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愛耳日丨「耳聾耳鳴防治」科普直播開講!

2023-03-04     四川名醫

原標題:2023全國愛耳日丨「耳聾耳鳴防治」科普直播開講!

2023年3月3日是第24個全國愛耳日,今年全國愛耳日的主題為「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自2月23日以來,成都仁品已連續開展:「耳鳴診療新進展」上海中醫藥大學岳陽醫院李明教授&成都仁品學術沙龍暨「耳鳴綜合療法2·0」技術發布會、義診進社區、公益直播等多場活動,旨在加強科學愛耳護耳知識普及,增強公眾主動健康意識,加大重點人群聽力殘疾預防與知識宣傳,減少、控制聽力損失和殘疾的發生。

3月3日上午,成都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住院部主任/耳科首席專家黃立高主任為客茶店子街道轄區內老黨員、居民群眾開展「耳聾耳鳴防治」科普直播和公益義診活動,1萬餘名轄區黨員居民群眾線上聽課。

「人類的耳朵構造十分複雜精密,整體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個部分。耳廓是外耳中的一部分,處於耳朵最外側,耳廓向外微展,有利於聲波收集,崎嶇起伏,有利於分辨聲音的來向……」活動中,黃立高主任從耳朵結構講起,為線上線下群眾深入普及了中耳炎、聽力下降、耳聾、耳鳴、眩暈等耳部疾病的形成原因及家中保健要點。

中耳炎、耳聾、耳鳴三大病症受到在場群眾的熱切關注

提問1:黃主任,自從我去年游泳嗆水後,我的耳朵就一直有點流水,這是不是中耳炎啊?

游泳、潛水這些運動,確實跟中耳炎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不是說游泳本身容易導致中耳炎,而是水裡的細菌、病菌很多,如果不小心嗆水,容易讓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一般狀況下,水是進不去中耳的,所以大家不必過分緊張。當然如果耳朵已經有炎症了,或者做了治療、手術,那是一定不能下水的,甚至幾個月內都應該避免下水,保持耳朵乾燥。

用棉簽掏耳朵,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習慣,棉簽的頭部會把耳內的分泌物向耳道深處推動,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耵聹栓塞,影響我們的聽力。所以平時我們儘量戒掉棉簽掏耳朵的習慣,如果耳朵進水了,只需要朝進水的一方側頭,使耳內積水自然流出就可以了。

還有成都人都很喜歡享受,平時洗頭都有洗髮師問要不要衝洗耳朵,包括還有專門的掏耳朵、采耳等等,這些活動都應該儘量避免,耳道本身有自凈的功能,並不需要特別地清理,而且耳朵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精細的器官,耳內的黏膜也非常嬌嫩,這些多餘的事情,都很容易造成感染和炎症,引起中耳、內耳的疾病。

提問2:黃主任,我感覺越來越聽不清別人的談話了,有沒有什麼辦法啊?

我們每個人耳內大約有近2萬個毛細胞,這些毛細胞主要負責收集外界的聲音信號。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中老年階段,毛細胞數量會有所減少,聽覺器官功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

很多老年人覺得「人老耳鳴耳聾」很正常,不以為然,任其發展,但其實老年性耳鳴耳聾的危害可不僅僅是聽不到。越是聽不見,越不敢和親人、朋友交流,久而久之會加重聽覺功能的退化、語言功能的下降、性格孤僻,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認知能力下降,誘發老年痴呆等問題。

當出現:電視聲音越開越大,對電話鈴聲門鈴聲不敏感,經常聽不清別人說話,或者不能準確分辨聲音的方位等情況時,就應該引起注意,及早到專業醫院進行聽力相關檢查,則根據聽力損失的程度選擇不同的聽覺康復方案和助聽設備,越早介入干預,聽力恢復效果越好。

提問3:黃主任,我耳鳴兩年了,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他不響了啊?

耳鳴是耳科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耳科三大難題之一。長時間的耳鳴不僅影響正常生活工作,還會引發睡眠障礙、焦慮抑鬱等生理心理障礙。

有些耳鳴容易找到病因,對因治療後可以徹底消失,比如外耳道異物導致的耳鳴,當異物取出後耳鳴就消失了;又比如熬夜後剛剛出現的耳鳴,聽力檢查完全正常,有可能好好休息一周,耳鳴很快就消失了。

還有一種是特發性耳鳴,是指通過目前的檢查手段(包括耳部和全身的各項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等),除發現聽力下降外無明顯異常,或異常檢查結果與耳鳴之間缺少明確的因果關係。這需要患者儘快到醫院通過專業的聽力檢查查出耳鳴位點,同時配合「聲治療」、對症治療等多種方式,消除耳鳴聲音,但治療過程是相對較長的。

黃立高主任提醒,預防耳部疾病應人人重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勿與他人共用耳機、耳塞;在嘈雜的環境中佩戴耳塞;儘量不掏耳;選擇乾淨的水域游泳,並儘可能保持耳道乾燥,避免炎症感染和真菌滋生。如果出現耳部不適,如發癢、腫痛、流膿流水、聽力下降等症狀,應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e059c81707858820709b59e510eb5b.html