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周,超越合資成定局,但年度銷量目標達成了幾成?

2023-12-22   波帆說車

12月最後一周,為了2023全年銷量,各車企都在猛衝猛打,搶客大戰進入年度最後的瘋狂,距離年初定下的目標,各自完成了多少呢?

目前從1-11月累計銷量來看,比亞迪無疑遙遙領先,根據乘聯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其今年前11個月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267.2萬輛(批發量),按照比亞迪目前30萬級的月銷量推測,稍稍努力一把,全年銷量突破300萬輛應該是大機率事件。就在近日,網絡上已經傳出了比亞迪銷量打破300萬輛記錄的消息,但筆者查詢求證之後,並沒有找到具體的數據支撐,再等一周左右的時間,答案就會最終揭曉。

(圖表源自乘聯會)

事實上,300萬輛這個成績對中國品牌來講意義重大,此前從來沒有哪種中國品牌實現這一跨越,從數據端,這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國品牌崛起的縮影之一,當然也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風靡」、正在成為車市主流。

也是因為上述原因,中國主流車企今年整體銷量也得到大幅提升,諸如吉利、長安、長城等就很有代表性。

從乘聯會給出的統計數據看,吉利新能源目前累計銷量達到近41萬輛(零售),同比增長54.2%,其整體累計銷量超153.6萬輛(批發),同比增長19.4%。長安新能源目前累計銷量超34.2萬輛,同比增長92.8%,整體累計銷量為147.8萬輛(批發),同比增長22.5%。長城汽車目前累計銷量為93.1萬輛(批發),同比增長14%,其中新能源貢獻了20.8萬輛,同比增長81.6%。

(圖表源自乘聯會)

很明顯,主流車企們都實現了不錯的銷量增長,除了新能源表現給力之外,還有部分原因是合資增長放緩、甚至自主品牌搶了他們的份額,比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豐田等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銷量下滑,本田已經排不進前十,整個日系走弱的趨勢很明顯。

與其他中國品牌因為新能源強力增長賦能銷量不同的是,奇瑞汽車目前累計銷量雖然157.4萬輛(批發)、高居排行榜第三位,但零售累計銷量不到70萬(乘聯會數據),且其新能源累計銷量甚至沒有進入前十,那「消失」的八十多萬輛哪去了?

排除一部分壓庫給經銷商之外,其海外市場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畢竟作為海外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奇瑞還是有點料的。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奇瑞汽車的整車出口量達到83.7萬輛,這是一個足夠讓人眼紅的數字。

關於新能源方面,奇瑞再度發力的跡象很明顯,前兩天剛上市了星途星紀元ES,堪稱奇瑞的BBA,這可以看作是奇瑞在新能源方面「不客氣」的一部分,而包括風雲、iCar、與華為合作的智界等都是其關於新能源的布局,明年到底怎麼個「不客氣」法,都在拭目以待。

年度銷量目標不一定能實現,但主流車企保持高增長已經很明顯。另外,造車新勢力也保持著高增長,今年表現最搶眼的是理想汽車,僅憑藉幾款SUV目前已經取得了超過32.5萬輛(零售)的成績,單月銷量也破4萬,對蔚來、小鵬等品牌已經形成斷崖式領先。

但從蔚來、零跑等目前的累計銷量來看,其同比增長也相當明顯,而小鵬汽車、問界等近期發力也很猛,11月零售銷量均突破2萬輛,同比增長翻番、甚至幾番。

寫在最後

銷量目標固然要有,但相比單純的數字,實現銷量增長更有說服力,增長已經是成功的開始。此前,我們把總體銷量的超越看作是自主超越合資的組成部分,如今看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相比之下,合資的銷量增長就顯得暗淡不少,雖然在前11個月累計銷量排行榜中自主品牌只占五席,但前五名除了一汽-大眾之外,全是自主品牌,銷量端優勢再明顯不過。因此,如果今年既能無限靠近自己的目標、又對合資以絕對銷量優勢實現超越,那就是自主品牌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