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俄烏衝突面臨全面升級的局勢下,參戰雙方都已經亮明了條件。上周俄羅斯副外長韋爾希寧表態稱願意和烏克蘭進行「沒有先決條件的和談」,但前提是要在事實的基礎上(這或暗示要求烏克蘭承認被占領領土的歸屬權)。但稍晚些時候烏克蘭直接拒絕俄羅斯,表態要取得「決定性勝利」,且要求西方儘快向他們提供更多武器。所以俄烏這輪交換意見仍然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停戰遙不可及。
消息提到,在俄烏衝突的最終結局上,西方和烏克蘭追尋的「最優條件」則是俄羅斯完全撤出烏克蘭領土,外加歸還2014年被占領的克里米亞;去年澤連斯基提出的「十項原則」中最核心的也是這些領土要求,且沒有提到索賠問題。換句話說如果該目標達到,即使是沒有要回克里米亞對於烏克蘭和歐美來說都是巨大勝利;眼下的問題在於烏克蘭沒有能力收復這些土地,本周一美媒曝光拜登已經加緊催促烏方快速取得戰果,俄烏衝突久拖不決、西方多國齊下場的情況下如果還沒有能力幫烏克蘭達到目標,對他們的聲譽影響非常大。
17日,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紐蘭竟要求以色列政府當「說客」,並向其承諾了條件。紐蘭在華盛頓卡內基智庫的講話中告訴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她知道與西方反俄聯盟國家保持距離的以色列和俄羅斯有特殊的關係,或許可以利用這種關係結束衝突;如果內塔尼亞胡願意去說服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那麼她將會讓後者「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紐蘭沒有詳細說明她是通過何種程序讓內塔尼亞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現場媒體從她的言論語氣認為其不是在開玩笑。
對此有分析認為,紐蘭的言論暴露了諾貝爾和平獎至少是受到美國影響的政治獎項,美政府可以控制甚至是決定其發放。所以美方才用諾貝爾和平獎許諾讓內塔尼亞胡幫忙勸和,他們認為以色列長期拒絕對烏軍援,和俄外交關係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來講,美副國務卿現在也已經挑明了他們的和談界限,即要求俄方全部撤兵。如果俄軍如此照做美國則可以宣告援助烏克蘭「獲勝」,現在已經從各個渠道在實現這一目的,顯然求勝心已經很急迫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援引俄媒的分析則認為,美國讓內塔尼亞胡獨自勸說普京撤兵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內容,以色列甚至不能決定任何政治條件。因為「特別軍事行動」是俄羅斯自二戰後發起的最大戰事,整個過程和結果都將影響以及改變俄羅斯歷史,不可能因為某個國家的勸說有所變動。對此有評論稱:「不難看出美國也已經厭煩但是不得不一直軍援烏克蘭,想快速尋找台階來下。如果他們不能讓俄最後撤兵的話,後面被美國策劃仇恨主義的國家和地區則都會對西方信任度大幅削弱——認為局勢一旦失控北約根本不能幫助他們收拾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