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龍頭企業」帶動山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2023-12-26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康縣:「龍頭企業」帶動山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康縣:「龍頭企業」帶動山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從太石鄉的「訂單辣椒」到陽壩鎮的「龍神」「滿福」茶業,從平洛、望關等鄉鎮的成片花椒林到「椒房殿」的高品質花椒籽油,從整縣核桃再到「惠農核桃」「桃源飲品」等等,康縣一直在探索農特產品高質量發展之路,尋求能給老百姓帶來最大實惠的致富途徑。

康縣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探索「小群體,大規模,分區域」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一個產業一個協會,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企業,一個產業鏈一個實施方案,一個產業一個獎補辦法的「四個一」發展格局,不斷推動特色山地農業提質增效。

地處犀牛江畔的康縣太石鄉,土地肥沃,日照充足,特別適宜辣椒的生長,今年種植的220畝訂單辣椒喜獲豐收。

「每逢蔬菜種植、採摘期,我一天的工錢是100元左右,主要是離家近,既能掙錢又方便照顧家,很划算。」像太石鄉水口壩村村民楊對葉一樣就近在產業基地務工的鄉親們不在少數。

做「活」辣椒品牌,寫好「辣」字文章。康縣太石鄉黨委書記張登斌介紹到,該鄉極引導農民轉變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引進高效種植技術和優質品種,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並積極探索多元化銷售渠道,與公司對接,實行訂單農業,穩定辣椒銷售渠道和椒農增收路子,讓椒農吃下「定心丸」。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康縣在太石、周家壩、大堡、寺台、大南峪、碾壩等鄉鎮新發展露地蔬菜種植任務5000畝,新建蔬菜大棚328座,實施蔬菜種植持續推進,發展訂單辣椒3030畝,訂單豇豆500畝,全縣累計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總產量達4.6萬噸,總產值1.35億元。

位於王壩鎮工業園區的康縣千帆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去年5月,主要從事黑木耳、香菇、食用菌、核桃、花椒、茶葉、核桃油、菜籽油等120多種產品的加工、銷售。總投資1200多萬元的香菇深加工生產線於今年10月投產,為全縣6000多噸鮮香菇的提質增效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足康縣,帶動隴南。同樣位於王壩鎮工業園區的甘肅椒房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從康縣、武都、文縣等縣區老百姓手中收購花椒籽2000多噸,生產的成品花椒油、毛油和尾料都已售出。接下來,該公司依託隴南地區300多萬畝花椒資源,還要建設年產500噸花椒籽蛋白肽、300噸黑色素提取物和10000噸膳食纖維綜合生產線,將花椒籽「變廢為寶,吃干榨凈」,力爭3年內讓「椒房殿」成為中國花椒籽木本食用油第一品牌。

於日前剛剛開始投產的康縣禾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李滄區東西協作40萬元的幫扶資金建設的魔芋精深加工生產線,為白楊、銅錢、兩河等鄉鎮老百姓種植的「黑疙瘩」(當地群眾稱魔芋為「黑疙瘩」)找到了「好婆家」。

該公司負責人李濤說,「明年我們還要先期為白楊鎮竹園、七寶溝、南城溝、白楊灘等村的群眾墊資發放價值30多萬元的魔芋種子,並與其簽訂《商品魔芋保底收購協議》,徹底打消鄉親們的各種顧慮。」

在康縣,像「興源土特產」「康元生物」「惠農核桃」「龍神茶廠」等優秀老牌企業守正創新勢頭強勁,新建公司破繭成蝶前景寬闊,庭院式「五小產業」多元特優遍地開花,為人民群眾穩步增收撐起了「致富傘」。

據了解,2023年,康縣24家農業龍頭企業(省級6家、市級9家、縣級9家),6個產業協會,11個特色產業扶貧車間,35個多元化規模化產業基地,通過吸收脫貧戶入股資金、收購農戶農特產品、吸收脫貧戶務工就業等方式累計帶動脫貧戶12800戶,戶均增收1500多元,實打實地解決了老百姓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和就近就業困難的問題。

產業結構調整「農」墨重彩,帶農為民惠農富民。康縣按照「強龍頭、建基地、抓訂單、延鏈條」的產業發展思路和「要素跟著文旅康養走、項目依託文旅康養建、產業圍繞文旅康養布」的發展理念,全力抓好一縣一園區、一業一鏈條、一鄉一產業、一村一特色,做強一產、做精二產、做優三產,全力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新體系,全力推動鄉村振興「一路高歌」奮進。

( 通訊員 焦楊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353bcd0c190feea665e157edb94c0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