佳的辦公室。和多數高校孕育的創業團隊一樣,專攻AR組件的耐德佳團隊不到5人,幾人長期在堆滿檢測器材、AR實驗設備的辦公室里,而令賀志強眼前一亮的,是耐德佳團隊自主設計的「自由曲面Birdbath」的實驗樣機。
耐德佳幾位創始人正在嘗試打造一款足夠輕、足夠薄、透光率足夠高的光學模組,以降低功耗,讓AR眼鏡擁有更長的續航。
彼時,聯想創投正在幫助集團尋求AR在工業領域及To B端的應用場景,背靠國內最大的算力供應商,聯想創投對投資標的定位是:一家能夠在硬體方面領先AR整體行業的數年的企業。
手中端詳著簡陋的實驗樣機,或許就連賀志強當時也不會想到,它將搖身一變成聯想連續幾代AR設備上最重要的光學組件。
投資時,賀志強也直言自己的顧慮:從實驗室樣機到原型機,再到量產產品,最終到消費者手中,這中間隱藏著幾道巨大鴻溝;另外,這項技術能不能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達到和持續保持領先的水平。
但憑藉對創業者以及AR技術演進的判斷,賀志強毅然敲定這筆對耐德佳的天使輪投資。「AR/VR有機會成為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計算平台,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深度結合,帶來很多新的機會。」
轉眼,耐德佳已和聯想在AR領域合作多年,其最新的自由曲面鑽石系列產品在光能利用率和透過率方面綜合光效達到92%,大幅領先競爭對手;公司也在快速發展二維陣列波導及二維全息波導等新一代顯示技術。
截止今天,耐德佳德的產品已經應用在了聯想晨星系列的G1、G2、NewG2、NewG2Pro全系產品以及Thinkreality A3產品上,累計銷售數萬套。同時,耐德佳將與聯想AR/VR BU進一步合作AR To C端消費產品,預計會產生數十萬套的銷量,同時也在合作開發應用於元宇宙的VR Pancake一體機。
做集團的「科技瞭望塔」,築牢「大計算」基礎
CVC,中文名為企業戰投,通常由企業自有資金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進行對外投資。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要想面對未來,就需要了解產業發展趨勢,而CVC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讓我們能夠非常清楚的感知到這個世界先進的技術、創新、人才等流向哪裡。」作為一家年營收近五千億的科技巨頭的創投部門掌舵人,賀志強更願意將聯想創投定位為聯想集團的「科技瞭望塔」——既要看到IT未來的發展,同時兼顧公司現有的業務,二者缺一不可,將目光投向前沿科技領域,這是早在2016年部門成立時就確立的投資方向。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
「我們投IT,有的項目雖然現在看起來與聯想無關,但或許未來某天就會發生化學反應,比如自動駕駛看似與聯想無關,但其背後的計算單元與伺服器、算力都緊密相關。」賀志強表示創投是聯想的業務,必須圍繞聯想的戰略布局,最終能夠推動聯想不斷向未來前進。
如今,在聯想創投迄今近百家的被投企業名單上,不乏例如曠視科技、寧德時代、寒武紀、蔚來、思特威、中控技術等10餘家IPO企業和思謀科技、比亞迪半導體、第四範式等40多家細分行業的獨角獸。
圍繞著聯想戰略「端邊雲網智」,聯想創投也正不斷探索新的創新機會。
在「2022聯想CVC創投周」上,賀志強對於當下投資主旋律進行了解讀:「創立之初,我們講要物聯網、邊緣計算、雲、大數據、人工智慧五項核心技術賦能智慧行業。我們看這些智慧行業的時候突然發現,聯想所做的事情『算力』是根基。算力將成為世界競爭的焦點,代表國家的競爭力。縱觀社會的演進,聚焦在糧食和能源領域的世界級競爭,帶來了生產力的極大提升和人類科學的進步,不遠的未來很可能會邁入大算力競爭時代。」
「築牢大計算的基礎,讓數據和機器重塑產業。」一直是老賀掛在嘴邊的底層動機,而這正是聯想集團的優勢所在,「圍繞計算基礎所需要的算力以及支撐算力的半導體平台,以及應用導向的算力公司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翻看聯想創投200餘家被投企業名單,你會發現,時間到了近兩年,這家CVC在「大計算」領域的投資重心涵蓋了從下游應用場景、雲服務等領域,到上游供應鏈、傳感器、乃至半導體領域,細分賽道包括EDA、CPU、FPGA、GPU、ARVR、機器人等。
與此同時,賀志強和團隊也一直推動這些 「大計算」領域的創業公司與聯想內部進行深度的聯動和協同合作。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開始以CVC模式投資的機構之一,聯想創投提出了CVC 2.0模式,在基於市場化運作模式下,投資大方向上與母公司戰略一致,但不拘泥於當前業務。同時,又構建出獨特的生態合作模式,如進入聯想供應鏈、聯合產品創新、共同獲取客戶訂單等等。
「在產品創新方面,聯想創投一直推進被投企業與聯想集團在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賀志強表示。
早在2018年,聯想創投就開始了與思特威的接觸。彼時,思特威正處於同台積電聯合研發基於BSI工藝新款產品的關鍵時期,既需要資金的支持、也需要經驗的幫扶。2022年5月20日,思特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上市當天市值上漲超80%。
目前,得力于思特威產品具備高可靠性、低功耗、低噪聲等性能,聯想手機和平板BU均選用了思特威的相機CMOS圖像傳感器組件。
「聯想的業務產品線沒有走到的,我們投資就已經提前走到了。」賀志強曾打趣的形容聯想創投的前瞻性。
縱觀聯想龐大的業務體系,諸多被投企業與之形成的種種合作關係,自然無需多言,賀志強更期待看到的是,這些投出去的公司為聯想帶來了更多的業務可能,他將之稱為:「投資反哺業務」。
在過去的十餘年間,聯想創投已經布局了200多家前沿科技企業,已經有超過50家被投企業與聯想各個業務集團開展了深度協同,合作營收也從最初的每年幾百萬美金,到FY21/22財年的協同收入總額超4億美金。
早早入局硬科技賽道,投中數十家「專精特新」
從投資回報角度看,儘管賀志強多次強調「我們是一家CVC」,但實際上,聯想創投甚至已超越多數市場化基金的業績。2021年,聯想創投為集團貢獻了數億美金的投資回報,如果算上幾家即將上市的企業,這個數字或許更為可觀。
如果想要洞悉聯想創投在硬科技領域投資為何短短几年就有這樣的成績,「投得早、投得准、投後服務做得深」或許是外界最容易獲知的線索。
循著IT產業的發展框架及對科技驅動創新的趨勢研判,聯想創投早在成立之初,就集中精力布局智能網際網路,這其中包括了五個關鍵技術點: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前瞻性地提前布局了科技賽道。
聯想創投已投出40餘家國家級/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總投資企業比例業界領先。在專精特新被市場熱捧前,聯想創投就已經在挖掘部署相關的產業機會,尤其看中技術在產業中提供的價值,收穫了一大批硬科技賽道的隱形冠軍。
「聯想創投能投出這麼多專精特新,跟我們堅持投入硬核科技,尤其是早期硬核科技也有關係。」賀志強道,「比如我們投資的數碼大方,從事工業最核心的環節之一,提供CAD設計工具,但這些工具國內都沒有多少自主產權的產品,或者說都用得很少。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要讓整個產業鏈強起來,就要投這些薄弱的領域。」在投資了這些專精特新企業後,聯想創投「帶資源」入場,沉下心來跟團隊一起解決經營和發展等各種問題。
有數據統計,近年來在最活躍的25家CVC,共計投出了近400家「專精特新」,聯想創投投出的企業數量名列前茅,同時在被投企業名單中,不乏數碼大方、昂瑞微、傑華特、雲跡等上榜了國家級及省/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榜單的優質企業。
打造獨特投後,與被投企業雙向賦能
「一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只靠自己不行,必須有更長鏈的競爭構建自己創新的生態。」與被投企業雙向賦能,才是聯想創投的最佳策略。
從2017年開始,聯想創投連續投資寒武紀。作為全球首個提出「智能處理器指令集」,並第一個成功商業化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的企業,寒武紀於2020登陸科創板。目前,寒武紀已與聯想ISG部門緊密合作,推動AI技術在超算領域的落地。
不僅在「算力」領域,聯想C端產品創新的核心部件中同樣有聯想創投被投企業產品的支持。
2022年4月,聯想創投入股智能觸覺技術解決方案商鈦方科技,二者從供應商關係、成為了投與被投企業的關係。早在2019年,鈦方科技成為聯想筆記本小新Pro13s壓感觸控板供應商,這也是鈦方產品的首次量產。
2021年初,搭載鈦方科技壓感觸控技術的聯想筆記本Yoga Pro14S和Yoga Pro14C正式上市,實現了在聯想高端機型上的落地大考。在聯想創投CVC2.0模式構建的生態圈優勢下,鈦方科技的技術優勢得到進一步放大。
「我們在投資創新企業的同時,一直不忘記自己是一個CVC,CVC定位還是要支撐聯想集團戰略的發展,所以我們會不斷推動和優化白皮書,讓全世界6萬多名員工隨時隨地了解被投企業的業務,這樣被投企業和聯想的合作機會將越來越多。」
通過獨特的CVC2.0生態體系,聯想創投實現了產業集團與被投公司之間的高效聯動。賀志強認為,「很多CVC願意講自己是如何對被投企業賦能,今天回過頭來看六年多的實踐,我們認為不僅是聯想賦能企業,而是雙向賦能。」
伴隨著聯想集團經歷了創業初期、科技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全過程,賀志強和團隊更加了解企業發展的起起伏伏,以及深刻意識到將外部創新的星辰大海,帶入到大公司的重要性,「我們很多優秀的被投企業都發展得非常快,在技術創新、戰略制定、企業創業文化還有生態建設方面反向賦能聯想」,賀志強談到,「當集團的核心管理團隊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聯想和被投企業的網狀競爭優勢也會越來越強,大家攜手推進技術、產業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文/胥崟濤,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