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喝茶人,九個中過招!武夷岩茶的4種怪味,你踩過幾個坑?

2023-09-13     小陳茶事

原標題:十個喝茶人,九個中過招!武夷岩茶的4種怪味,你踩過幾個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喝過朋友給我們寄來的「怪味牛肉」。

別想錯,不是武夷山本地麵館常見的招牌菜——怪味牛肉麵。

而是一泡茶味奇奇怪怪的牛欄坑肉桂。

說它難喝吧,其實不至於。

因為在揭開蓋的瞬間,花香直撲而來,香氣非常勾人。

只可惜,就是茶味偏薄。

最終我們的試茶結果是,這泡「牛肉」明顯不是真的。

不僅山場不真,不像正岩,遠遠達不到正岩核心三坑兩澗好茶的應有水準。

連裡面品種,都讓人懷疑這不是肉桂,而是摻了3分金牡丹,7分瑞香的產物。

不然,不會出現這麼張揚奔放的「勾人」異香。

這股轟轟烈烈的花香,放在一泡普通瑞香身上,也算恰如其分。

但出現在岩茶肉桂身上,這件事的性質就變了,屬於是一種怪味。

就好比吃榴槤時聞出「榴槤味」不會讓人出戲,但吃白米飯時吃出「榴槤味」能讓人倒足胃口!

從A茶身上喝出B茶的味道,論性質,算胡亂混搭假冒。

這種擺錯位置的「異香」實質並不難聞。

和下面列舉的4種怪味/雜味/異味相比,已經算是小兒科。

《2》

一、返青味。

返青變質的岩茶,肯定會有返青味。

只不過,這股氣味的濃重程度有別。

輕微返青的茶,估計只是湯感變薄,茶香轉淡,還沒有整體下滑到出現雜味的糟糕地步。

但隨著返青問題加重,返青味也會隨之加深。

之前喝過朋友送來的,一盒2017年的馬頭岩肉桂,山場真實與否已經無處驗證,因為整泡茶的味道全變了。

剛一揭開蓋子,愣是一股爛掉的菜葉子味。

如果沒猜錯,衝著這麼高大上的層層包裝,像俄羅斯套娃那樣,泡袋裡面再套了一層綿紙泡袋充當內襯。

這麼嚴實的包裝方法,裡面的茶葉不至於受潮糟蹋成這副模樣。

唯一的可能,應該是最初做茶時沒做好。

做青走水不透,葉脈深處還藏有水汽,所以才導致整盒密封包裝特別好的岩茶肉桂,後期也出現嚴重返青。

臭臭的青味,伴隨著強烈異味刺激,非常不好聞。

《3》

二、紅茶味。

武夷岩茶的初製做青,要把握尺度。

因為,岩茶是半發酵茶。

做青發酵期間,不能太生,也不能太熟。

發酵不足,茶湯會帶有生澀感,缺乏果香,香氣不柔,哪怕後期強行將火功焙高,也會帶有「夾生感」。

做青過熟,容易讓做出來的成品,出現一股「紅茶酵味」。

這股發酵過頭的酵味,有些抽象難形容。

聞著是偏低沉的,類似發麵團膨脹過頭,撕開一角後,甚至伴有微酸。

這股發酵過頭的「紅茶酵味」對岩茶來說,屬於嚴重工藝瑕疵。

後期即便焙火,也救不回來。

因為,發酵過頭的岩茶,哪怕只是輕焙火,也是一股發紅髮暗的湯色,看著就不正常。

聞起來,茶香容易帶雜味,花香、果香、焦糖香等系列茶香的清晰度都不高。

喝起來,更是不倫不類。

沒有岩茶的筋骨,也沒有紅茶的鮮醇甜柔。

如果不知道內情,很多新手喝到這種湯色紅,不苦澀,刺激度低的「岩茶」,反而會覺得這茶還不錯。

實際上,湯感不醇,空留一股不正常的微酸微甜交織的「紅茶酵味」,委實不算好茶。

《4》

三、焦糊味。

前個星期接觸過一位新茶友,他分不清岩茶的焙火香和品種香。

起因是這樣的。

一開始,他在私信里反映,為什麼肉桂喝著就像烤焦了一樣,還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非肉桂不喝?

這一聽就不對勁。

不對啊,好端端的岩茶肉桂,怎麼會出現這股怪味?

這背後,怕不是茶葉自身的問題。

因為,只有焙火不當,焙茶過頭,內在茶味物質嚴重焙焦之後的岩茶,才會因為活性盡失,出現這股焦糊味。

岩茶圈子裡,有一部分新手被深深誤導。

認為這股焙到焦的味道,就是岩茶圈內慣有的「肉桂味」,是品種特徵。

背後的原因也很悲哀,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接觸到的岩茶肉桂就是如此。

一直以來喝到的肉桂都是焦糊味。

所以,焦糊味就是肉桂的品種特徵。

假茅台喝多之後,遇到真的也會當成假。

被這種美其名曰「傳統工藝」、「傳統焙茶」焦味肉桂深深欺騙的新手,長期被這股高火病火茶虐過後,已經難分真假。

以至於,遇到正常火功的中火、輕火茶,反而覺得焙火不足,滋味不足,刺激性不夠。

至此,只能深深嘆息。

糾偏這種想法不難,只要你認清一個理——焙焦、焙糊的岩茶不論如何也別去喝。

《5》

四、臭酸味。

岩茶酸味身上的故事有很多。

之前還見過一個長長的表格,有人特意做了匯總分類。

掃一眼過去,足足有大幾十種不同的說法。

稱岩茶酸味,有好壞之別。

好的有,果酸、微酸、酸香、梅子酸、果脯酸、發酵酸、陳年酸、新茶酸、武夷酸、蘋果酸……

壞的有,酸澀、酸麻、酸餿、酸臭、漚酸、變質酸、歪酸……

總之,各種各樣的名義看下來,已經讓人忘了「酸」字該怎麼寫。

其實,出現在岩茶身上的酸味,遠遠沒這麼複雜。

哪怕處在特殊期的岩茶,酸味也不會成為茶味主旋律。

比如,新茶剛做出來那會兒,如果受到吐酸影響,揭蓋聞著以及茶湯入口帶有讓人敏感的酸味。

但從中,依舊不失一泡好茶的應有品質。

優質正岩茶的茶香清幽,香型多元,茶香馥郁,茶味飽滿,湯醇水厚等特色,依舊穩穩占據上風。

當你發現一泡岩茶,「西風壓倒東風」,酸味已經覆蓋過一切。

從中嘗不到任何好滋味。

那麼,就別對它抱有過高期待了。

這麼典型的酸味茶,要麼是制茶發酵不當,要麼是嚴重返青出酸。

不然,肯定不會呈現出這麼可怕的狀態。

《6》

好喝的岩茶,都是相似的。

香,清,甘,活。

這是清代梁章鉅前輩給出的評價。

一泡岩茶的最高境界,在於「活」字。

麻花的個人理解,「活」含有活泛、靈活的意思。

頂級岩茶喝完後,能讓人形成許多美妙遐想,回味層次豐富。

越細品,越細想,越往前回顧,越耐人尋味。

這種韻味層次,已經不如具體的香氣好、茶味好、湯色清透、品質特徵清晰、回甘生津能比擬了。

但糟糕劣質的爛茶,情況不同,總會在各個方面出bug。

單論氣味,苦咖啡味、青味、酸味、悶味、水味、漚味、堆味、串味等,難以盡數。

當你聞到這麼掃興的怪味時,先聽一句勸,少喝為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96ff99c81fc8aeee57668c203efb0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