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易經》:「中為西用向未來」

2022-05-09     華藝網

原標題: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易經》:「中為西用向未來」

作者:白雪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來自於我的父親,父親是一位西班牙世襲伯爵,他對中國文化和歷史有著深刻的熱愛,我自幼就閱讀了大量他收藏的許多關於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書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書是由理察.威廉( Richard Wilhelm )給我的,一本非常神秘和巨大的典籍,讓我對亞洲森林,山脈及中國文化等所代表的線條的解釋著迷。

我正在研究在馬德里自治大學首次推廣東亞研究課程,在那裡我學習中文和日語。打算專門從事東亞電影研究,我參加了人類學並開始在當地的中文社區學校學習中文。在自治大學,沒有關於電影的研究,當時,研究電影的兩種選擇是人類學或傳播學中新興的高年級學生。

終於在2013年,中國一所大學邀請我參加他們在西班牙組織的文化活動,我和我的家人協助他們組織和聯繫當地事務。在此期間,我們成功舉辦了一個春節活動,邀請了300名藝術家和1000多名觀眾的書法展覽。

2013年,我開始赴中國參加教師培訓,學習如何教授中文和中國文化進行外國學習。我申請並獲得中國獎學金,並在2013年至2019年期間在中國生活學習,研究電影製作。出於對中國文化非常的熱愛,我開始用我的工作和業餘時間來學習更多關於中國文化和藝術:書法,繪畫,音樂,在此期間我結識了我的書畫與易經啟蒙導師——著名青年書畫家和易學名家李柏霆先生,並拜入其門下,成為李柏霆老師的入室弟子,開始系統的學了中國書法、繪畫藝術,也在李柏霆老師的敦敦教誨下,我系統並完整的研究、學習了《易經》理論知識,開始對《易經》這部中華傳統國學精粹有了一定的領悟和見解,可以說:「我迷上了易經」。

在我看來,《易經》保持了古代知識的純潔性,探索西方和東方現實世界的知識與方法。並且我們可以在古希臘哲學家的著作和《易經》中找到同樣的東西,那就是:宇宙觀。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現代科學和啟蒙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將一切分成盒子,讓學生專注於一件事,但讓他們對許多其他事情一無所知。

古代思想將世界、科學、藝術、宗教、一切事物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知識的複雜宇宙。當我們觀察、研究和分析藝術時,這種將一切聯繫起來的願景尤為重要。 《易經》的宇宙觀讓我們在藝術中觀察世界和心理,同時能夠利用物質世界和人類思想中存在的元素來創作藝術。

出於這個原因,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就是將《易經》的思想和視野應用到藝術作品的分析中,尤其是在電影中。西方的現代思想允許演講和解釋使事件充滿信息,回到蘇格拉底所批評的詭辯和法律主義的現象,然而,《易經》中保存的古代思想使我們能夠分析圖像,它們的運動,它們的關係,它們的微觀轉換和宏觀轉換,允許對人物和事件的純粹和真實的了解,而不會干擾和操縱它。

除了話語創造的現實版本和願景之外,口頭故事定位自己並產生衝突,而對事件的純潔性及其視覺視聽動態的願景由於理解而實現了客觀性和和諧性。簡而言之,《易經》不僅彙集了歐亞思想的歷史淵源,還可以讓人們了解現在和未來的世界和居住在這個世界的人們。

作者簡介:白雪(Nieves Villaseca), 傳播、社會學和人類學博士,1975年出生於西班牙馬德里,家族為西班牙伯爵世襲,2013年赴中國深造學習,先後師從著名青年書畫家、易學名家李柏霆先生,著名國學大師韋獻民先生等修習中國書法、繪畫、易經等中國傳統文化,現為中國多所大學駐西班牙辦事處主任,西班牙民主黨馬德里大區負責人,中華易學導師聯盟協會副會長兼西班牙分會會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34a3833838aefd1fa381a4f98d30e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