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官學與古希臘公民教育有何不同?封建等級、城邦民主的交鋒

2024-01-17     古今記實1

原標題:先秦官學與古希臘公民教育有何不同?封建等級、城邦民主的交鋒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希臘和古中國的教育制度都備受矚目。以封建等級制度為核心的古代中國,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先秦官學教育,而與之對應的城邦民主自治制度下的古希臘的公民教育,制度的不同也體現出兩者的交鋒。官學教育的"官學"二字,與公民教育的"公民"二字,其實就已經體現了兩者的最大不同。但都作為為國家服務的教育制度,先秦官學教育和古希臘公民教育,其實也有著很多的相同點。

封建等級制度和城邦民主制度下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制度

一開始也提到了,先秦官學教育形成於封建等級制度之下,古希臘公民教育形成於城邦民主制度之下,因此這兩種教育制度最大的不同就在其核心點上面。

在封建等級制度下形成的先秦官學教育,以"禮樂"為中心

先秦官學教育,與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禮樂制度都密切相關,而究其根本,最能體現官學教育的核心的就在於先秦時期的封建等級制度。以等級制度為核心的分封制度,已經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嚴格的尊卑等級。而這種尊卑等級體現到文化層面,就是當時的"禮樂制度",而"禮"和"樂"也是當時教育內容的主要核心。

而先秦時期這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也被貫徹到教育制度當中,成為官學教育的主要核心內容。禮樂制度的核心是"明貴賤,辨等列"。因此,先秦官學教育當中最為注重的也就在於身份等級的不同。

在城邦民主制度下形成的古希臘公民教育,以"開放性"為主

與等級制度下的森嚴"禮樂"不同,在城邦民主制度下所形成的古希臘公民教育,也比較"開放"和"自由"。培養合格的公民,是古希臘教育的主要目的。

而古希臘獨特的一種民族精神,決定了這種"合格"是一種精神的象徵,是一種追求身體與美學的結合的完整的精神目標。身體和美學結合,其實也就是一種希臘人對健美身體和體育訓練的追求,而這一部分,在公民教育的內容當中,也是比較核心的內容。而這一切教育內容,體現的都是背後的安全與獨立的城邦體制。

城邦自主的體制以及發達的一種公共生活,都培養了希臘人一種自由和民主的公共精神。所以,當城邦體制體現到了教育制度當中時,其最大的特徵也就是教育的"開放性"。

先秦教育和古希臘教育皆被國家管控和壟斷,體現各國政治制度

在封建等級制度下形成的先秦官學教育,被國家所全面壟斷是自然的,但古希臘的民主公民教育,同樣也是被國家所壟斷的,這體現了兩者的相似之處。

在中央集權制度下,先秦官學教育被官府嚴格管控和壟斷

從"官學"二字當中,其實就可以得出"先秦教育被官方所壟斷"的結論。先秦時期,其實是處於奴隸社會時期,因此階級對立是非常清晰的。

而在清晰的階級對立之下,能夠管理教育的自然也就是官府,當時的學校教育者也是直接由官府進行任命的。奴隸主不僅僅是"奴隸"主,更是國家所有政治、文化制度的主人,自然也也包括這一套系統而完整的官學教育。為官者世世為官,為民者世世為民。又由於官守學業,為官之父,兼而有師,傳其所學;官之子,則就其父學,習其化,謂疇人子弟。"這大概是當時被壟斷的官學教育的最直接的體現。

寬鬆和壟斷兼備的古希臘公民教育,體現城邦自治的原則

而同樣,在城邦自治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的古希臘公民教育,也兼有壟斷和寬鬆的特徵。在不同的城邦可以採取和實施不同的公民教育體制之下,不同的城邦對於教育的壟斷程度是有區別的。

高度軍事化管理的斯巴達城邦,以全面管控為主要教育制度的特徵。在斯巴達城邦當中,兒童完全歸於國家所有,教育機構也一律由國家來包辦,絕對不允許私自教育的存在,在高度公共性的城邦體制下,斯巴達的教育制度以官方的嚴格管控和壟斷為特徵。而崇尚自由民主的雅典城邦,其教育體制與斯巴達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雅典作為一個比較寬鬆的自製城邦,在教育層面比較注重和諧發展,因此並沒有對教育進行比較高強度的壟斷,也允許多種學校的存在,崇尚教育的多樣性發展。

文化與體育——先秦官學教育和古希臘公民教育的不同側重點

以"禮樂"為核心的先秦,和以追求身體美學為核心的希臘城邦,各自追求的教育側重點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禮樂"為核心的先秦教育,比較注重受教者的文化教育

先秦官學教育當中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其實就是文化課層面。這也是在禮樂制度下實施的教育制度的主要側重點。當時的官學教育主要包含的內容有"德、行、藝、儀"四個方面,以及"禮、樂、射、御、數、書"等六藝。

雖然教育內容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徵,但其實與"禮""樂"有關的倫理文化課的內容才是最多的和最重要的。"禮"的內容,其實是當時的受教育者最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整個宗法等級制度和一些道德倫理規範等等,而"樂"的內容也主要是與"禮"相配合,因此這兩者都與文化修養有關,呈現出官學教育當中的"文化為重"的主要特性。

以"開放"為核心的古希臘教育,注重體育和智力的全面發展

而比較開放的古希臘教育,則以追求體育和智力的全面發展為主,追求身心的和諧發展,是古希臘公民教育的主要側重點。即使是追求和諧發展,但在這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當時的體育訓練。古希臘作為一個戰鬥性民族,軍事在國家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公民的體育訓練和軍事訓練,在其教育內容當中否非常重要。

當時斯巴達的主要軍事體育訓練項目包括賽跑、跳躍、摔跤、擲鐵餅和擲標槍等德國運動。從中也可以看出,在古希臘教育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標之下,體育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先秦和古希臘的教育制度,都只是國家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

但究其根本,無論是重視禮樂制度的先秦官學教育也好,還是重視全面人格塑造的古希臘公民教育也好,也都只是國家政治統治的工具而已。

被官方壟斷的先秦官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出有才能的政治人才

先秦官學教育,之所以會完全被官府壟斷,體現出"官學不分"的特點,其實也主要是因為其教育制度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培養出有才能的政治人才,為當時的奴隸主服務。

禮樂制度其實也是為了配合分封制度和等級制度才得以呈現,因此在官學教育當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禮樂制度,其實也體現了官學教育的政治性。當時的官學教育主要的接受教育人才,是貴族子弟,他們接受教育的核心就在於"子承父業",只是為了更好的為統治階級即所謂的奴隸主服務。從這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官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只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秩序和政治壟斷。

以"公民"為核心的古希臘教育,是為了為城邦培養公民

而古希臘公民教育的目的也同樣如此,只是為了為城邦培養合格的公民。即使是斯巴達教育和雅典教育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差別,但這兩者教育同樣也體現了這一目的。

重視體育訓練的斯巴達公民教育和重視人格塑造的雅典公民教育,其最終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公民。在公共性很強的古希臘城邦體制之下,公民是維護這種公共性的最基礎的設施,也是城邦民主秩序的最主要的維護者,因此有著大量的合格的公民是城邦民主自治制度能夠持續下去的重要保證。而將青少年和兒童,培養成為維護城邦利益的公民,是當時古希臘公民教育當中的主要內容。

總結

教育制度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維護政治統治,這也是先秦官學教育和古希臘公民教育的最大的相同點。在封建等級制度下形成的先秦官學制度,以"禮樂"的學習為主要核心,側重於文化課的學習,而在城邦民主自治制度下所形成的古希臘公民教育,以"開放性"為主要特徵,側重於體育軍事訓練。而這兩者的教育管理其實都是完全被國家所壟斷和管控的,在嚴格的管控之下,兩者的教育制度也體現了極強的政治性。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史》

2.《中國教育思想通史》

3.《古希臘的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4f21f1b0f57875d0e006a13acf25d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