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點贊,不僅是一個技巧,更是一種能力

2022-04-07     勇叔話房

原標題:給別人點贊,不僅是一個技巧,更是一種能力

你離靠近就差一句話的距離

給別人點贊,不僅是一個技巧,更是一種能力。給別人點贊的人,不僅喚醒了對方」自我實現」的預言,而且讓自己的心靈也獲得了同樣的美好力量。

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

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是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他做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中,他把一批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告訴老師們:你拿到的這份學生名單都是經過測驗顯示其資質出色的高智商學生。而另一組只是普通學生。一段時間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被預言資質出色的實驗組的學生們,成績明顯高出對照組的學生。而實際上,這份預測並沒有什麼根據。羅森塔爾等人將這項實驗中發現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為期望效應。

這一效應對小白鼠也適用。在實驗室里,一組研究生被告知,做實驗用的小白鼠很聰明,各項指標都非常好。而另一組研究生卻被告知,自己的小白鼠很一般,動作遲鈍。於是,在訓練小白鼠走迷宮的練習里,又是被告知"聰明」的那一組小白鼠表現得更加出色。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原來,當研究生知道自己的小白鼠聰明時,他們會溫柔而又充滿期待地對待小白鼠。他們會經常說鼓勵的話,給小白鼠獎勵,充滿熱情地和小白鼠一起做練習。而另一組研究生則不同,他們對小白鼠持懷疑、抱怨的態度,甚至會發脾氣。因為他們覺得,隨便練習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它們也做不好。原來小白鼠也一樣需要被點贊。

羅森塔爾的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外界的期望、信任、讚美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表現。這好像是一種喚醒方式,成為接收者自我實現的預言。

給出贊,孩子氣與成年人的分水嶺

兒童的心理:萬能的自我

無條件地需要被保護

嬰兒是無法自己生存的。在生命的最初階段,人需要被無條件地保護。只有有了食物供給、溫暖的擁抱、安全的環境,嬰兒才能感覺到安全,不會被拋棄。隨著年齡的增長,帶著這份安全感,孩子才能開始探索更大的社會空間。一開始,嬰兒的探索可能只是樓下的一個花園,然後是走進了幼兒園,再然後上學,嘗試一個人的旅行和「離家出走」,直到可以獨立地走入社會,面對更廣闊的世界。

無條件地需要被關注

孩子從小就需要被關注,這不僅保證了他們的需要可以被隨時滿足,還幫助他們不斷地增加自我確定感。我們起初的」自我」是通過他人的回應和關注來不斷地建立與確認的。我的要求被回應了,我的需求被滿足了,我被溫柔地對待著,我被欣賞的目光關注著,從而孩子在這些關注的累積下,凝聚出了一個具有自我價值感的「自我感覺」。

無條件地需要被認可

當孩子蹣跚學步,開始去行動、去嘗試、去探索時,他就需要被認可、被肯定。在即使可能失敗的嘗試中,被允許及被支持。在遇到挫折甚至犯錯的時候,被支持及被接納。從而,鍛鍊出自我肯定和自我效能感,最終擁有自信心去面對成人世界的各種挑戰。

無條件地需要被負責

孩子是沒有辦法負責的,監護人就是為他們負責的主體。到了學校,老師也成為他們的監護人。他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需要去承擔的,也不會考慮行動的後果。隨著一點點成長,慢慢地獲得了主體感,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我負責的精神。從穿衣服,收拾書包,做家務,選擇圖書,填報志願,直到為自己的人生獨立地負責。

青春期是我們依靠他人的力量到依靠自己的力量的過渡期,所以這個時期總會存在很多震盪。如果父母在孩子童年期對於孩子的心理能量給予不足,缺乏必要的關注、認可,或者父母本身仍保有很多孩子氣的行事方式,無法作為父母負起全部責任,那麼孩子的成年化過程就會困難重重。

這樣成長的人總需要向外界尋求保證、尋求認可、尋求關注,無法做決定,無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成人的心理:社會的自我

保護自己與適度妥協

在成年以後,我們不再一味地尋求外界的保護,而是學會了保護自己。從衣食住行到人際交往,我們建立自我的界限,學習去維護權益,同時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即便爭取利益也會適度對他人做出妥協。

關注他人的需要

我們成年人知道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無條件地滿足我們,所謂:「不幫我們是本分,幫助我們是情分。」我們開始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滿足需要,和別人建立友誼、交換價值。能夠開始關注到他人的需要,這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目標,也是一種擁有成熟的自我力量的表現。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成年人不再認為自己是萬能的、全能的,我們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優勢,也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局限。不再妄自尊大,也不會妄自菲薄。力而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於是,成年人也不再那麼需要通過外界的認可和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實力和行為。

形成自發的動機

能成為一個具有」自由意志」的獨立的成年人,本質上就是實現了自我負責。 我們自己做決定, 自己承擔後果。知道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也知道要付出哪些代價。自動自發地去做事,為自己工作,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並非一個人長大後,他就只具備成人的自我,兒童的自我也會在我們的整體人格中占有一定比重。其實每個人即使成年以後,也都會保留自己兒童的部分,也都有需要被關注、被認可的時候。而孩子有時候也有」小大人」的一面。所以,作為成年人,我們一方面要自我強大,才能夠有力量,對自己的兒童自我做出關注、回應和認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在他人需要被關注、被認可的時候,給予其回應和支持。有時候,你的讚美是在表達對他人兒童自我的關注和認可,有時候你是在表達成年人之間彼此的欣賞和支持。

無論是哪一種「點贊",都需要你的內心擁有成人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87896446a9e1d78fc3bf12ced9c8c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