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著名指揮大師!喜歡交響樂團的有福了

2023-10-20     新京報Fun娛樂

原標題:兩位著名指揮大師!喜歡交響樂團的有福了

「他是古典音樂的世界裡最具原創性的聲音,一位反叛性的指揮家,能為每一部眾所周知的音樂作品注入新鮮活力。」《紐約時報》在報道薩爾茨堡音樂節時這樣形容指揮家提奧多・庫倫齊斯

********************************************

Alexandra Muravyeva

2017年,庫倫齊斯第一次登上薩爾茨堡音樂節的舞台,指揮了莫扎特的《安魂曲》與歌劇《狄多的仁慈》,那成為了整個音樂界了解這個名字的開始。人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見到如此酷炫的古典音樂家了,樂迷們在對他的橫空出世短暫地感到錯愕之後就迅速地成為了他的粉絲。

在此之後,他在世界各地的演出票迅速售空,他錄製的每一張專輯都迅速成為熱議的話題,而無袖襯衫遮不住的肌肉型男形象,名表、戒指與耳釘所引領的時尚風潮,夾克與牛仔褲的日常穿搭與紅色鞋帶的馬丁靴——庫倫齊斯對自己外在形象的修飾與其音樂風格高度吻合,使其整個人就如同行走的宣言一般:我要拯救古典音樂。

Gyunai Musaeva

「我要拯救古典音樂」,這句話出自庫倫齊斯2005年接受《電訊報》採訪,彼時距離他在新西伯利亞創辦音樂永恆樂團只過去了一年,「只要給我五到十年時間,你就知道了。」那麼,他做到了嗎?聽過庫倫齊斯的音樂會現場的人,許多都會表示贊同。

古典音樂聽起來真的不再死氣沉沉了,那些原本已經聽得有些味同嚼蠟的傳統作品,在他的指揮棒下聽起來真的不一樣了。當然,也有不少人對他的詮釋手法不屑一顧,認為他不過是用一些故弄玄虛的手法來製造某些表面上容易吸引人聽覺注意力的效果,在藝術價值上並沒有多麼高明。從庫倫齊斯引爆薩爾茨堡音樂節開始的這些年裡,關於庫倫齊斯的討論就在歐美各大報刊媒體上幾乎從不間斷地進行,音樂界已經很久沒有過爭議性如此之大的人物了。

不過,成為爭議話題,也許正是他成為古典音樂「救世主」計劃的一部分。

Denis Konovalov

當我們翻看履歷,會發現庫倫齊斯有著指揮家標準的成長路徑:童年時代學習樂器,青年時代學習作曲,之後考入音樂學院學習指揮。他的老師是俄羅斯赫赫有名的指揮教育家伊利亞·穆辛,也就意味著他與泰米爾卡諾夫、楊頌斯、捷傑耶夫等指揮大師出自同門,在正統音樂教育的積累方面與他們並無二致,如果沿著這條「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如今我們大機率會看到他在歐美某支一線樂團任職音樂總監。

然而,走這條「乏味」的老路似乎從來就沒有成為庫倫齊斯的人生選項。他的職業指揮生涯從遠離古典音樂中心的俄羅斯新西伯利亞開始,以近乎烏托邦的方式創建了音樂永恆樂團。這支樂團最初是一支本真風格的古樂團,而隨著他們演奏的曲目越來越豐富,規模也越來越大,如今的音樂永恆樂團已經成為了一支不可小覷的交響樂勁旅。

此次在國家大劇院的兩場音樂會,庫倫齊斯與音樂永恆樂團帶來的曲目全部出自俄羅斯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之手。

第一場音樂會的兩首曲目,可以看做是聖彼得堡學派與莫斯科學派的對話——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交響曲與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足可體現兩座俄羅斯最偉大的城市音樂文化的差異。此外,兩部作品的創作時間相隔20年,藝術史也從19世紀來到了20世紀,但兩部作品以交響曲和交響詩兩種不同的形式,成為了俄羅斯浪漫主義的巔峰。

第二場音樂會聚焦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並且同樣選擇了兩部差異極大的作品:創作於1917年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是「舊風格」的代表,甚至在當時被認為是「孟德爾頌式」的守舊之作;而當第五交響曲在1944年問世時,「現代主義」的標籤甚至已經無法定義這部超越時代的偉大作品,如今人們認為它是一部代表了俄羅斯性格的民族史詩。

Nikita Chuntomov

當然,每當庫倫齊斯與音樂永恆樂團演出時,多數觀眾都不是衝著曲目本身來的——更重要的是,這位當今最獨特的指揮家,率領一群最具個性的演奏家,一定會以某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方式,徹底顛覆這些經典作品的面貌。

首次造訪中國的庫倫齊斯,定會令人驚嘆不已。

牛小北

10月23日至24日,備受國人喜愛的指揮大師指揮大師捷傑耶夫將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歸來,他們將以一如既往的巨大藝術能量,為樂迷先後帶來兩場交響盛宴。

Alexander Shapunov

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音樂會曲目單

*上下滑動查看

10月23日

康塔塔《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普羅科菲耶夫

《交響舞曲》

拉赫瑪尼諾夫

「韃靼之舞」(選自歌劇《伊戈爾王》)

鮑羅丁

10月24日

《第六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英雄生涯》

理查·施特勞斯

*以上內容(包括演出時間、陣容及節目等)可能變更,以最終演出為準,僅供參考。 

Alexander Shapunov

瓦萊里·捷傑耶夫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這位指揮大師是聖彼得堡指揮流派的傑出代表,師出傳奇指揮大師伊利亞·穆辛。捷傑耶夫早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求學時,就摘得世界超一流的卡拉揚指揮大賽與莫斯科全蘇聯指揮大賽的桂冠,並被邀請加入基洛夫(現為馬林斯基)劇院擔任助理指揮。1978年1月12日首次以指揮身份演奏了普羅科菲耶夫歌劇《戰爭與和平》。1988年他成為該劇院歌劇團的藝術總監,並自1996年起擔任劇院的院長及藝術總監。

捷傑耶夫掌舵後,開始創辦作曲家周年紀念的重大專題音樂節,並逐漸形成傳統。1989年他成功舉辦了紀念穆索爾斯基一百五十年周年音樂節,1990年柴科夫斯基一百五十周年音樂節,1991年普羅科菲耶夫一百周年音樂節,1994年科薩科夫一百五十周年音樂節。這些音樂節不僅演奏過那些膾炙人口的曲目,還將一些不為人知的佳作搬上舞台。到21世紀,捷傑耶夫延續傳統繼續舉辦紀念音樂節。2006年,蕭士塔高維奇一百周年音樂節;2015年舉辦了柴科夫斯基一百七十五周年音樂節,2016年第三次舉辦普羅科菲耶夫紀念音樂節,2019年紀念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誕辰175 周年,2022年紀念羅迪恩·謝德林誕辰90周年。

Valentin Baranovsky

在捷傑耶夫的不懈努力之下,馬林斯基劇院讓理察·華格納的歌劇重獲生機。1997年,沉寂了80年的歌劇《帕西法爾》重回舞台,1991年《羅恩格林》復排,2003年大型四部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全部上演。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指環」四部歌劇首次完整在俄羅斯上演,並且是俄羅斯首部以德文原版上演的歌劇。這四部歌劇不僅在俄羅斯廣受讚譽,在美國、韓國、日本、英國、西班牙等地都大獲成功。此外,劇院的保留劇目還有華格納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與《漂泊的荷蘭人》。

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在捷傑耶夫的帶領下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歌劇和芭蕾舞作品,樂團還廣泛演奏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馬勒、西貝柳斯、普羅科菲耶夫、蕭士塔高維奇以及柏遼茲、布魯克納、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理查·施特勞斯、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杜蒂耶、烏斯特沃爾斯卡婭、謝德林、坎切利等許多偉大作曲家的交響作品。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ID:yuleyidia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842a902e61620f10cb128596aa9a4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