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錦囊:小學階段,培養孩子這三項「底層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2023-02-14     京媽說

原標題:開學錦囊:小學階段,培養孩子這三項「底層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新學期開始了,你家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學習狀態了嗎?

ChatGPT的橫空出世,讓不少家長變得不淡定了,不僅能編故事,還能寫論文,而且還寫的還不差……

那我們的孩子現在每天努力學習、拚命刷題還有用嗎?會不會有一天終被人工智慧淘汰呢?

雖然這個問題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相比成績,幫孩子多培養些能讓他持續發力的底層能力更重要。

作為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我覺得在小學階段,就要重視孩子這3個底層能力的培養。

底層能力一:自驅力,不斷學習新東西的自主性

我們都聽說過「自驅力」,也都明白具備自驅力對孩子有多強,但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驅力呢?不妨嘗試讓孩子做到「三個我能」。

1. 我能被愛。

在生活中,在家裡,讓孩子感覺到我是被愛的,我做什麼事情,爸爸媽媽看到了、有關注,並且及時給了我回應。

讓孩子有幸福的感覺、有自信、被鼓勵的感覺,不管做事還是學習,都能動力十足,這就是自驅力來了!

2. 我能行。

如果我們只做「保姆型父母」,自然是不可以的。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允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2歲能擦桌子、洗小襪子,3歲能打掃衛生……

不用太在意是否乾淨的細節,就在一旁看著他、鼓勵他,「你洗的真好」、「你打掃的真乾淨」。

讓孩子覺得「哇,我可以!我能行!我什麼都可以嘗試,我可以做的更好」,自驅力自然也就來了。

3. 我能做決定。

千萬別因為擔心孩子做錯決定而不敢放手。

首先,即使孩子做錯也沒什麼大不了,我們可以從旁正確引導。
其次,可以從最小的事情做起。

這點我是感觸最深的,我從小是在媽媽的「保護」中長大的,包括生活和學習,基本什麼事情都是媽媽提前幫我做好了決定。

後來工作了,我才越來越覺得,「做決定」這項能力是自己最欠缺的,因此現在自己當了媽媽,教育自己的孩子,特別在意孩子這項能力的培養。

其實也不難,比如早晨起床問孩子「這兩條褲子,你今天穿哪條?配哪件上衣?」,讓孩子自己來決定。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可以引導,但要讓孩子自己感覺:自己是一個可以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且為這個結果負責的孩子。

如果能把孩子培養成這樣,自驅力也自然不會差。

另外,孩子天生就具備學習的能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發的動力,並不需要激發,而是需要保護。

底層能力二: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是個會讓孩子終生受益的習慣。對孩子成績的影響,也隨著年齡增加而越來越大。

有統計數據顯示:9歲時,每天看書的孩子,比很少看書的孩子平均成績要高18分;13歲時,分數差距是27分;到了17歲,分數差距則要達到30分。

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其他學科也受益,比如解答理科題目,就比不閱讀的同齡人正確率高出70%。

記得之前看 俞敏洪老師和尹燁老師 的在線直播對話,有一段關於 孩子閱讀和語言能力 的分享,印象很深刻。

俞老師說「我一直認為 孩子從小養成閱讀和對於他讀的東西複述出來,這件事情是無比重要的。閱讀比較多,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識和視野的開闊;口才比較好,可以贏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更好的資源和支持。這是成功的兩個很重要的要素。」

當尹燁老師在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和閱讀能力?對家長們有哪些建議」時,他強調了兩點。

第1點: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家庭、是家長,不是學校、不是老師。

對家長來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換言之,想要孩子看書自己先看,想要孩子背古詩自己先背,而不是像我們現在很多的家長,比如考古詩,自己開卷,讓孩子閉卷答,孩子背不出來還罵孩子,自己卻一首都背不出來,這就是很搞笑的事情。

第2點: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重視複述能力的培養。

也就是把一件事情用儘可能簡單的方法說出來、讀出來。

尹老師分享了個自己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換個說法」、「再換個說法」、「再換個說法」……和孩子比「誰講的說法多」,實際上就是打比方的能力(比喻),比喻再到高級就變成了「隱喻的能力」。

等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對語言運用的感覺就是得心應手。

底層能力三: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的能力

哈佛校長 Drew Faust 在公開演講時提到:「本科教育的重點不在於熟記多少具體知識,而是在於教會學生磨礪思維的工具,訓練他們的辨別力與批判性思維,開啟追求與探索真理之路。」

批判性思維,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簡單說,就是透過事物表現看到本質,具備 思辨的能力。

培養孩子這項能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嘗試:

1. 多提問。

多鼓勵孩子提問,比如: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的觀點和別人有什麼不同?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家長還可以以身作則,教會孩子舉一反三。

2. 多給孩子機會,在他需要的時候支持孩子。

允許孩子說出不同的想法、心聲,避免不理睬、呵斥、否定孩子;當孩子在鼓起勇氣提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意見時,儘可能的支持孩子,家長的認可,對他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3. 鼓勵孩子回答開放性的問題。

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多鼓勵孩子說出不同的答案,同時重視孩子想像力的開發,讓他知道自己的無限可能性。

【寫在最後】:你覺得對孩子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成績還是能力的培養?歡迎來說說你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42b3efb3dabe83278dc7c92feb43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