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女歌手消失半年後自爆患癌,無數年輕女性中招,壞情緒真的會要命

2023-09-30     十點讀書

原標題:知名女歌手消失半年後自爆患癌,無數年輕女性中招,壞情緒真的會要命

作者丨美英

來源丨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日前,網紅主播、歌手馮提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自己之前半年多「消失不見」,是因為長期在高壓下工作,患上甲狀腺結節後沒有注意,最終得了甲狀腺癌。

這則新聞再次讓甲狀腺結節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不由得一驚。確實,「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許多人體檢報告上的高頻詞。

2022年中國醫學會發布的《中國十城市甲狀腺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

我國甲狀腺疾病患者已然突破2億大關,這與2023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甲狀腺癌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中公布的數據,即我國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約為18.6%相吻合。

2023年4月,由某體檢機構發布的《2022年度健康體檢大數據藍皮書》顯示,甲狀腺結節男性檢出率為40%,女性檢出率則高達54%。

如果體檢查出來有甲狀腺結節,是否會像馮提莫一樣變成癌症呢?

32歲的顧小林在蘇州一家外企工作,高學歷、高收入,還有一個海歸博士男友。

一年前,顧小林準備跟男友結婚,然而婚前的一次體檢,讓她的人生發生了逆轉。

體檢報告顯示:顧小林的脖子右側有一個5毫米大小的甲狀腺結節。

「我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怎麼會長結節?」顧小林感到很困惑,開始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結果越看越焦慮。

有人說,甲狀腺結節患者不適宜懷孕,因為結節會影響胎兒發育,受體內激素影響,結節還會迅速變大。更可怕的是,懷孕還會大大提高結節癌變的風險。

「就算現在這個結節是良性的,之後會不會癌變?要不要切掉?切掉後會再長嗎?」顧小林每天都被這些問題困擾著,吃任何東西之前都要上網查一下,會不會影響甲狀腺。

她跑遍蘇州大小醫院做檢查,醫生的答覆如出一轍:「定期複查。」

男友按原計劃帶她選婚紗、找酒店,但顧小林完全沒了心思。

她也不想跟男友和父母說這件事。「我擔心癌變,不想讓親人跟著擔心。」

男友催婚,她找了個「婚前恐懼症」的理由,將婚期延後。男友大惑不解,兩個人漸行漸遠,到最後分道揚鑣。

顧小林更加鬱鬱寡歡,沒有食慾,生物鐘紊亂,日夜顛倒。

一年後,當顧小林被查出甲狀腺癌時,她崩潰大哭,懷疑是因為自己過於焦慮,還不願向親戚朋友傾訴,壓抑了太多負面情緒導致病情惡化。

的確,就像馮提莫的甲狀腺癌痊癒後所說的肺腑之言:

「我想通過這件事告訴所有女孩,不要精神內耗,也不要往內心積壓負能量,平時一定要多和家人溝通。」

從現代醫學上來講,甲狀腺負責人體攝取碘和儲存碘,屬於人體的內分泌器官。

為什麼甲狀腺疾病尤其「重女輕男」,且發病年齡集中在30-45歲的女性身上?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3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姚寧認為:女性要經歷經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階段,身體的激素水平波動較大。

機體產生一系列的超負荷應激反應,破壞正常的生理環境,造成內分泌紊亂,長期刺激就容易出現甲狀腺組織病變。

再者,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越高,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越高。

相較於男性而言,女性體內原本就存在更多的雌激素,所以也更容易患上甲狀腺癌。

有的女性多愁善感,容易積壓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就容易氣出結節來;還有的女性為了漂亮過度節食減肥,身體不能攝取足夠的碘,也會導致甲狀腺分泌異常。

所以,女性被甲狀腺結節甚至甲狀腺癌盯上的幾率,自然比男性更多。

像顧小林這樣因為體檢查出結節而過度擔心,改變生活節奏,最後小結節變成癌症的年輕女性也越來越多。

姚寧說:

一說到結節,很多患者就十分緊張,下意識覺得這東西一定與腫瘤和癌有關。

即使正規醫院檢查後,醫生建議暫時無需手術或其他治療,只需定期隨訪,可患者仍然惴惴不安。

尤其是那些年輕未婚女性,一旦查出結節就憂心忡忡。

殊不知越焦慮越影響健康,從而陷入惡性循環,怕什麼就來什麼。

一說到結節,很多患者就十分緊張,下意識覺得這東西一定與腫瘤和癌有關。

即使正規醫院檢查後,醫生建議暫時無需手術或其他治療,只需定期隨訪,可患者仍然惴惴不安。

尤其是那些年輕未婚女性,一旦查出結節就憂心忡忡。

殊不知越焦慮越影響健康,從而陷入惡性循環,怕什麼就來什麼。

大部分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需要治療的可能2%都不到,且癌變的發病率約在5%-10%。只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評估和治療,病情就能得到有效緩解與控制。

如果在體檢中被查出甲狀腺結節,醫生的建議是「定期複查」,那就要遵從醫囑。

但如果完全不放在心上,沒有定期複查,繼續堅持不健康的生活、工作習慣或一味情緒內耗,良性小結節也可能病變為惡性腫瘤。

48歲的陳瓊麗在浙江省杭州市有3套拆遷房,衣食無憂。兩年前,女兒執意要嫁給來自農村的大學男友,陳瓊麗死活不同意。

女兒結婚,她沒有參加婚禮;女兒懷孕生子,陳瓊麗也沒有探望。

丈夫多次提醒她氣大傷身,但陳瓊麗根本不聽,放話說如果女兒不離婚,她就跟女兒斷絕關係。

今年端午節,陳瓊麗回娘家給父親過生日時,突然感到脖子有點兒疼。她下意識地用手一摸,發現脖子上居然鼓出一個小包。

她這才想起兩年前的體檢中查出有甲狀腺結節,醫生讓她定期複查,她卻沒當回事兒。

第二天,陳瓊麗慌慌張張地找到醫生:「我這個結節怎麼變大了,難道惡變了?」

經彩超檢查,醫生髮現陳瓊麗的結節里有少量血流信號,周邊組織還伴有水腫。

陳瓊麗急了,扯著嗓門嚷起來。醫生讓她稍安毋躁,回憶一下近幾天有沒有發生特別的事。

原來,一周前,陳瓊麗的丈夫突發心臟病住院,女兒、女婿去醫院探望。陳瓊麗在眾目睽睽之下讓他們滾。女兒哭著求她原諒,陳瓊麗大聲嚷嚷著說死也不原諒她。

醫生說,結節出血很有可能跟陳瓊麗這次情緒爆發有關。

甲狀腺結節可分為實性、囊性和囊實性結節3種。大的囊實性結節容易發生內出血。

陳瓊麗跟女兒、女婿生氣時,可能引髮結節內實性結構血管破裂,囊內快速出血從而引起疼痛。

「讓你定期複查,你沒當回事,現在結節大了,還出血了,這幾天必須嚴密觀察。如果出血比較多,伴有氣管、食管壓迫症狀,就要考慮手術了。

如果你不接受女婿,一看見女兒就激動生氣,甲狀腺結節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聽到醫生的話,陳瓊麗連連點頭。

回家的路上,她思考良久,給女兒打了個電話,讓她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家吃飯。

比起陳瓊麗,同樣得了甲狀腺結節的羅茜鳳情況更糟糕。因為諱疾忌醫,她把小結節拖成大病。

45歲的羅茜鳳是重慶人,兩年前,兒子讀高二時,丈夫有了婚外情。

當時,她連想死的心都有了,但為了不影響兒子,只能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經歷半年的垂死掙扎,這段婚姻還是崩盤了。

離婚時,羅茜鳳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丈夫幫她一起瞞著兒子,等他高考完後再說。

「爸爸去外地工作了,以後不會經常回來。」羅茜鳳的這個謊言並不高明,但所幸兒子沒多問。平日裡,他和爸爸的關係本來就比較疏遠。

離婚後,羅茜鳳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查出一個4毫米的甲狀腺結節,她的子宮肌瘤也從原本的3厘米長到5厘米。

醫生讓她3個月複查一次,可羅茜鳳聽不進去。她整日情緒低落,晚上失眠,白天吃不下東西,只有兒子回家,她才有心思下廚做飯。

兒子高考結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羅茜鳳才對他說出離婚的事實。

出乎意料,兒子很平靜地說:「媽媽,這些年為了我,你的頭髮都白了好多,人也憔悴了不少。我們入學後要體檢,你也去做個全面的身體檢查吧!」

兒子的懂事,讓羅茜鳳很是欣慰。

兒子上大學後,羅茜鳳去做了一次體檢。

醫生告訴她,查出甲狀腺雙側多髮結節,左側葉低回聲結節,可能患上甲狀腺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做完甲狀腺結節穿刺,病理結果顯示,小結節發生了癌變。

2023年春節過後,羅茜鳳在兒子的鼓勵下,接受了全麻下甲狀腺全切+中央區頸淋巴結清掃術,手術很順利。

術中清掃過程並沒有發現周圍淋巴結轉移,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手術之後,羅茜鳳慕名找到國家級名中醫、浙江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常青進行中藥調理。

常青醫生擅長婦科疾病,在半個多世紀的診療過程中,遇到過不少「身體打結」的女性患者。

他認為,所謂「易打結體質」,本質上是以濕、熱、瘀、虛等各種體質的綜合。很多女性患者發現甲狀腺、肺部結節的同時,還會伴有乳腺、子宮、卵巢等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看,情志因素是導致結節、肌瘤的病因。愛長結節的人,情緒基本上都不怎麼好,容易生悶氣,習慣委屈隱忍。

尤其是女性,本身就比較感性,她們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難免出現緊張、焦慮、壓抑和鬱悶等負面情緒。

長期心情不好導致肝氣鬱結,日久則痰凝血瘀而生腫塊,也就是結節。

結節不可怕,結節變成腫瘤也不用崩潰,因為甲狀腺癌的治癒率為90%以上。

當然,人類向來不缺「奇蹟」,經過藥物和自身努力,讓結節「迎刃而解」的患者大有人在。

28歲的陳靜靜是常青醫生的一名病人,在浙江紹興一家設計公司工作。她經常沒日沒夜地加班,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一年前,她感覺脖子很不舒服,有些疼痛和憋悶,原本以為是頸椎問題,做了按摩,症狀還是沒能緩解。在朋友建議下,陳靜靜去醫院一查,發現一個2厘米的甲狀腺結節。

結節個頭不小,性質待查,陳靜靜這下慌了神兒。醫生給出兩種方案,一是定期隨訪,觀察結節是否會增大或者質變,二是手術切除,但脖子處會留下一個圓弧形的「微笑線」。

陳靜靜很糾結,如果選擇定期複查,身體里好像埋了一顆定時炸彈,這種感覺很不好;如果選擇手術,先不說心理上的恐懼,以後留一道疤,找對象時可能會受影響。

她及時把病情告訴閨蜜和父母,明確表示需要他們的支持。閨蜜和她住得很近,經常和她一起做飯、追劇、散步聊天。

母親搬過來和陳靜靜一起住,每天給她熬藥並叮囑她按時服藥,還敦促她改掉熬夜的壞習慣。

陳靜靜每天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先和媽媽去樓下慢跑幾圈,然後再回來吃飯、喝藥。

每到周末,媽媽就拉著陳靜靜回家。吃著奶奶做的飯,和爺爺下幾盤象棋,陳靜靜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實在有「過不去」事情時,她會主動去找心理醫生聊聊。

「這是我見到過的最積極樂觀的病人之一。」陳靜靜給常青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半年後的複查中,陳靜靜的甲狀腺結節不僅沒有變大,反而縮小了。

「原來,身體里的『結』,有一半是心病。藥物能治病,好心情也是一劑良藥。」陳靜靜在一個甲狀腺結節的貼吧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但常青也提醒大家:

改變生活方式、獲得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對病情確實有益,但千萬不能因為怕留下傷疤而拒絕手術,遵聽醫囑才是最好的辦法。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一道傷疤而離開你。

心理專家李麗認為,甲狀腺疾病與情緒密不可分,尤其是女性在生理期或者孕期,受激素水平影響,情緒波動較大。這個時候,家人的支持尤為重要。

香港演員汪明荃1985年患上甲狀腺癌,在醫生建議下做了手術切除並康復。2002年,她又患上乳腺癌。如今,年過古稀的她,依然活躍在舞台上。

為什麼兩度抗癌成功?汪明荃坦言:

一是因為丈夫羅家英不離不棄的陪伴,二是她天性樂觀,堅持運動,有自己的業餘愛好,飲食清淡,生活自律。

任何時候,良好心態都是一劑良藥。在競爭壓力加劇的今天,我們要多跟家人朋友談心,多為自己減壓,開心過好每一天。

(文中人物除姚寧、常青、李麗外,其餘均為化名)

作者 | 美英,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台,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維護。

主播 | 向北,主持人,十點簽約主播。微信公眾號:向北電台巷(XBDT1618)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737d37f915d866b9c0a61d464e7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